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资陡峭下行,财政政策如何“开前门”?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com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政部的23号文件堵住了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后门,不仅限制了地方政府过度扩张和各种不规范的行为,也降低了经济运行的系统性风险。这是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一步。
  还应该看到,目前的财政预算中对于基建的资金支出安排远低于现实中的合理需求,财政政策需要积极“开前门”。前门开的不够,要么是经济增长遭受不必要的严重损失,要么前功尽弃被迫重新走后门。
  对公益和准公益类基建项目形成的历史债务要认账,对公益和准公益类的新增建设项目要买账,对非公益项目要尽可能市场化处理。根据我们的估算,对历史债务认账会立即大幅提高显性化的政府债务率至65%以上,对公益和准公益类的新增建设项目买账需要未来十年财政赤字率额外增加3个-6个百分点,债务率提升至80%%-110%。这些措施并非扩大政府支出和政府债务,而是将财政债务和赤字显性化、规范化,便于今后更加科学的管理,有助于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有助于降低全社会经济风险,也有助于降低未来的真实财政负担。

公益和准公益基建的巨大资金缺口


  认真贯彻实施财政部23号文件以后,公益和准公益基建投资将面临巨大资金缺口。2013年-2017年间,全国基建投资累计约66万亿元,其中90%来自政府和国有企业主导的投资,10%来自民间投资。基建投资包括三个大类:(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结合项目自身运行特点和投资回报情况,我们假定有30%的(2)类基建项目难以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从市场融资,70%的(3)类基建项目难以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从市场融资。这样算下来总的基建投资中有27.6万亿元的投资难以从市场融资,在全部基建投资中占比42%。2013年-2017年预算内对基建的资金安排9.4万亿元,在全部基建投资中占比14%。过去有相当大一部分公益和准公益类的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依靠地方政府从市场举债获得。23号文件的贯彻实施,堵上了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后门以后,巨大的基建投资资金缺口也将浮出水面。


23号文件实施之后,基建投资出现了巨大的资金缺口。图/ 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的基建陡然下滑已经让问题初露端倪,未来仍面临较大压力。2013年-2017年期间,全国基建从同比增速21%的高点以每年2个百分点的节奏逐年下降,2017年下降至13%。进入2018年以后,不包含电力的基建投资增速,截至三季度末陡然下降至3.3%。基建投资陡峭下行的重要誘因之一是资金来源紧张,一些地方政府在23号文件的规定下,举债投资的积极性大幅下降。2018年下半年加速专项债发行对缓解基建资金紧张局面有一些帮助,但是对于缓解当前的矛盾还远远不够。一方面是专项债本身规模有限,二是专项债要求有现金流回报作为支撑,而大量公益和准公益类项目做不到这一点。
  未来严格执行财政部23号文件,同时不额外增加财政赤字支持公益和准公益类基建投资,不仅使基建投资下了个大台阶,经济增长也会下个大台阶。我们利用VAR模型的估算结果显示,真实GDP增速会从2018年的6.2%下降到2027年的3.4%,而没有基建投资下台阶的情景下到2027年的真实GDP增速是5.0%,未来十年缺少基建投资依托的真实GDP增速损失超过20%。
  中国城市化进程尚未结束,人口流入和经济发展较好区域还有大量基建投资需求。













































































 

  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来看,城市化率达到70%以前,基建投资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城市化率超过75%以后,基建投资在GDP中的比重会显著下降。
  从国内情况来看,过去十多年基建投资增速一直大幅高于名义GDP增速,基建投资/在GDP的占比偏高,基建投资有向下调整的需要。但是,考虑到中国城市化水平仍然偏低,人口仍在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对人口流入和经济发展尚好区域的基建投资仍有很大的需求和潜力。从财务角度看,越是人口流入多、经济发展快的城市,地方政府赤字率越低,对基建的财务承担能力更强。从功能角度看,越是人口流入多、经济发展快的城市,基建也能服务于更多的人群和经济发展。

