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筹备和精心制作,《重庆日报》在9月3日至28日期间,以每天两个整版的宏大规模,浓墨重彩地推出了《走向世界的重庆企业》大型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
精心策划,全景展现渝企“走出去”
重庆市直辖15年来,随着全市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一大批重庆本土企业通过投资办厂、兼并收购、资源开发等多种形式陆续走出国门,在全球化的大舞台上搏击风浪,开拓发展空间,提升竞争能力。
这些先行者在异国他乡的打拼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曲折?在体制机制不同、文化背景迥异的陌生国度,他们中为何有的一帆风顺、所向披靡,有的又一败涂地、铩羽而归?怎样去拿到一张全球化的“通行证”?成功“走出去”的奥秘又在哪里?为解开这些“谜团”,更为即将“走出去”的渝企提供借鉴和参考,推进重庆的改革开放,《重庆日报》编委会于去年开始启动策划大型报道——《走向世界的重庆企业》。
这是《重庆日报》近年来在大规模、高质量报道“引进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精心筹划的聚焦渝企“走出去”系列报道。早在今年春节过后,《重庆日报》编委会便陆续派出了七个组,奔赴欧、亚、美、非和大洋五大洲的20余个国家,跟踪采访了数十家企业,与多名闯荡世界的重庆人、外国政要、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当地知名华人领袖等进行深入对话,就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舞台上搏击风浪、开拓发展空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报道组通过采访,采撷回大量第一手“走出去”的新闻素材,让读者感受到了渝企创业海外由生涩到逐渐成熟的过程,体悟到了他们的酸甜苦辣;通过梳理渝企创业海外的经验与教训,为已经“走出去”和即将“走出去”的更多企业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样本。
这是《重庆日报》创刊60年来组织的第一次境外大型采访,也是《重庆日报》历史上组织策划时间最长、采访力量最强的一次采访,同时还是《重庆日报》历史上最具“国际视野”的一次大型采访。
不远万里,从五大洲取回经验
采访报道“走出去”的重庆企业,是《重庆日报》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帮助全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重庆全球化的一次实践与探索。
为完成采访报道任务,七个报道小组的记者不畏艰辛,跋涉万里,足迹踏遍了全球5大洲,无论是城市、乡村,还是高山、矿业……凡是有重庆企业投资的地方,就有《重庆日报》记者的身影。
澳洲组成员由副总编姜春勇和记者杨帆组成,十四天内辗转了澳大利亚、新西兰两个国家、七座城市,每天都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匆忙赶赴下一个等待采访的城市。非洲组成员由总编助理胡泽勋和周季钢组成,他们背着挎包闯荡非洲,前往最为危险的区域,采访投资当地的重庆商人与非洲匪帮枪战的惊险故事。南美组成员由总编助理雷太勇和记者陈钧组成,前往距离中国半个地球之遥的圭亚那、巴西采访,中转4次航班,还在加勒比岛国巴巴多斯被误认为“偷渡客”,关了小黑屋。日韩组成员由编委刘长发和记者杨冰组成,他们不畏艰险,克服语言障碍,凭借字体语言和象形符号,不但在日本与韩国之间实现了“无障碍”穿梭,还采回了大量资料。欧洲组成员由编委张红梅和记者郭晓静组成,两位女同志为顺利完成欧洲四国的采访,提前一个月就做足了功课,频繁与欧洲采访单位联系,出发之前的邮件往来就有上百封之多。北美组成员由编委李耕和记者廖雪梅组成,前往美国、加拿大采访。他们尽职尽责,在还未倒过时差的情况下,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采访工作。东南亚组成员只有记者吴刚,他只身一人前往泰国、马来西亚,同时肩负文字记录和照相摄影双重任务。
在七个小组共同努力下,不但重钢、嘉陵、博赛、机电等一大批“走出去”渝企的最新动向、投资经验、精彩故事见诸报端,而且圭亚那总理塞缪尔·海因兹、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克雷格·埃莫森、英国贸易投资总署亚太区高级投资顾问康利丰等外国政界高官也纷纷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加强和深化了重庆与这些国家的联系与往来。
反响强烈,鼓励更多渝企“走出去”
9月3日,《走向世界的重庆企业》大型系列报道正式在《重庆日报》“亮相”,并在《重庆日报》网络版上同步推出,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重庆市外经贸委主任王毅表示,近年来,渝企加速了“走出去”的步伐,海外投资逐渐成为重庆乃至中国的经济热点现象。即将召开的“第七届重庆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正要围绕“重庆企业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的困惑与对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重庆日报》的这组深度报道,可谓正逢其时,将鼓励更多渝企面向全球配置资源。
英国驻重庆总领事李赛则表示:看了《重庆日报》关于重庆企业到英国投资和开展合作的报道,感到越来越多的重庆企业具有“走出去”的意识,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他希望先去的企业成为后来者的榜样。在对英投资方面,英国一直向重庆企业敞开着欢迎之门。
重庆企业界人士纷纷表示,这组报道不仅增强了他们走出去的信心,同时还为企业如何走出国门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方法和路径。同时,不少企业主也对重庆企业如何在海外发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民生能源董事长薛方全说,此前,民生能源已经和尼日利亚、南非等国有所接触,准备把国内的能源业务拓展到国外。《重庆日报》刊出的机电集团、长安等企业走出国门的案例,不但为重庆企业界做出了表率、鼓舞了像民生能源这样准备走出去的重庆企业的信心,而且还提供了清晰的方法和路径。
在华为非洲市场有4年工作履历的重庆华非云通讯公司总经理黄海表示,随着重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总量的渐趋饱和,以及企业研发、市场能力的不断提升,重庆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重庆日报》的这一组报道顺应大势,让企业界的读者“很解渴”。
