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片令人惊艳的花木王国里,柏梁人正靠着勤劳和智慧,为自己的家园增辉添彩,增姿生色……
2003年,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前往河南省鄢陵县视察,喜见数十万亩花木葱茏翠绿、随风荡漾,不禁发出“中国花木第一县”的赞叹。从此,“花乡”“花都”之称便从这里不胫而走,并迅速扬名天下。
历数有关鄢陵花木的报道,字里行间几乎都少不了柏梁镇。当地人都知道,柏梁镇就是鄢陵花木繁盛的肇始之地。7月的柏梁,绿茵铺地,满目苍翠,入目皆花影,处处尽芳菲。沿着花海大道前行,如同走进了一个植物王国,这里花木种类繁多,造型奇异独特,空气清新宜人,道路、村庄和屋舍隐约其中。
千百年来,柏梁人就依靠着这一独特的花木产业,安居乐业,衣丰食足。进入现代,特别是近年来,柏梁的苗木产业更是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并迅速向外蔓延,引领了整个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的浪潮。
姚家花园,花乡明珠
柏梁花木种植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是“鄢陵腊梅”的发源地,素有“花乡”美誉。在柏梁,最知名的村庄是姚家村,姚家村又称“姚家花园”,相传最初为唐代名相姚崇所建。姚崇为人耿直,睿宗在位时,他见太平公主乱政,就与宋璟一起奏议,结果触怒了睿宗,被贬出京城,退居于鄢陵西南5公里处。姚崇见这里民风淳朴,水土丰美,便在此种起了花,建起了花园,过上了田园生活。从此,姚家花园日渐繁华,历经风雨,千年不衰。
梅开腊月一杯酒,姚家美誉冠天下。近年来,姚家村人人依花致富、借花扬名,成为带动柏梁花木产业迅猛发展的专业村和示范村。百花竞秀春满园,欲寻春色到姚家。进入21世纪,在花卉产业的带动下,姚家村人抢先实现了“挣到了票子,盖上了房子,坐上了车子,用上了机子,转换了脑子”。
如今,以姚家村为引领,柏梁镇大批侍花弄草的村民,也都走出家门。他们向外传授技术、进行业务洽谈,承包绿化工程等,纷纷由“花农”转变成了“花工”“花商”“花董事长”,足迹遍及国内外。与此同时,柏梁人富而思进,他们集思广益,将所拥有的产业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促进三产,创造了多个产业环环相扣、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花木产业引领经济发展
走进柏梁,只见村村楼房林立,街道宽广整洁,村民和睦相处,到处鸟语花香,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自然和谐、文明富裕的农村景象。
车辆沿着花海大道前行,记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尽头、美妙无穷的花木长廊。“这里被称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柏梁镇副镇长于会平一边用手示意着两边不断变换的景物,一边自豪地介绍说,“这里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阳光充足,泉甘土肥,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
正是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柏梁镇因地制宜,不断调整花木的产品结构,拓宽销售渠道,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引导花农从种植普通绿化树种向高档次、大规格、观赏类彩叶树种和花灌木类过渡,并开始实行公司化经营模式。据统计,现在柏梁镇已发展彩叶树种和花灌木类1万余亩,花木公司200多家。与此同时,立足于5.4万亩花卉生态资源,柏梁镇还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生态旅游业。不仅如此,按照“壮业主、强龙头、扩基地、带农户、促增收”的产业化发展思路,柏梁镇还通过多种途径,先后培育壮大了许昌江北花木有限公司、中国腊梅园等农业龙头企业。
“以前,柏梁的花木由村民一家一户零散种植,这两年,政府大力推动土地流转机制,全镇现在共流转土地4.6万亩,入驻企业79家。”于会平说,“柏梁花木实现了规模化、科学化种植,不但村民的收入大幅增长,也促进了柏梁花木现代化种植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柏梁镇已发展重点龙头企业23家,涵盖花卉、畜禽、蔬菜、木材加工等领域”。
“阳光民主”,共建家园
如今,将土地流转的柏梁村民,大都带着土地租金成了产业工人。“在柏梁,有大量的工作虚位以待,只要愿意,几乎人人都能找到收入不错的工作。”于会平说,土地的合理化流转,把村民们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他们不但没有后顾之忧,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灵活地自主择业。
去年以来,紧跟“三化”协调发展的步伐,柏梁镇按照“政策先行、科学规划、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群众满意”的原则,风风火火地开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花都新城、华力新城、锦华港湾和黄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齐头并进,即将竣工。
近段时间,柏梁镇柏梁村村民马根州只要有空儿,就会到正在建设的花都新城小区转一转,因为在这个新型农村社区里,他有两套共300平方米的安置房。新房已基本完工,为了能搬到这个“位置好、环境好、设施全”的社区,他早已望眼欲穿了。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土地、资金、拆迁安置是公认的“三大难”。但在柏梁,这样的难题似乎并不存在,“群众利益优先,在安置补偿上让群众得利,运作模式上让群众参与,决策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阳光、民主模式,深得民心,极大地受到了群众的拥护。
这里春天百花齐放,夏季五彩缤纷,秋天黄花遍地,冬日腊梅绽放,在这片令人惊艳的花木王国里,柏梁人正靠着勤劳和智慧,为自己的家园增辉添彩,增姿生色……
