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字遇上音符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文字遇上音符,那不就是唱出来的文字吗?对了,今天我们要讲到的,就是歌词,顺便也来学学语文。
  啊?向流行歌曲学语文?我看见你睁大了眼睛。
  没错!好的歌词其实就是诗歌。知道吗?我们经典的宋词就是属于它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呢。
  宋词也是流行歌曲
  隋唐时期开始流行“燕乐”,这是一种从西域传来的胡乐与中原音乐混合而成的音乐,常被用在宴会上,因此被称为“燕乐”(宴乐)。燕乐非常注重娱乐性,算得上是当时的流行音乐。“燕乐”的歌词就被称作“曲子词”。这就是宋词的起源。
  亲爱的同学们,没想到吧?读来特别雅致的宋词,居然也是流行歌曲!怎么,宋词唱不起来?听个小故事吧——
  那些唱着的的诗词
  宋词是留传下来了,不过,当年,那一阕一阕的词唱出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又是什么样的曲调呢?现代人已经无从得知了。
  于是,美丽的宋词被现代作曲家们重新谱上了曲调。
  当然,流行音乐的歌词更多的来自词作者的原创。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欣赏一些当代著名词作家的歌词作品吧。
  词作者也是“文学大家”
  说起流行音乐界的著名词作家,香港的黄霑先生算得上是“词坛泰斗”了。他和内地的乔羽先生,台湾的庄奴先生一道被称为中国三大作词人。
  黄霑先生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因此他写的歌词,很有古诗词的情韵。有人说他就是流行歌坛的苏轼。
  他的很多歌词写得豪情万丈,比如这首《沧海一声笑》。
  再比如这首《万水千山纵横》。
  是不是特别的荡气回肠?听着这样的歌词,好像武侠小说中那些洒脱飞扬、纵横江湖的大侠都出现在了我们眼前,刀光剑影,快意恩仇。
  黄霑先生已经是老一代的词曲家了,如今活跃在流行歌坛的词作家,你还知道哪些呢?
  有的同学说台湾的方文山。对了!方文山创作的很多歌词,古朴优雅,婉约清丽,比如很多同学都会哼唱的《青花瓷》。
  方文山
  好的歌词,就是美妙的诗词,大家以后听歌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忘了欣赏歌词哦。这也是一条提高自己语文水平的捷径呢!
其他文献
“霜降”,又是一年当中最美的时节。漫步于山野当中,抬起头来,层层叠叠的山林,显出不同层次的色彩。经过风霜后的林木,是那样的庄重、深沉和含蓄,甚至每一片树叶,都变得成熟而优雅。“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种红,直往心里去,像火一样。  林间的小道上,也铺满了落叶,使得每一声脚步,都像在与大地窃窃私语。这一刻,你会觉得你与自然真正地融于一体了,你就是从泥土里长出的一棵树。历经风雨,饱经风霜。  “月落乌啼霜
期刊
公元366年,有个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脚下。  这时,夕阳西下,光芒照射在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佛光中闪烁。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夕阳映照的沙漠奇景感动了,于是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他请来能工巧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从此以后,不断有人来修建,石窟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就是敦煌莫高窟。据说,唐朝时这里的石窟已有一千多个,所以莫高窟还有一
期刊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优美的笔触,大胆的想象与猜测,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身处逆境,却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课文中的环境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环境描写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我们就先以这篇文章为例,充分感受一下。  【课文赏析】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这样描写:“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
期刊
“咚咚咚……”只要听到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妈妈就知道,小区楼道里的感应灯亮了,我和爸爸快到家了。  声控感应灯,就是只要听到声响,灯就会自动亮。别小看这感应灯,它可给我和爸爸带来了很多乐趣。  以前我们家楼道里的灯只有靠触摸才会亮,前几天换成了感应灯,这下它成了我和爸爸逗趣的“香馍馍”。只要我和爸爸一起上楼,两人都抢着跺脚,看谁抢先把灯跺亮。因为爸爸是大人,力气大,在离楼梯口几米之外用力一跺,灯就亮
期刊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写过《移居两首》,其中一首的最后两句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意思是看到了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了疑难处大家一起分析。  “疑义相与析”中的“析”就是“分析”的意思。“析”由“木”“斤”构成,为什么能够表示“分析”的意思呢?“析”和“木”“斤”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斤”是指“斧子”,《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楚国郢(yǐng)都有个人干活时把一滴泥土溅到了鼻尖上,这
期刊
我在书房写着作业,爸爸妈妈在卧室里看着电视。突然,一个古怪的念头钻入我的脑海:既然爸爸妈妈都在看电视,我干吗不先玩会儿呢?于是,我打开抽屉,拿出我那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一本正经地玩了起来。  “嗒嗒嗒……”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不好,我的直觉告诉我,妈妈来检查我的作业了。于是,我手忙脚乱地打开抽屉,一股脑把东西扔进去,然后装出一副专心致志写作业的样子来,可心却“怦怦”地跳个不停:妈妈会不会看出什
期刊
古时候,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载着人们出门远行。同时,舟也是古诗词中一个常用的意象,承载着人们丰富的情感。  舟与离愁  舟载着乘坐它的人远行,给亲朋留下漫长的思念。因此,舟常出现在送别诗中,被寄予离别的忧愁和感伤。你看: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唐·王勃《秋江送别》)不断流逝的江水已经引起人的离愁别绪,而更难以忍受的是透过渡口的树,去看那远去的离舟。  离舟意无限,催渡复催年。
期刊
翻开法布尔的《昆虫记》,我百看不厌的一篇是描写狼蛛波波产卵、孕育宝宝过程的《当妈妈真不容易》。波波是一只母蜘蛛,她为了给宝宝们储备营养和能量,狠心吃掉了孩子们的爸爸,然后历经艰难为卵状的宝宝们织就了张大温床——卵囊,在接下来的三、四周内抱着硕大的卵囊,小心地运动、晒太阳,累得精疲力尽。产下宝宝后,她又为了养活他们,与天敌甚至是同伴争斗、厮杀……  看着插图上波波背的巨大卵囊,我的眼前也出现了一个巨
期刊
小石头的寻亲之路还在继续呢!这次我目的明确,要去一个满是石头的地方。经过多方查找,我发现了一个叫大津巴布韦的地方。  气泡框:“津巴布韦”一词源于邵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  梦想成真  1847年,德国一个年仅10岁,名叫卡尔·莫克的男孩,手捧不完整的非洲地图,煞有介事地端详着。若干年后,卡尔成为一个地理学家,不仅完成了儿时探索非洲的梦想,还在1871年发现了大津巴布韦遗址。  他说
期刊
宋颂:冰壶?“冰壶通皓雪,绮树眇晴烟。”在大诗人元稹的诗中,“冰壶”是美丽、清冷的月亮呀!今天是要赏月吗?赶紧去瞅瞅。  冰壶价格不菲  宋颂(擦汗图)  这就是冰壶。  说它特别,是因为它由不含云母的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这种石料,必须足够坚硬,在低温条件下不会因撞击破裂。目前符合要求的石材,主要在苏格兰西部海面的克里格岛上。  正像有句话说的那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