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期是特殊的游戏期,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幼儿时期是游戏期,我们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各项游戏活动之中。游戏化的音乐活动是一种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多样的模式,能让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幼儿天生是喜欢音乐的,我们在音乐活动中运用游戏化方法进行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创造力,培养幼儿个性,更能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享受音乐给人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 游戏化 音乐活动 创造力 个性培养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让幼儿真正成为艺术活动主人”。由此可见,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供了更多机会。我将游戏和教学融合起来,从游戏中延伸教学,从教学中产生游戏,让教学内容为游戏的开展提供更多知识和经验,并真正通过游戏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我认为:孩子们的音乐教育应融合于孩子们的游戏之中,那么,音乐教育产生的正能量将是不可估量的。我从实践中得出以下几点。
一、游戏化的音乐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中,我们及时发现并抓住歌曲易于创编的元素,让孩子们在原来意犹未尽的歌曲游戏中进行新游戏与新玩法,激发孩子们无穷的创造力。如我们在进行小班音乐教学活动《动物魔术师》时,孩子们在学会魔法咒语的之后,听着音乐用身体动作模仿小动物。孩子们听着音乐,很认真地跟我一起模仿歌曲中的小动物。然而,小动物有很多,仅仅歌曲中的几种小动物已经不能满足幼儿。我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创编,将各种小动物编到歌曲中,选取其中一些典型的小动物进行示范,孩子们在我的启发引导下,都开始相互学做,兴趣很浓,魔术变了一遍又一遍。由此可见,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是不同的。幼小儿童的世界是诗的、童话的世界,而成人的世界是现实主义的客观世界。在艺术教育中,只有允许儿童自由创造,才能成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能。
二、游戏化的音乐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从出生就具有自己的个性,所谓个性,是指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特征。它强调的是个性的需要、特征、独特的权利、个人发展、自我实现、个体在世界上的唯一性,等等。如何运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个性的培养呢?如我们开展的教学活动《宝宝自己吃饭》,就是在活动前布置一个吃饭场景,让一个或多个幼儿在活动中边表演边唱歌,既练习歌曲的固定拍子又学唱歌曲,在玩一玩中轻松学会歌曲,之后进行戴上相应头饰进行情景表演的游戏。又如歌曲《我会帮忙摆碗筷》,我们创设游戏情境,设计让幼儿边唱歌边帮忙摆碗筷的情景展开游戏,这样幼儿在情境中学会歌词,并进行游戏。就这样老师不限制孩子的想象,采用游戏形式让他们在台上自由展示,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从而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欲望;为幼儿创造在集体面前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幼儿获得来自教师、同伴的各种评价。因此,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不断鼓励和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表现欲和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自我表现形式。
三、游戏化的音乐让幼儿体验快乐的情感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天性喜欢有趣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发掘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在现有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幼儿感受: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只是被动参与,根本谈不上享受音乐。怎样让幼儿享受音乐的快乐呢?如我设计的节奏活动《谁在说话》,让幼儿观察图谱,在观察图谱的过程中理解情境,我们的歌曲节奏就隐藏在图谱当中:六片树叶,六只小鸟,四个雨滴。六片树叶代表“淅淅沙淅淅沙”,六只小鸟代表“叽叽喳叽叽喳”,四个雨滴代表“滴滴答答”。活动中,我提供三种乐器:手摇铃、三角铁、蛋沙铃,在选择乐器的时候,我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自己为树叶、小鸟、雨滴选择乐器,哪一种乐器比较像树叶“淅淅沙沙”的声音?孩子们一致认为是手摇铃,哪一种乐器长得像小鸟尖尖的嘴巴?孩子们兴奋地说:“三角铁。”哪一种乐器像圆圆的雨滴?又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蛋沙铃。”于是,我们分成了树叶组、小鸟组、雨滴组,为了让孩子们在合奏部分有角色意识,我用游戏考验他们,比如我会说小鸟组的举手,树叶组的举双手,雨滴组的举左手,最后引导幼儿进行乐器演奏,这样的游戏化节奏乐活动,让孩子们很容易掌握了歌曲节奏。加入了乐器,加入了游戏,孩子们对这样的乐器演奏活动更加感兴趣,也充分体验到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真正享受着演奏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以游戏化形式开展音乐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幼创造力,而且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更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玩音乐”的乐趣。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能让更多幼儿积极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让游戏化的音乐活动真正从孩子们的心灵出发。
参考文献:
[1]王懿颖,等编译.幼儿创造力与艺术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盛文林,编著.音乐艺术欣赏[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1.