作者刘长发系《重庆日报》编委
陈钧系《重庆日报》经济新闻中心记者
精心策划,全景展现渝企“走出去”
重庆市直辖15年来,随着全市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一大批重庆本土企业通过投资办厂、兼并收购、资源开发等多种形式陆续走出国门,在全球化的大舞台上搏击风浪,开拓发展空间,提升竞争能力。
这些先行者在异国他乡的打拼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曲折?在体制机制不同、文化背景迥异的陌生国度,他们中为何有的一帆风顺、所向披靡,有的又一败涂地、铩羽而归?怎样去拿到一张全球化的“通行证”?成功“走出去”的奥秘又在哪里?为解开这些“谜团”,更为即将“走出去”的渝企提供借鉴和参考,推进重庆的改革开放,《重庆日报》编委会于去年开始启动策划大型报道——《走向世界的重庆企业》。
这是《重庆日报》近年来在大规模、高质量报道“引进来”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精心筹划的聚焦渝企“走出去”系列报道。早在今年春节过后,《重庆日报》编委会便陆续派出了七个组,奔赴欧、亚、美、非和大洋五大洲的20余个国家,跟踪采访了数十家企业,与多名闯荡世界的重庆人、外国政要、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当地知名华人领袖等进行深入对话,就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舞台上搏击风浪、开拓发展空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报道组通过采访,采撷回大量第一手“走出去”的新闻素材,让读者感受到了渝企创业海外由生涩到逐渐成熟的过程,体悟到了他们的酸甜苦辣;通过梳理渝企创业海外的经验与教训,为已经“走出去”和即将“走出去”的更多企业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样本。
这是《重庆日报》创刊60年来组织的第一次境外大型采访,也是《重庆日报》历史上组织策划时间最长、采访力量最强的一次采访,同时还是《重庆日报》历史上最具“国际视野”的一次大型采访。
不远万里,从五大洲取回经验
采访报道“走出去”的重庆企业,是《重庆日报》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帮助全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重庆全球化的一次实践与探索。
为完成采访报道任务,七个报道小组的记者不畏艰辛,跋涉万里,足迹踏遍了全球5大洲,无论是城市、乡村,还是高山、矿业……凡是有重庆企业投资的地方,就有《重庆日报》记者的身影。
澳洲组成员由副总编姜春勇和记者杨帆组成,十四天内辗转了澳大利亚、新西兰两个国家、七座城市,每天都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匆忙赶赴下一个等待采访的城市。非洲组成员由总编助理胡泽勋和周季钢组成,他们背着挎包闯荡非洲,前往最为危险的区域,采访投资当地的重庆商人与非洲匪帮枪战的惊险故事。南美组成员由总编助理雷太勇和记者陈钧组成,前往距离中国半个地球之遥的圭亚那、巴西采访,中转4次航班,还在加勒比岛国巴巴多斯被误认为“偷渡客”,关了小黑屋。日韩组成员由编委刘长发和记者杨冰组成,他们不畏艰险,克服语言障碍,凭借字体语言和象形符号,不但在日本与韩国之间实现了“无障碍”穿梭,还采回了大量资料。欧洲组成员由编委张红梅和记者郭晓静组成,两位女同志为顺利完成欧洲四国的采访,提前一个月就做足了功课,频繁与欧洲采访单位联系,出发之前的邮件往来就有上百封之多。北美组成员由编委李耕和记者廖雪梅组成,前往美国、加拿大采访。他们尽职尽责,在还未倒过时差的情况下,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采访工作。东南亚组成员只有记者吴刚,他只身一人前往泰国、马来西亚,同时肩负文字记录和照相摄影双重任务。
在七个小组共同努力下,不但重钢、嘉陵、博赛、机电等一大批“走出去”渝企的最新动向、投资经验、精彩故事见诸报端,而且圭亚那总理塞缪尔·海因兹、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克雷格·埃莫森、英国贸易投资总署亚太区高级投资顾问康利丰等外国政界高官也纷纷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加强和深化了重庆与这些国家的联系与往来。
反响强烈,鼓励更多渝企“走出去”
9月3日,《走向世界的重庆企业》大型系列报道正式在《重庆日报》“亮相”,并在《重庆日报》网络版上同步推出,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重庆市外经贸委主任王毅表示,近年来,渝企加速了“走出去”的步伐,海外投资逐渐成为重庆乃至中国的经济热点现象。即将召开的“第七届重庆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正要围绕“重庆企业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的困惑与对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重庆日报》的这组深度报道,可谓正逢其时,将鼓励更多渝企面向全球配置资源。
英国驻重庆总领事李赛则表示:看了《重庆日报》关于重庆企业到英国投资和开展合作的报道,感到越来越多的重庆企业具有“走出去”的意识,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他希望先去的企业成为后来者的榜样。在对英投资方面,英国一直向重庆企业敞开着欢迎之门。
重庆企业界人士纷纷表示,这组报道不仅增强了他们走出去的信心,同时还为企业如何走出国门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方法和路径。同时,不少企业主也对重庆企业如何在海外发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民生能源董事长薛方全说,此前,民生能源已经和尼日利亚、南非等国有所接触,准备把国内的能源业务拓展到国外。《重庆日报》刊出的机电集团、长安等企业走出国门的案例,不但为重庆企业界做出了表率、鼓舞了像民生能源这样准备走出去的重庆企业的信心,而且还提供了清晰的方法和路径。
在华为非洲市场有4年工作履历的重庆华非云通讯公司总经理黄海表示,随着重庆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总量的渐趋饱和,以及企业研发、市场能力的不断提升,重庆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重庆日报》的这一组报道顺应大势,让企业界的读者“很解渴”。
作者刘长发系《重庆日报》编委
陈钧系《重庆日报》经济新闻中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