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媒体常年的宣传重点。在具体的宣传中,只有善于发现亮点,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宽报道思路,才能常报常新,篇篇出彩,效果明显。
挖掘报道新内容
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报道各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动向、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得到实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須抓住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主题。因此,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产业化经营、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培训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培养新型农民等,都是报道的好主题。驻马店电视台在这方面的报道中抓住了乡镇结构改革这一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来着笔,采制了《面积大了领导少了职能明了效率高了——正阳县乡镇成功“变脸”》、《创新机制服务“三农”——西平县全面实施农村综合改革》、《乐当农民“勤务员”——上蔡县建立社会服务新机制》等一系列报道,角度新、立意新,推广了经验,促进了全市其他县区的顺利改革。
要报道农民的新需求。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框架与发展格局,由此派生出城乡不谐调,区域和社会阶层不平衡,市场要素和市场主题不活跃,农民长期处于低收入、低消费状态,城乡差距、地域差距过大,这是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农村经济落后带来社会各个领域和科教文卫发展的严重滞后。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农民失地,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人口日趋老龄化,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建立、完善。概括而言,农民的新需求主要有权益保障、教育平等、丰富的精神文化、农村医疗合作、土地保护和农村生态保护等,这些都大有文章可做。
报道工业如何反哺农业、城市如何带动农村的做法和事例。我国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还是件新鲜事。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开展导向、工业如何加大支农力度、城市如何带动农村发展、全社会怎么支持新农村建设等,都是有效的报道切口。我们的报道要积极为农民工营造进城就业增收的良好环境,鼓励城里人和城市社会资金到农村投资创业,促进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建设。
另外,我们还要在新农村的报道中注意引导纠正主体与主导错位的倾向。建设新农村,群众是主体,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是主导,必须防止不切实际的夸大政府的支持作用,形成主体与主导本末倒置的现象,使群众产生误解。要防止和克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以为新农村建设可毕其功于一役的倾向。要防止和克服一哄而起、大拆大建,把新农村建设看成政绩工程和运动式推动的倾向。要防止和克服重硬件、轻软件,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建设”的倾向。
拓宽报道新领域
近年来,农村改革初见成效,关键在于给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实践再次证明,农村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新农村建设不光是硬件建设,不光是物资投入,也有体制机制的转换,只有这些体制机制创新以后,才能提供进一步的发展动力,也才能进一步调动农民创业增收的积极性,才能创造农村发展的活力。我们在报道中就要涉及这些领域,比如在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原有的深层次矛盾会不会凸现,各种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会不会卷土重来,农民负担会不会反弹,这些都是丰富的新闻资源。在报道领域上,我们还可围绕党和政府为减轻农民负担建立的四项制度上下大工夫宣传。我们在这些方面的宣传报道中,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与有关职能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有关动态,对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人和事公开批评曝光,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农村的许多改革,涉及国家的总体改革,如征地改革。一个时期以来,征用农民土地引出的一些矛盾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现在为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每年大概从农民那里征用的土地将近20万公顷。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征地,我们要关注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耕地的减少和确保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第二是对被征地农民的经济补偿问题,第三是失去土地之后的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也应是我们在报道中涉及的选题。农村户籍改革同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题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当然,户籍的问题涉及一系列相当复杂的利益关系,真正推行城乡一体化改革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政策性都很强,在采访报道中一定要吃透政策,绝不能想当然。
创新报道新形式
在节目内容上创新。对农电视节目要切实研究节目定位,突出服务性、实用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地方性。以农业信息为核心,关注“生存、民主、权益”,全方位为农民服务,培养固定的收视群体。在节目内容创新上,还可以以文化为突破口,打造对农宣传亮点。广大农村地区蕴藏着特色鲜明、朴实自然、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区域文化、饮食文化等,不仅对现代城市人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而且还对农民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文化为突破口,策划组织一些诸如“欢乐农村行”、“走进农村”等文化娱乐活动,打造农村文化品牌。
在节目形式上创新。由于农民这一受众群体的特殊性,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生活习惯与都市人有一定的差异,在制作新农村报道节目中,要考虑农民的收视习惯,要尽量故事化、生活化,寓教于乐,讲究趣味性,把生动平实的信息,传达给受众。要在“三贴近”上下工夫,在题材的选择上要适应农民的需求口味,在采访农民时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平和、场景要宽松,让农民在无拘无束中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愿望,甚至可以把演播室直接搬到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等农民熟悉的场景里。
在表现手法上创新。前期的采访、拍摄,后期的编辑制作,甚至每一个词、每一段解说、每一个镜头,都要精雕细刻,力求准确、真实、新颖、生动。在文字的运用上,要简洁朴实,力求口语化,最好是以农民的语言口吻和农民喜欢的表达方式讲述农民自己的故事,传授科技文化知识,分析市场行情,介绍农产品需求信息。在表现手法上,可根据题材大小和内容的繁简,分别采制不同体裁的节目,力戒千篇一律,大而无味。
