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判断和预后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3月至2018年03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61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LMR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和高LMR组。动态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LMR变化,并分析其与疗效和生存的关系。结果发病初高L
【机 构】
: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郑州 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郑州 450008,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郑州 450008,郑州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判断和预后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3月至2018年03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61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LMR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和高LMR组。动态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LMR变化,并分析其与疗效和生存的关系。
结果发病初高LMR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64.7%)明显高于低LMR组(33.3%)(P<0.05)。与发病初低LMR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6.96%和43.55%)相比,高LMR组患者均较高(分别为82.92%和66.25%;均P<0.05)。高(或)低LMR组治疗后LMR增高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治疗后LMR降低患者(均P<0.05)。高/低LMR两组患者复发时LMR均较末次随诊时明显降低(均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低LMR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均P<0.05)。
结论LMR可作为DLBCL患者危险度分层、疗效评估、疾病复发和预后判断的指标。发病初、治疗结束时,低LMR均为DLBCL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NU)后辅助化疗对高危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的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起收治的接受RNU治疗的高危UTUC患者,按照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化疗组患者于根治术后1个月开始进行3个周期的吉西他滨+顺铂(GC)3周化疗方案,对照组患者则未行术后辅助治疗、进行常规影像学随访。观察化疗临床反应,并对比总结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伴核仁磷酸蛋白1(NPM1)突变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共存基因突变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原发AML患者152例(老年组)及年龄18~45岁的患者49例(年轻成人组),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51种基因突变。分析比较NPM1突变的老年组与年轻成人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以期为老年人衰弱的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1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年龄≥65岁的105例男性非透析CKD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Fried衰弱诊断标准评估患者的衰弱情况。根据评分标准将CKD患者分为无衰弱组(37例),衰弱早期组(37例)和衰弱组(3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
本文介绍了一例慢性腹泻及反复便血的青年男性患者的诊治过程。皮肤增厚、关节症状等胃肠道外表现是诊断的突破点,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从原发性肥厚性骨关节病(PHO)的诊断、发现SCLO2A1基因突变到最终明确诊断,用一元论解释疾病全貌,共经历了近4年的时间。目前对SCLO2A1基因相关慢性肠病仍缺乏系统认识,其特点不同于常见已知的可导致肠道溃疡的疾病,在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的情况下,最为基本的肠内营
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并确诊的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84例(CTD-ILD组),结缔组织病患者91例(CTD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KL-6水平。结果CTD-ILD组血清KL-6浓度明显高于CTD组[1 239(577,2 094))比152(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369例,其中男226例,女143例,年龄(54.6±12.1)岁。根据标准心血管反射试验(CARTs)分为糖尿病非CAN(Non CAN)组149例,糖尿病CAN组22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胆红素三分位分组后比较组
本文报道一例急性链球菌感染后以IgA为主型肾小球肾炎。该病为感染性肾小球肾炎的少见特殊类型,多见于糖尿病及免疫力低下老年患者,肾炎综合征样表现。但本病例为无上述基础疾病且以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主的年轻女性患者,经单纯保守治疗(无免疫调节治疗)后病情缓解。随访10个月,尿蛋白转阴,血肌酐正常。
迄今为止,对于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嗅觉功能障碍的研究甚少,且结果存在相悖之处。本文综述了经鼻蝶窦垂体腺瘤手术后对嗅觉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并对不同的手术细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嗅黏膜直接损伤及术后鼻腔气流阻塞是术后发生嗅觉障碍主要原因;与显微镜相比,内镜下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对嗅觉功能保存具有一定优势;术中制备鼻黏膜瓣可能加重患者术后嗅觉减退。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循证学证据级别较低,且研究的质
本文报道一例以纳差、反复发热、黄疸起病,伴血胰酶显著升高的中年男性患者,辗转多家医院予抗感染治疗无效,初诊印象考虑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忽略其他疾病所致的可能,后经详溯病史及进一步检查终诊断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但因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加之缺乏详细的疫源接触史询问,易被临床医生忽略及延误诊断。胰腺受累的布氏杆菌病非常罕见,患者病情重,容易因误诊导致严重后果。
本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全球创议(GOLD)及中国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质疑和建议,包括慢阻肺的定义、诊断中存在的问题、防控战略以及目前药物治疗的目标和策略、急性加重的定义、合并症的评估及处理和支气管哮喘与慢阻肺重叠的诊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