未来十年赤字率和债务率的几种情景


  清楚划分政府和市场的界限,科学管理未来的政府债务需要两个关键环节。   其一,将地方政府公益和准公益类建设项目形成的历史债务纳入政府债务,不具备公益性质的建设项目采取市场化手段处理。根据我们的估算,需要纳入政府的债务规模大概24万亿元,纳入政府债务以后将会使政府债务/GDP从当前的37%提升至67%。此举是将政府债务显性化,在提高政府债务的同时降低了企业债务,不改变全国总体的债务率。由于政府融资成本更低,此举将降低政府债务的真实负债成本。有官员和学者担心,这样做会有道德风险,会鼓励地方政府未来进一步举债。这其实是对财政部23号文件未来能够真正贯彻实施的质疑。我们认为既然中央下决心关住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后门,就没有必要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其二,合理安排未来的预算内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规模,保持必要的基建规模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政府真实债务负担。下面我们估算了未来十年两种情境下的赤字率和债务率,以及相关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
  情景1:我们假定政府将公益和准公益类建设项目形成的历史债务纳入政府债务,严格执行23号文件,每年保持不高于3%的财政赤字率,不对公益和准公益类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额外资金安排。这种情境下,政府债务率从2017年并表后的67.4%上升至2027年的76.8%。这种情境下地方政府预算外融资活动停止,基建投资大幅下降,导致GDP增速快速滑落。在给定不高于3%的赤字率下,GDP增速的快速回落成为债务率持续上升的另一个贡献因子。
  情景2:假定政府将公益和准公益类建设项目形成的历史债务纳入政府债务,严格执行23号文件,同时政府通过预算内资金安排保持基建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同步增长。这种情境下,预算内赤字率都将维持在9%左右的高位水平,政府债务率从2017年并表后的67.4%上升至2027年的112.8%。
  两种情境下的GDP增速会有显著差别,情境2下未来十年中平均每年的GDP增速高于情景1大约25%。假定2017年GDP为100,情景1下2027年GDP为180,情景2下2027年GDP为216。

