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农业大县; 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11-0047-02
滑县位于河南省豫北平原,1800多平方公里,人口122万,耕地150多万亩,是一个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个人均一亩多土地搞农业种植的传统农业县,如何使农民致富奔小康,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艰巨任务。学习十六大精神,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当走好八条经济发展的路子。
(一)招商引资,建设园区,走工业强县之路。就县域经济而言,不抓工业,就不可能有稳定的财源;不抓工业,就不可能推动城镇化;不抓工业,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为此,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走工业强县之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具有滑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努力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新格局。
滑县的工业有一定基础,机械、造纸、纺织、电线、食品等是其重要支柱产业,产品市场好,原材料充足,由于受资金的限制,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小。解决这个问题靠自身的资本积累是无能为力的,必须靠“引进来”的办法,把招商引资作为振兴工业的战略措施来抓。近年来每年引进资金都在上亿元,都有新的项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见到成效。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投入,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合作和企业自主开发,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品质量,将滑县的资源、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通过工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2002年使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
(二)调整结构,龙头带动,走农业产业化富民之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滑县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适应市场的变化,要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最重要的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形成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搞种养的新型生产经营体系。为此,作为政府,要增强服务职能,加强市场信息、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验检测、科技推广、机制创新、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业政策支持等六大体系建设。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培养农村商品经纪人队伍和供销型服务实体,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特别是搞好农村道路建设和水利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有条件的村镇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向产业化发展。
(三)建设城镇,依托市场,走城镇化发展之路。没有城镇化,农村问题就无法解决,也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因此,积极推进城镇建设,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业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们按照“膨胀县城,发展集镇,整体规划,稳步推进”的指导思想,请国家级院所对县城进行了总体规划修编,对主要街道进行了详细性规划,完成了村镇规划。适度拉大县城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大力开展“三创”活动,即把滑县建成“市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四)扶贫开发,多方启动,走开发式脱贫之路。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的支持,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紧紧抓住机遇,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和资金的管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用足用活扶贫政策,全方位、多渠道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坚持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开发,把重点放在贫困乡村的道路、教育、卫生、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上;坚持以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为目的,把种养业纳入农户扶贫开发,运用贴息小额贷款发展经济;坚持对农产品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的扶持,给予扶贫贷款,以企业发展带动农业和农户发展;坚持科技扶贫,扶贫与治愚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造成贫困的素质上的问题。力争通过十年的扶贫开发,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走上奔小康之路。
(五)劳务输出,扩大就业,走外向型增收之路。就业是民生之本。滑县是人口大县,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解决这个问题,除发展工业、第三产业、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外,还可“走出去”,劳务输出,扩大就业,把劳动力资源充足优势变为经济发展优势,走成本低、见效快的外向型增收之路。几年来,滑县把劳务输出作为扩大就业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教育引导农民、下岗职工和毕业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勇敢地走出去,寻找自我发展的新天地。县委、县政府转变职能,为外出务工者提供全程服务。首先,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有一技之长;其次是提供劳务信息,明确务工的地点和岗位;第三是组织,经过考察过的劳务单位,由政府劳务部门与其签订合同,把民工直接送达,保证双方的权力与义务;第四是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对劳工进行管理;第五是劳务输出的多样化,只要能挣钱,不违法,都可输出。第六是部门、乡镇联动,齐抓共管。通过以上措施,使走者安心,用者放心,打造了劳务输出名牌。下一步,劳务输出要取得新的进展,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的突破:扩大输出规模,在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输出层次,在下岗职工、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的输出上有新的突破;扩大就业范围,在国外输出上有新的突破;打牢输出基础,在劳务基地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加强输出人才培养,在创立劳动输出品牌上有新的突破;创新劳务输出机制,在规范化、制度化上有新的突破。力争使劳务输出成为就业和增收的重要渠道。
(六)企业改制,明晰产权,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之路。党的十六大指出,必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照国有退出,民营跟进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产权关系。通过采取股份合作、租赁、兼并、出售、重组多种形式,实行自然人持股,经营层控股,使产权多元化。结合滑县实际,我们提出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所有国有企业改制。在改制过程中,除解决姓“社”和姓“资”、姓“公”和姓“私”的问题外,还要解决“明亏”和“暗亏”问题。在企业改制的顺序上,要解决好先改好企业还是差企业问题、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问题。由于指导思想上明确了,道理明白了,改制工作顺利进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七)控制人口,经营土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都要求我们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滑县人口众多,资源不足,人均只有1.5亩耕地,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影响就业、涉及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坚持依靠计生队伍,依靠村室阵地,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新水平,连续被省评为计划生育一类县和优质服务县。
土地是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如何依法、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为此,我们正确处理好城镇建设、工业区建设、市场建设与农业用地的关系,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控,加快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抓好土地市场的管理。我们实行土地“五统一”制度,设立土地储备中心,有偿使用土地。做好土地开发复垦和土地整理,做到占补平衡,实现土地总量动态平衡。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保护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八)发展教育,重视科技,走科教兴县之路。教育和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基础和现实动力。滑县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还存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按照“合理布局,扩大规模;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要求,对小学优化资源配制,合理布点;扩大高中招生规模,提高入学率;教师工资上划,由县统一发放。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县域经济中,发挥科技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改造;二是加快农业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实施人才战略。
农业大县经济的发展,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固有思维模式,把农业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去考察,放在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上去实践,拓展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空间,多条路发展,多条腿走路,走出一条县强民富的经济发展之路。(本文作者:中共河南省滑县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 许冬梅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11-0047-02
