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e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3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在全部的教育活动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它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和能力,科学观念和精神态度,科学行为和习惯,而科学素养的培养不能依赖空洞的说教,更不能依赖学生的死记硬背,而只能从实际中去感知、领悟,体验科学的魅力。我们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让学生从小掌握一定科学知识、学会一些科学方法、培养一种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与社会有关问题。它注重科学精神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结合学科特点,尝试在语文学科中有机渗透科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推进素质教育。
  一、從教材中挖掘科学教育元素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充分挖掘和利用语文教材的资源,倡导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科学的认识方式和自然观,将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从丰富的文本中寻找科学知识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科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启迪性。有的是教给学生一些科普知识,如《水上飞机》、《大自然的文字》等;有的是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如《人类的老师》、《剪枝的学问》;有的是学习科学家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如《第一朵杏花》《詹天佑》等。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教材,善于发现和捕捉蕴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性元素,有机渗透科学教育,使语文教学与科学教育自然统一。
  2、从生动的教学情景中寻找途径和方法
  (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文本对话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我在教学<<第一朵杏花>>时,首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重点质疑为什么课文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这一问题有效地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想象,也敢于求新求异、多角度思考问题。然后我又设计“知道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又有什么用处?”的问题,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竺可桢爷爷对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2)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大胆想象”的创新能力,“乐于动手”的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教学《人类的老师》一文时,在学生认识到“科学家摹仿袋鼠发明了越野汽车”等仿生学方面的知识后,我设计了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人们摹仿哪些生物的特点,发明了哪些东西?”这一问题,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说出了许多答案:科学家根据蛋壳发明了建筑上的薄壳结构,鲁班根据草叶的锯齿发明了锯子……我及时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诱导学生:你会根据哪些生物的启示发明出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东西来呢?有一个学生说,我会根据小壁虎尾巴具有“再生”的特点,制造出一种“再生素”,只要截肢病人一搽上这种药素,他就会重新长出四肢。这样,便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还病人以幸福和希望。这样的说法虽说天真,但又充满智慧和想象,显示着学生神奇的创新力。
  综上所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科学元素,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平台,拓展途径,从激发科学情感、落实科学思维、开掘科学潜能等角度出发,对学生有机、合理地渗透科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开展与文本相关的课外科学探求活动
  在教完《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后,我让学生回家亲自横切苹果,仔细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建议学生对其它水果进行不同角度的切分,观察比较,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让他们感受和认识更加深刻;在教学《蚕姑娘》后,让学生系统地观察蚕的一生,让学生在饲养过程中观察蚕是怎样经过四次蜕变和怎样吐丝作茧的,这样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知识,又渗透了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开拓了学生的认知宽度,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
  2、开展文本延展性的语文课外活动。
  在课外活动中,我常常有计划地给学生专题讲述“现代科学的重大突破”,介绍“光导纤维”、“太阳能发电”、“太空育种”等科技方面的知识,把他们引向科学的大门。我针对秋冬季节校园里落叶满地的现象,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到秋天大部分的树叶会逐渐变黄、脱落?”引导学生从叶绿素等各方面去考虑、分析,最终得出正确的解释;综合实践课上,我带领学生深入到街道、菜场等场所,让学生发现生活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所掌握的生态知识去考虑怎样使家乡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学生们能根据平时所掌握的知识,提出比较合理的建议,并写出了《我领福娃游水乡》、《未来的家乡》等充满情趣的科学小论文。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作为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只要善于依托文本资源,拓展语文实践活动,强化科学意识,注重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尊重科学的态度,指导掌握科学的方法,一定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活动,更是强调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践行的一种师生互动的创新活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尝试运用“近体原则”,使数学课堂更具亲和力,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堂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  关键词:近体原则;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众所周知,新一轮基础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固体废弃物的产生给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的问题。生产者责任延伸政策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再制造的实施使得企业既完成生产者责任又获取利益,是解决生产者责任延伸、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方式。本文在充分借鉴前人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以闭环供应链的全局视角,在EPR背景下,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再制造系统的战略决策问题,并
孙德春是东辽县建安中学一名离休的英语教师。虽已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谈吐中流露出对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几十年如一日地追求共产党,去年终于被吸收为中共党员。此事被传
目的:对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
春秋之前的古寿春地域为古六国属地,属淮夷土著文化体系.春秋时期古寿春地域成为吴楚两国的东西军事要冲,地域文化深受楚文化与吴越文化的多重影响.至战国后期,古寿春借助当
一、 注重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使学生主动学习。记得去年学完《早》一课时,我布置学生“抄写本课生字词语,背诵描写三味书屋的片段,按照方位顺序描写本班教室”。第二天,抄写的任务全部完成;背诵的任务只有60%的学生完成,还不是很流利;写教室的任务基本完成,但是几乎千篇一律,都是简单介绍一下教室里的布置了事,还有几个学生没写,原因是“我忘记教室里都有些啥了”,真让我哭笑
期刊
摘要:调查发现学生喜欢数学的直接因素是对数学有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要深入了解学生,改进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改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幽默的数学语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还要善于洞察学生的业余兴趣,关注学困生,因材施教,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探究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把趣味数学渗透到课堂中.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调查;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数学学习兴趣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泌尿系感染患儿8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以单
中国近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历程中,居民储蓄率居高,消费需求低迷是不争的事实,在受到养老制度、子女教育及住房医疗等不确定因素的制约下,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成为了影响我国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