如何看待政府债务风险


  仅凭政府赤字率或者债务率难以判断债务风险。2008年-2017年期间,美国、日本、英国、欧元区、印度等经济体的财政赤字率分别为6.9%、6.8%、6.0%、3.5%、7.8%,出现了主权债务危机的恰恰是赤字率最低的欧元区,债务率远高于其他国家的日本并没有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由此可见,赤字率和债务率与经济和金融风险的关系模糊。
  毫无疑问,政府需要避免债务率过高,但债务率也不是越低越好,不同国情下最适合的债务率难有统一标准。从其他国家对于政府支出的操作经验来看,在总需求不足的时候需要政府积极扩大支出,维护就业市场稳定,避免经济增长过度下滑。这个做法虽然短期内增加了债务,但挽回了由于需求不足带来的产出损失,政府债务增加惠及了其他部门的增长,做大了分母,全社会总的债务率未必上升。
  对债务风险更切合实际的判定在于项目投资收益。在评定债务风险的时候,不仅需要看债务,也要看资产,看项目产生的收益。如果所投的基建项目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或者社会效益,经济和社会发展从中得益,即便基建项目带来了政府债务增长,政府的偿债能力也会因此上升,债务率虽高却风险可控。如果所投的基建项目不能惠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投资项目没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收益,债务率虽低也可能爆发偿付危机。
  对历史债务认账和对新增合理建设项目买账,并非扩大政府支出和政府债务。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采取了大量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有大量投资支出,而中国在2008年-2017年期间预算内财政赤字平均只有1.5%,遠低于世界其他国家6%-8%的财政赤字率。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快速增长,地方政府过度举债、以过高融资成本举债、不透明举债等问题突出,地方融资平台带动的中国整体债务率快速上升成为近年来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忧虑。这是很典型的前门不开走后门。将地方政府债务划清界限,为地方政府合理举债关上后门打开前门,将财政债务和赤字显性化、规范化,便于今后更加科学的管理,有助于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有助于降低全社会经济风险,也有助于降低未来的真实财政负担。
  (张斌为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佳佳为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助理、朱鹤为熵一资本全球宏观研究院副院长、王沈南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编辑:王延春)
其他文献
寒冬将至时节,决策高层密集出台资金“输血”民企的组合拳,引发诸多猜想。预计雷声大雨点小者有之,担心引发“运动式放贷”者有之,唯恐无法利益均沾者亦有之……金融驰援可用于一时纾困,标本兼治仍需多管齐下  经济下行,凛冬将至,要储备好过冬的真金白银,还要树立对春天的信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当前稳定信心、稳定市场的重要信号。  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多部委一把手,出席了一场高规格的
期刊
中国顶尖企业已经意识到,跟随式的研发模式已走到尽头,基础研究的原创能力将决定企业未来,但工程优先、技术其次、科学殿后的惯性仍将延续  10月30日,马云最后一次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身份致信股东,他说,“九年前阿里已经转型为一家技术公司。我们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上的全面布局,为制造业、零售业、金融业创造巨大价值。过去两年,这个价值已经在零售业显现。”  2009年,阿里作为电商领头
期刊
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三大因素驱动下,我们可以看到,从2018年开始,中国的产业投资和行业布局将呈现很多新趋势。为此,《财经》组织编辑、记者和行业专家,历史近十个月,对十个具有战略重要性和发展前景的重点行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它们是:1、新能源汽车产业,2、节能环保产业,3、新材料产业,4、生物医药产业,5、电子信息产业,6、航空航天产业,7、高端装备产业,8、都市消费产业,9、生产服
期刊
金庸算得上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他的武侠小说影响广远,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伴随传播介质更迭,不断以种种面貌重现于大众视野。在通俗文学领域,金庸成为当仁不让的现象级人物。从90年代开始,作品深受影视行业青睐,衍生出大量成功的文化产品。  严家炎曾说过:“金庸小说作为20世纪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自当成为文学史上光彩的篇章。”事实上,文学界一直存在一股不小的力量,将金庸的武侠小说纳入当代文学
期刊
严控近15年,公立医院对数量和规模的渴求依然未停歇,新一轮的热情正扑面而来。  2018年10月,国家卫健委就修订后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征求意见。新标准对综合医院规模做出调整,将此前的9个等级调整为6个,最高等级由1000张床位,上升为1200张至1500张及以上床位。  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此举是间接给一些医院的违规扩张床位以“合法身份”。包括国家卫健委内部人士在内的专家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
期刊
欧盟与谷歌的角力,进入了全面开战的阶段。从2010年调查谷歌搜索引擎对电商平台“谷歌购物”偏向性导流开始,欧盟就盯上了这个互联网巨头。到目前为止,欧盟涉及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多达五项。纵观历史,欧盟从来没有同时对一家企业展开如此多的反垄断调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欧盟如此紧盯谷歌呢?我们可以试着从五项反垄断调查中寻找答案。五项反垄断指控涉及四类谷歌产品  购物搜索比较:欧盟认为谷歌在其搜索引擎返回有关电
期刊
国家统计局11月14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以下简称“社零同比增速”)8.6%,在剔除物價变动影响后实际同比增长5.6%。专家分析,这是2000年以来全国社零同比增速的较低水平。  社零同比增速是衡量全国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代表全国居民的整体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从2011年开始,中国社零同比增速已经连续七年下降,由2011年的20%下降至2017年的10.
期刊
对于中美之间贸易谈判的难度,作为中国入世谈判时期的美方主要代表之一,巴尔舍夫斯基深有体会。她认为中国的谈判官员很聪明也很强硬,但美国一方也非常强硬。  “想要达成某种协议,中美双方都需要做大量工作并保持稳定。”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近日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她如今是威凯平和而德(WilmerHale)律师事务所的资深国际合伙人。  在巴尔舍夫斯基看来,对美国而言,它需要决定自己想要什么
期刊
在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600029.SH/01055.HK/NYSE:ZNH,下称“南航”)加入天合联盟11周年之际,南航宣布了双方即将分手的消息。  11月15日,南方航空宣布,将自2019年1月1日起不再续签天合联盟协议,2019年内完成各项过渡工作。在客户和合作伙伴权益方面,天合联盟和南航共同表示,在2019年期间确保所有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得到妥善过渡。在后航空联盟时代航空公司与其加入
期刊
“首席智能官”应该是怎样一群人呢?  在“第二届全球智能化商业峰会”现场,由涂鸦智能CEO王学集提出的这一概念,一时间成为IoT领域讨论的焦点。在他看来,中国的制造业需要通过赋予有中国特点及内涵,产生适应我国产业特点的“首席智能官”,“由他来带领整个企业在AI+IoT相关领域进行探索,并最终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在智能化相关业务上的转型升级”。  “涂鸦发展至今,接触并见证了很多合作伙伴公司从传统企业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