滑县位于河南省豫北平原,1800多平方公里,人口122万,耕地150多万亩,是一个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个人均一亩多土地搞农业种植的传统农业县,如何使农民致富奔小康,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艰巨任务。学习十六大精神,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当走好八条经济发展的路子。
(一)招商引资,建设园区,走工业强县之路。就县域经济而言,不抓工业,就不可能有稳定的财源;不抓工业,就不可能推动城镇化;不抓工业,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为此,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走工业强县之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具有滑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努力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新格局。
滑县的工业有一定基础,机械、造纸、纺织、电线、食品等是其重要支柱产业,产品市场好,原材料充足,由于受资金的限制,技术落后,生产规模小。解决这个问题靠自身的资本积累是无能为力的,必须靠“引进来”的办法,把招商引资作为振兴工业的战略措施来抓。近年来每年引进资金都在上亿元,都有新的项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见到成效。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投入,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合作和企业自主开发,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品质量,将滑县的资源、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通过工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2002年使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
(二)调整结构,龙头带动,走农业产业化富民之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滑县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适应市场的变化,要不断调整农业结构,最重要的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形成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户搞种养的新型生产经营体系。为此,作为政府,要增强服务职能,加强市场信息、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验检测、科技推广、机制创新、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业政策支持等六大体系建设。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培养农村商品经纪人队伍和供销型服务实体,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特别是搞好农村道路建设和水利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有条件的村镇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向产业化发展。
(三)建设城镇,依托市场,走城镇化发展之路。没有城镇化,农村问题就无法解决,也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因此,积极推进城镇建设,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业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们按照“膨胀县城,发展集镇,整体规划,稳步推进”的指导思想,请国家级院所对县城进行了总体规划修编,对主要街道进行了详细性规划,完成了村镇规划。适度拉大县城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大力开展“三创”活动,即把滑县建成“市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四)扶贫开发,多方启动,走开发式脱贫之路。滑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的支持,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紧紧抓住机遇,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和资金的管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用足用活扶贫政策,全方位、多渠道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坚持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开发,把重点放在贫困乡村的道路、教育、卫生、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上;坚持以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为目的,把种养业纳入农户扶贫开发,运用贴息小额贷款发展经济;坚持对农产品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的扶持,给予扶贫贷款,以企业发展带动农业和农户发展;坚持科技扶贫,扶贫与治愚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造成贫困的素质上的问题。力争通过十年的扶贫开发,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并走上奔小康之路。
(五)劳务输出,扩大就业,走外向型增收之路。就业是民生之本。滑县是人口大县,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解决这个问题,除发展工业、第三产业、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外,还可“走出去”,劳务输出,扩大就业,把劳动力资源充足优势变为经济发展优势,走成本低、见效快的外向型增收之路。几年来,滑县把劳务输出作为扩大就业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教育引导农民、下岗职工和毕业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勇敢地走出去,寻找自我发展的新天地。县委、县政府转变职能,为外出务工者提供全程服务。首先,进行技能培训,使其有一技之长;其次是提供劳务信息,明确务工的地点和岗位;第三是组织,经过考察过的劳务单位,由政府劳务部门与其签订合同,把民工直接送达,保证双方的权力与义务;第四是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对劳工进行管理;第五是劳务输出的多样化,只要能挣钱,不违法,都可输出。第六是部门、乡镇联动,齐抓共管。通过以上措施,使走者安心,用者放心,打造了劳务输出名牌。下一步,劳务输出要取得新的进展,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的突破:扩大输出规模,在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输出层次,在下岗职工、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的输出上有新的突破;扩大就业范围,在国外输出上有新的突破;打牢输出基础,在劳务基地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加强输出人才培养,在创立劳动输出品牌上有新的突破;创新劳务输出机制,在规范化、制度化上有新的突破。力争使劳务输出成为就业和增收的重要渠道。
(六)企业改制,明晰产权,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之路。党的十六大指出,必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照国有退出,民营跟进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理顺产权关系。通过采取股份合作、租赁、兼并、出售、重组多种形式,实行自然人持股,经营层控股,使产权多元化。结合滑县实际,我们提出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所有国有企业改制。在改制过程中,除解决姓“社”和姓“资”、姓“公”和姓“私”的问题外,还要解决“明亏”和“暗亏”问题。在企业改制的顺序上,要解决好先改好企业还是差企业问题、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问题。由于指导思想上明确了,道理明白了,改制工作顺利进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七)控制人口,经营土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都要求我们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滑县人口众多,资源不足,人均只有1.5亩耕地,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影响就业、涉及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坚持依靠计生队伍,依靠村室阵地,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新水平,连续被省评为计划生育一类县和优质服务县。
土地是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如何依法、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为此,我们正确处理好城镇建设、工业区建设、市场建设与农业用地的关系,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控,加快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抓好土地市场的管理。我们实行土地“五统一”制度,设立土地储备中心,有偿使用土地。做好土地开发复垦和土地整理,做到占补平衡,实现土地总量动态平衡。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保护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八)发展教育,重视科技,走科教兴县之路。教育和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基础和现实动力。滑县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还存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按照“合理布局,扩大规模;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要求,对小学优化资源配制,合理布点;扩大高中招生规模,提高入学率;教师工资上划,由县统一发放。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县域经济中,发挥科技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改造;二是加快农业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实施人才战略。
农业大县经济的发展,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固有思维模式,把农业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去考察,放在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上去实践,拓展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空间,多条路发展,多条腿走路,走出一条县强民富的经济发展之路。(本文作者:中共河南省滑县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 许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