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数学教材有了较大的改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和实施新课改, 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高中数学新教材,并与旧教材作对比,认识新教材中传递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教材;结构与内容;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数学新教材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何从这些改变中深刻认识新课改,把握和实施新课改,是摆在课改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高中数学新教材,并与旧教材作对比,认识新教材中传递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数学新课改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旧教材与新教材在编写上的不同
旧教材与新教材在编写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学习数学知识目的性的描述。前者的理念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而例举问题加以应用,重心在知识的传授,问题解决则是知识应用的载体,解题方法是套路式的。其基本格式一般是:数学结论的表述——数学结论的验证——应用举例——巩固练习。教师在教学上往往照本宣科,思维的重心局限于知识传授、记忆、模仿和验证上。因此,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是相当有限的。而后者的理念则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引发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与思考,重心在知识的探究,问题解决是知识探究与应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基本格式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理解——动手实践——问题解决——思考交流——抽象概括。这样师生关注的重点不再是知识结论的合理与验证,而是知识的内在规律、知识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旧教材与新教材在知识结构与内容上的不同
就知识结构与内容而言,新教材作了较大调整。在“有用的数学”“身边的数学”的思想指导下,不再过于强调知识结构的严谨性、深刻性,而更强调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关注知识的内在规律,突出数学知识与社会时代发展的联系,尊重学生个体对数学知识不同层次的需求与选择。整套实验教材富有弹性,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它给广大师生营造了自由发挥、富于弹性的思维空间。
三、新教材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
新教材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亲和力”。教材选取了大量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用“问题与矛盾”来引导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问题性”。其次,用丰富而生动的方式诱导学生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次,用现实的存在需求启发学生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套好的教材,固然要为教学提供思维的大空间,但这个空间必须是现实的,是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否则,学习者无处可思,无内容可思。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新教材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贯彻“身边的数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用大量的篇幅,坚持从实际生活背景中提出问题,提炼观点,然后又回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反复告诉学生,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就是你的朋友,数学能帮你解决问题。
四、理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关键
教材承载着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是静态的;而教学才是落实课改理念和目标的过程,是动态的。教学中如何把新教材中传递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也是课改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一)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激活师生的数学活动,理念的转变是课改成败的关键。
课改的最大困难在于理念的转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保姆式的。教育评价机制很少从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尽管喊得不少。很大程度上都是唯分数论,包括我们的高考制度。所以课改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还是全社会包括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我们的政府的责任。这关系到我们教育理念和人材理念的根本转变。如何实现理念和方式的转变,理解和分析教材,把教材蕴涵的知识向学生施放出来,这是数学活动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
(二)用鲜活的现实去促进和引导学生的数学活动,结合现实是课改的归宿。
数学是现实的数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了解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亲自利用数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将教材的思维空间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也是教师的必然选择。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真实的情感氛围,要善于营造鲜活的现实情景。
责任编辑 一 觉
[关键词]新教材;结构与内容;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数学新教材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何从这些改变中深刻认识新课改,把握和实施新课改,是摆在课改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高中数学新教材,并与旧教材作对比,认识新教材中传递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为数学新课改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旧教材与新教材在编写上的不同
旧教材与新教材在编写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学习数学知识目的性的描述。前者的理念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而例举问题加以应用,重心在知识的传授,问题解决则是知识应用的载体,解题方法是套路式的。其基本格式一般是:数学结论的表述——数学结论的验证——应用举例——巩固练习。教师在教学上往往照本宣科,思维的重心局限于知识传授、记忆、模仿和验证上。因此,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是相当有限的。而后者的理念则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引发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与思考,重心在知识的探究,问题解决是知识探究与应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基本格式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理解——动手实践——问题解决——思考交流——抽象概括。这样师生关注的重点不再是知识结论的合理与验证,而是知识的内在规律、知识的发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旧教材与新教材在知识结构与内容上的不同
就知识结构与内容而言,新教材作了较大调整。在“有用的数学”“身边的数学”的思想指导下,不再过于强调知识结构的严谨性、深刻性,而更强调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关注知识的内在规律,突出数学知识与社会时代发展的联系,尊重学生个体对数学知识不同层次的需求与选择。整套实验教材富有弹性,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它给广大师生营造了自由发挥、富于弹性的思维空间。
三、新教材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
新教材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亲和力”。教材选取了大量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用“问题与矛盾”来引导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问题性”。其次,用丰富而生动的方式诱导学生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次,用现实的存在需求启发学生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套好的教材,固然要为教学提供思维的大空间,但这个空间必须是现实的,是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否则,学习者无处可思,无内容可思。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新教材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贯彻“身边的数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用大量的篇幅,坚持从实际生活背景中提出问题,提炼观点,然后又回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反复告诉学生,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就是你的朋友,数学能帮你解决问题。
四、理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关键
教材承载着课改的理念和目标,是静态的;而教学才是落实课改理念和目标的过程,是动态的。教学中如何把新教材中传递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也是课改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一)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激活师生的数学活动,理念的转变是课改成败的关键。
课改的最大困难在于理念的转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保姆式的。教育评价机制很少从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尽管喊得不少。很大程度上都是唯分数论,包括我们的高考制度。所以课改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还是全社会包括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我们的政府的责任。这关系到我们教育理念和人材理念的根本转变。如何实现理念和方式的转变,理解和分析教材,把教材蕴涵的知识向学生施放出来,这是数学活动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
(二)用鲜活的现实去促进和引导学生的数学活动,结合现实是课改的归宿。
数学是现实的数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了解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亲自利用数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由此可见,将教材的思维空间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也是教师的必然选择。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真实的情感氛围,要善于营造鲜活的现实情景。
责任编辑 一 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