(作者单位:驻马店电视台)
编校:郑艳
挖掘报道新内容
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报道各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动向、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得到实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須抓住发展农村生产力这个主题。因此,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产业化经营、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培训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培养新型农民等,都是报道的好主题。驻马店电视台在这方面的报道中抓住了乡镇结构改革这一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来着笔,采制了《面积大了领导少了职能明了效率高了——正阳县乡镇成功“变脸”》、《创新机制服务“三农”——西平县全面实施农村综合改革》、《乐当农民“勤务员”——上蔡县建立社会服务新机制》等一系列报道,角度新、立意新,推广了经验,促进了全市其他县区的顺利改革。
要报道农民的新需求。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框架与发展格局,由此派生出城乡不谐调,区域和社会阶层不平衡,市场要素和市场主题不活跃,农民长期处于低收入、低消费状态,城乡差距、地域差距过大,这是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农村经济落后带来社会各个领域和科教文卫发展的严重滞后。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农民失地,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人口日趋老龄化,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建立、完善。概括而言,农民的新需求主要有权益保障、教育平等、丰富的精神文化、农村医疗合作、土地保护和农村生态保护等,这些都大有文章可做。
报道工业如何反哺农业、城市如何带动农村的做法和事例。我国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还是件新鲜事。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开展导向、工业如何加大支农力度、城市如何带动农村发展、全社会怎么支持新农村建设等,都是有效的报道切口。我们的报道要积极为农民工营造进城就业增收的良好环境,鼓励城里人和城市社会资金到农村投资创业,促进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的建设。
另外,我们还要在新农村的报道中注意引导纠正主体与主导错位的倾向。建设新农村,群众是主体,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是主导,必须防止不切实际的夸大政府的支持作用,形成主体与主导本末倒置的现象,使群众产生误解。要防止和克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以为新农村建设可毕其功于一役的倾向。要防止和克服一哄而起、大拆大建,把新农村建设看成政绩工程和运动式推动的倾向。要防止和克服重硬件、轻软件,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建设”的倾向。
拓宽报道新领域
近年来,农村改革初见成效,关键在于给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实践再次证明,农村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新农村建设不光是硬件建设,不光是物资投入,也有体制机制的转换,只有这些体制机制创新以后,才能提供进一步的发展动力,也才能进一步调动农民创业增收的积极性,才能创造农村发展的活力。我们在报道中就要涉及这些领域,比如在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原有的深层次矛盾会不会凸现,各种乱收费、乱摊派和乱罚款会不会卷土重来,农民负担会不会反弹,这些都是丰富的新闻资源。在报道领域上,我们还可围绕党和政府为减轻农民负担建立的四项制度上下大工夫宣传。我们在这些方面的宣传报道中,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与有关职能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有关动态,对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人和事公开批评曝光,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农村的许多改革,涉及国家的总体改革,如征地改革。一个时期以来,征用农民土地引出的一些矛盾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现在为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每年大概从农民那里征用的土地将近20万公顷。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征地,我们要关注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耕地的减少和确保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第二是对被征地农民的经济补偿问题,第三是失去土地之后的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也应是我们在报道中涉及的选题。农村户籍改革同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题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当然,户籍的问题涉及一系列相当复杂的利益关系,真正推行城乡一体化改革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这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政策性都很强,在采访报道中一定要吃透政策,绝不能想当然。
创新报道新形式
在节目内容上创新。对农电视节目要切实研究节目定位,突出服务性、实用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地方性。以农业信息为核心,关注“生存、民主、权益”,全方位为农民服务,培养固定的收视群体。在节目内容创新上,还可以以文化为突破口,打造对农宣传亮点。广大农村地区蕴藏着特色鲜明、朴实自然、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区域文化、饮食文化等,不仅对现代城市人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而且还对农民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文化为突破口,策划组织一些诸如“欢乐农村行”、“走进农村”等文化娱乐活动,打造农村文化品牌。
在节目形式上创新。由于农民这一受众群体的特殊性,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生活习惯与都市人有一定的差异,在制作新农村报道节目中,要考虑农民的收视习惯,要尽量故事化、生活化,寓教于乐,讲究趣味性,把生动平实的信息,传达给受众。要在“三贴近”上下工夫,在题材的选择上要适应农民的需求口味,在采访农民时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平和、场景要宽松,让农民在无拘无束中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愿望,甚至可以把演播室直接搬到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等农民熟悉的场景里。
在表现手法上创新。前期的采访、拍摄,后期的编辑制作,甚至每一个词、每一段解说、每一个镜头,都要精雕细刻,力求准确、真实、新颖、生动。在文字的运用上,要简洁朴实,力求口语化,最好是以农民的语言口吻和农民喜欢的表达方式讲述农民自己的故事,传授科技文化知识,分析市场行情,介绍农产品需求信息。在表现手法上,可根据题材大小和内容的繁简,分别采制不同体裁的节目,力戒千篇一律,大而无味。
(作者单位:驻马店电视台)
编校: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