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有这样的体会,上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刚响,学生们就“万马奔腾”地来到微机室门口排起了长队。激动和兴奋的心情难以按捺。但一进入微机室,却是快速打开电脑后上QQ、进空间、玩游戏……如何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堂学习中来?我认为:利用管理软件等手段强制去“堵”,不如运用我们的教学智慧去“疏”。
[关键词] 生活化;信息技术;课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堂要回归生活,让学生联系自身体验来拓展学习,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从而学有所用,知行合一。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运用学生生活与信息技术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便于生活中的使用而学习,从而体验到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乐趣。
一、师者树立信息技术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孟子》中有“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论述。其意思是: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而有时,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者,自己都未树立信息技术意识,还在课堂上去要求学生时,那怎么可以呢?如果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只以信息技术中的技术讲解为主体,在实际生活中连教师都很少将信息技术意识融入其中,那么学生们就很难将所教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碰到实际问题很可能还是以传统的习惯方式去解决问题。例如,我们的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在课堂提问中,我们不是看着学生的花名册叫学生回答,就是干脆用手指示你来回答,他来回答。其实,在信息教学的课堂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编一个随机点名的程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岂不既实用、好用又更能体现学科特点?又如,在一次学校运动会上,我被安排在了检录处,在整个运动会期间,我根本无心去观看学生们的比赛,在不停地往一张张即将竞赛的项目表单上手工填写学生竞赛号码与姓名。就在最后一天比赛即将结束时,一个学生突然问我,王老师,你不能编个程序,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竞赛同学的号码及姓名的登记吗?其实在第一天的工作中我就意识到了可以用程序实现整个运动会的管理,可懒于思考,就形成了一天一天的繁杂的手工作业。问题由学生提出,我不禁感到很羞愧。其实,编写这样的程序对于我们计算机老师来讲应该是件容易的事。于是我在讲授程序设计部分时,有意将运动会管理程序带进了同学们的学习课堂。次年的运动会上当同学们看到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及程序被应用于赛场,那份自豪与进行更深入学习的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被激起,唤化成主动性,充满学生们的每节信息技术课堂。
二、挖掘兴趣事件,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生活教育”思想中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教育源自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因此,创设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点燃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渴求。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材涉及的技术内容为基础,挖掘出学生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熟知的事物,创设课堂教学中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信息技术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过程。
例如,在讲excel表格时,我们选用的教材所示范的例子采用“动物新视野”为主题脉络,依次讲到工作表、单元格、函数、数据排序、分类及图表处理等知识点。课中本来是很生动的例子,学生们好象并不感兴趣,于是我利用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事件对情境进行了重新设置:班级学生零花钱使用分析表。课堂上进行现场调查的方式统计同学们零花钱的情况和零花钱的用途,建立表格,输入数据。然后,通过图表直观的显示发现男、女生的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分布趋势及消费趋势。同学们在这个情境的设置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渐深入,学生们也很快掌握了excel的各知识点,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课堂气氛、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都明显提高。
又如,在讲到图像加工模块时,用生活中照相的例子,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带领学生逐次进入陌生知识学习当中,将整个模块的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化妆”,涉及快速蒙板、修复画笔、曲线命令等图像修复技巧的使用;第二阶段“化好妆后去合影”,涉及抠图方法及图层概念等;第三阶段“合影之后选相框”,涉及图层样式等知识点。这样三个阶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既使他们感到逻辑清晰,衔接紧密,并将知识点的学习隐含其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将学生兴趣落在了课堂学习当中。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视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把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信息技术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并运用贴近学生心理情感的实例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给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注入活力和生机,一定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细致观察、勤于捕捉,设置生活化的任务
信息技术本身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就要求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生活,通过设置生活化的实践活动,组织生活化的素材,再现生活的情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使学生能够获得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真实体验。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可以给学生设置贴近生活与学生情感的制作主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指导她们的生活实践。例如,在初中的powerpoint模块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或是学生研究自己身边感兴趣的现象,或是学生通过身边的小事反映出一些具体的问题以此来自主确定制作任务,学生自定创作主题任务《小小银行家》,以调查问卷统计结论得出当今中学生零用钱使用现状及问题,结合中外中学生如何管理零用钱的成功案例,理性提出中学生如何理财及管理零用钱的见解。《小小无线电》,则是无线电爱好者张聪良同学根据自己学习无线电的小知识,为大家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将深奥的无线电知识进行了普及,其中还有教你制作简单的收音机及密码破译小游戏的设计,使观看的同学燃起了学习无线电知识的热情。再比如,以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的《我的低碳生活》、以小作者与小狗的真实故事来唤起人们关爱动物的《我与狗狗的故事》……这些任务的制定,来自于学生真实生活,而教师只在制作任务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导。这些任务,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所处环境等都具有实际的意义。
只要我们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善于发现,我们一定能挖掘出更多更好地例子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操作任务,让学生将所学技术应用于实践生活。
四、教学评价体现生活价值观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体系中,我认为重要的是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所在。比如考察学生的excel表格的学习情况,一种方式是对课堂教学表格的再造,而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对生活中数据的录入进行分析、统计,发现规律和问题,提出想法和建议,例如前面所提到了初中生消费调查表,以及成绩分析表等等。从实际效果来看,不仅学生对第二种方式教师评价更加认可,更重要的是把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评价的标准,把综合生活实践能力作为评价的主体,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衡量。
如果信息技术课堂失去了生活的色彩,那么单纯的技术学习就让课堂失去了活力。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根植与生活的土壤,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学习信息技术,增强学习的意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