关键词: 游戏化 音乐活动 创造力 个性培养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让幼儿真正成为艺术活动主人”。由此可见,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供了更多机会。我将游戏和教学融合起来,从游戏中延伸教学,从教学中产生游戏,让教学内容为游戏的开展提供更多知识和经验,并真正通过游戏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我认为:孩子们的音乐教育应融合于孩子们的游戏之中,那么,音乐教育产生的正能量将是不可估量的。我从实践中得出以下几点。
一、游戏化的音乐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中,我们及时发现并抓住歌曲易于创编的元素,让孩子们在原来意犹未尽的歌曲游戏中进行新游戏与新玩法,激发孩子们无穷的创造力。如我们在进行小班音乐教学活动《动物魔术师》时,孩子们在学会魔法咒语的之后,听着音乐用身体动作模仿小动物。孩子们听着音乐,很认真地跟我一起模仿歌曲中的小动物。然而,小动物有很多,仅仅歌曲中的几种小动物已经不能满足幼儿。我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创编,将各种小动物编到歌曲中,选取其中一些典型的小动物进行示范,孩子们在我的启发引导下,都开始相互学做,兴趣很浓,魔术变了一遍又一遍。由此可见,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是不同的。幼小儿童的世界是诗的、童话的世界,而成人的世界是现实主义的客观世界。在艺术教育中,只有允许儿童自由创造,才能成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能。
二、游戏化的音乐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幼儿从出生就具有自己的个性,所谓个性,是指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特征。它强调的是个性的需要、特征、独特的权利、个人发展、自我实现、个体在世界上的唯一性,等等。如何运用游戏化的音乐活动对幼儿进行个性的培养呢?如我们开展的教学活动《宝宝自己吃饭》,就是在活动前布置一个吃饭场景,让一个或多个幼儿在活动中边表演边唱歌,既练习歌曲的固定拍子又学唱歌曲,在玩一玩中轻松学会歌曲,之后进行戴上相应头饰进行情景表演的游戏。又如歌曲《我会帮忙摆碗筷》,我们创设游戏情境,设计让幼儿边唱歌边帮忙摆碗筷的情景展开游戏,这样幼儿在情境中学会歌词,并进行游戏。就这样老师不限制孩子的想象,采用游戏形式让他们在台上自由展示,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从而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欲望;为幼儿创造在集体面前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幼儿获得来自教师、同伴的各种评价。因此,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不断鼓励和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表现欲和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自我表现形式。
三、游戏化的音乐让幼儿体验快乐的情感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天性喜欢有趣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发掘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在现有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幼儿感受: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只是被动参与,根本谈不上享受音乐。怎样让幼儿享受音乐的快乐呢?如我设计的节奏活动《谁在说话》,让幼儿观察图谱,在观察图谱的过程中理解情境,我们的歌曲节奏就隐藏在图谱当中:六片树叶,六只小鸟,四个雨滴。六片树叶代表“淅淅沙淅淅沙”,六只小鸟代表“叽叽喳叽叽喳”,四个雨滴代表“滴滴答答”。活动中,我提供三种乐器:手摇铃、三角铁、蛋沙铃,在选择乐器的时候,我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自己为树叶、小鸟、雨滴选择乐器,哪一种乐器比较像树叶“淅淅沙沙”的声音?孩子们一致认为是手摇铃,哪一种乐器长得像小鸟尖尖的嘴巴?孩子们兴奋地说:“三角铁。”哪一种乐器像圆圆的雨滴?又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蛋沙铃。”于是,我们分成了树叶组、小鸟组、雨滴组,为了让孩子们在合奏部分有角色意识,我用游戏考验他们,比如我会说小鸟组的举手,树叶组的举双手,雨滴组的举左手,最后引导幼儿进行乐器演奏,这样的游戏化节奏乐活动,让孩子们很容易掌握了歌曲节奏。加入了乐器,加入了游戏,孩子们对这样的乐器演奏活动更加感兴趣,也充分体验到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真正享受着演奏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以游戏化形式开展音乐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幼创造力,而且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更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玩音乐”的乐趣。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能让更多幼儿积极投入到音乐活动中,让游戏化的音乐活动真正从孩子们的心灵出发。
参考文献:
[1]王懿颖,等编译.幼儿创造力与艺术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盛文林,编著.音乐艺术欣赏[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