2003年,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前往河南省鄢陵县视察,喜见数十万亩花木葱茏翠绿、随风荡漾,不禁发出“中国花木第一县”的赞叹。从此,“花乡”“花都”之称便从这里不胫而走,并迅速扬名天下。
历数有关鄢陵花木的报道,字里行间几乎都少不了柏梁镇。当地人都知道,柏梁镇就是鄢陵花木繁盛的肇始之地。7月的柏梁,绿茵铺地,满目苍翠,入目皆花影,处处尽芳菲。沿着花海大道前行,如同走进了一个植物王国,这里花木种类繁多,造型奇异独特,空气清新宜人,道路、村庄和屋舍隐约其中。
千百年来,柏梁人就依靠着这一独特的花木产业,安居乐业,衣丰食足。进入现代,特别是近年来,柏梁的苗木产业更是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并迅速向外蔓延,引领了整个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的浪潮。
姚家花园,花乡明珠
柏梁花木种植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是“鄢陵腊梅”的发源地,素有“花乡”美誉。在柏梁,最知名的村庄是姚家村,姚家村又称“姚家花园”,相传最初为唐代名相姚崇所建。姚崇为人耿直,睿宗在位时,他见太平公主乱政,就与宋璟一起奏议,结果触怒了睿宗,被贬出京城,退居于鄢陵西南5公里处。姚崇见这里民风淳朴,水土丰美,便在此种起了花,建起了花园,过上了田园生活。从此,姚家花园日渐繁华,历经风雨,千年不衰。
梅开腊月一杯酒,姚家美誉冠天下。近年来,姚家村人人依花致富、借花扬名,成为带动柏梁花木产业迅猛发展的专业村和示范村。百花竞秀春满园,欲寻春色到姚家。进入21世纪,在花卉产业的带动下,姚家村人抢先实现了“挣到了票子,盖上了房子,坐上了车子,用上了机子,转换了脑子”。
如今,以姚家村为引领,柏梁镇大批侍花弄草的村民,也都走出家门。他们向外传授技术、进行业务洽谈,承包绿化工程等,纷纷由“花农”转变成了“花工”“花商”“花董事长”,足迹遍及国内外。与此同时,柏梁人富而思进,他们集思广益,将所拥有的产业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促进三产,创造了多个产业环环相扣、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花木产业引领经济发展
走进柏梁,只见村村楼房林立,街道宽广整洁,村民和睦相处,到处鸟语花香,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自然和谐、文明富裕的农村景象。
车辆沿着花海大道前行,记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没有尽头、美妙无穷的花木长廊。“这里被称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柏梁镇副镇长于会平一边用手示意着两边不断变换的景物,一边自豪地介绍说,“这里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阳光充足,泉甘土肥,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
正是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柏梁镇因地制宜,不断调整花木的产品结构,拓宽销售渠道,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引导花农从种植普通绿化树种向高档次、大规格、观赏类彩叶树种和花灌木类过渡,并开始实行公司化经营模式。据统计,现在柏梁镇已发展彩叶树种和花灌木类1万余亩,花木公司200多家。与此同时,立足于5.4万亩花卉生态资源,柏梁镇还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生态旅游业。不仅如此,按照“壮业主、强龙头、扩基地、带农户、促增收”的产业化发展思路,柏梁镇还通过多种途径,先后培育壮大了许昌江北花木有限公司、中国腊梅园等农业龙头企业。
“以前,柏梁的花木由村民一家一户零散种植,这两年,政府大力推动土地流转机制,全镇现在共流转土地4.6万亩,入驻企业79家。”于会平说,“柏梁花木实现了规模化、科学化种植,不但村民的收入大幅增长,也促进了柏梁花木现代化种植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柏梁镇已发展重点龙头企业23家,涵盖花卉、畜禽、蔬菜、木材加工等领域”。
“阳光民主”,共建家园
如今,将土地流转的柏梁村民,大都带着土地租金成了产业工人。“在柏梁,有大量的工作虚位以待,只要愿意,几乎人人都能找到收入不错的工作。”于会平说,土地的合理化流转,把村民们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他们不但没有后顾之忧,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灵活地自主择业。
去年以来,紧跟“三化”协调发展的步伐,柏梁镇按照“政策先行、科学规划、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群众满意”的原则,风风火火地开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花都新城、华力新城、锦华港湾和黄龙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齐头并进,即将竣工。
近段时间,柏梁镇柏梁村村民马根州只要有空儿,就会到正在建设的花都新城小区转一转,因为在这个新型农村社区里,他有两套共300平方米的安置房。新房已基本完工,为了能搬到这个“位置好、环境好、设施全”的社区,他早已望眼欲穿了。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土地、资金、拆迁安置是公认的“三大难”。但在柏梁,这样的难题似乎并不存在,“群众利益优先,在安置补偿上让群众得利,运作模式上让群众参与,决策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阳光、民主模式,深得民心,极大地受到了群众的拥护。
这里春天百花齐放,夏季五彩缤纷,秋天黄花遍地,冬日腊梅绽放,在这片令人惊艳的花木王国里,柏梁人正靠着勤劳和智慧,为自己的家园增辉添彩,增姿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