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丰富的情境能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巧妙的导入、电化教学手段、美的语言以及展开一定的想象带领学生进入角色。
关键词:巧妙的导入 电化教学手段 美的语言 语文教学
语文课应该是中学所有学科里基础性最强、工具性最强、可读性最强的学科,也是最容易让学生进入其中的学科。语文是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的一门学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首要条件,可是不少学生却对语文课望而生畏,甚至到了讨厌的地步。如何运用自身的语文优势,带领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学,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成了很多语文老师讨论的话题。通过这十几年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意识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可运用各种可能运用的工具,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模拟一定的教学场景,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跌宕起伏产生如泣如慕、身临其境的情感流动,让学生积极主动融入课堂当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创设理想的语文教学情境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入手法新颖,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全身心地沉浸课文当中,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设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步一步地带领他们进入角色,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比教师单纯地引导要好得多。学生谈起自己的亲身经历,应该会滔滔不绝,自身的体验感增强,进入课文就水到渠成了。比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时,首先,我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自己所遇到的最难的事、最糟糕的遭遇以及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其次,我让他们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我接着引导:在这些方法里,你们有没有发现共同点呢?想不想看看别人在遇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时候,是怎样寻求解决之道的呢?我让学生充分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自然地就把课堂气氛搞活了,这时教师适时板书课题,顺势进入课文。这样巧妙的导入充分利用了学生对课文的期盼,使学生有兴趣进入课文,了解并学习课文内容。又如:在教学《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从学生的理想、今后最想从事的工作以及当今的就业环境引入,让学生们互相讨论,畅所欲言,顺势导出学生对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的态度、学习的目的以及对将来的社会竞争的认识,水到渠成地进入了课文。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教育形式的创新,外媒体技术在各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如八年级上册的《安塞腰鼓》,我在上这课的时候,找了很多图片、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黄土高原上的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当我把国庆七十周年天安门广场晚会上集体打鼓的视频放出以后,学生被震撼了,再读课文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学生对课文里的语句的理解超出了平时。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希沃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就某个知识点进行互动,也可以让学生运用希沃进行自查、自纠,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课文生字词语的预习情况时可以把所要检查的字词列成表格进行填空,或者制成选择项让学生上台自由拖动填空,最后让学生自己订正纠错。这样不但减少了教师的参与,也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动手、去思考。教学形式新颖,交互性强,学生也爱参与,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较为深刻,从而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语言深层感染,渲染教学情境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上很有特点,编者也用了心思,所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任何一篇文章,它的内容都必须要依靠语言文字来呈现。语文老师可以充分运用课文的语言美来深层感染学生,带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之中,领略文字之美,帮助学生养成朗读的好习惯,培育学生鉴赏课文语言文字美的能力。语文老师可以研习教材,备好教案,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让课文的语言文字打动自己,然后运用朗读来渲染课堂教学情境。教师也可以配以音乐,让音乐和文字相得益彰,这样就能更好地彰显文字的魅力。如,在教九年级上册的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时,我运用有感情的范读创设了广阔的情境,恢宏的气势,再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自己置身在雪域高原的广阔天地之中,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此时,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则事半功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展示文字语言的魅力,也可以适当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进入课文。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就形象地描绘了寿镜吾老先生在朗读课文时的情态:“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童年的上学情境,在鲁迅心中就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多年以后回忆老师当时的形象依然栩栩如生。由此可以看出,适当的肢体语言不仅能让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课堂教学高潮。教师的肢体语言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四、合理联想、想象,创设教学情境
合理地展开想象和联想,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我们在上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比如运用朗读、图片展示、设疑等适时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内容去自由驰骋,合理展开想象和联想。把学生的已知情境和课文的未知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恰当融合,从而再现课文的内容,这种融合了学生自己的已知经验的情境,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会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适时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所指的方向。此時,学生的思考是积极、主动的,进入课文内容也是顺理成章的。如,在教学《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时,我引导学生由苏东坡的“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去想象春天到来时的情景,进而学生去追忆四月这个月份,一年中最珍贵的季节,我们对春天的记忆。在追忆之中,我们可以写下曾经的一幕一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忆,许多人的回忆共同描画出我们心中的春天。在这样的回忆里,我们再去领略这首诗的内容,把诗中的画面变成自己的,仿佛诗中的景象正是我们亲眼所见、亲身所感,诗的朗读与背诵也就很容易完成。而且学生对于这首诗的记忆也会非常深刻。引导学生进入由诗歌的意象所创造的情境中去,进而走入诗歌天地,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妙处。
总之,作为一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学,学而不厌,在语文老师所创设的语文情境中流连忘返,欲罢不能,这才是解决学生“见到语文就头痛”问题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巧妙的导入 电化教学手段 美的语言 语文教学
语文课应该是中学所有学科里基础性最强、工具性最强、可读性最强的学科,也是最容易让学生进入其中的学科。语文是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的一门学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首要条件,可是不少学生却对语文课望而生畏,甚至到了讨厌的地步。如何运用自身的语文优势,带领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学,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成了很多语文老师讨论的话题。通过这十几年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意识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可运用各种可能运用的工具,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模拟一定的教学场景,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跌宕起伏产生如泣如慕、身临其境的情感流动,让学生积极主动融入课堂当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创设理想的语文教学情境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入手法新颖,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全身心地沉浸课文当中,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设疑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步一步地带领他们进入角色,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比教师单纯地引导要好得多。学生谈起自己的亲身经历,应该会滔滔不绝,自身的体验感增强,进入课文就水到渠成了。比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时,首先,我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自己所遇到的最难的事、最糟糕的遭遇以及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其次,我让他们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法。我接着引导:在这些方法里,你们有没有发现共同点呢?想不想看看别人在遇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时候,是怎样寻求解决之道的呢?我让学生充分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自然地就把课堂气氛搞活了,这时教师适时板书课题,顺势进入课文。这样巧妙的导入充分利用了学生对课文的期盼,使学生有兴趣进入课文,了解并学习课文内容。又如:在教学《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从学生的理想、今后最想从事的工作以及当今的就业环境引入,让学生们互相讨论,畅所欲言,顺势导出学生对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的态度、学习的目的以及对将来的社会竞争的认识,水到渠成地进入了课文。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教育形式的创新,外媒体技术在各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如八年级上册的《安塞腰鼓》,我在上这课的时候,找了很多图片、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黄土高原上的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当我把国庆七十周年天安门广场晚会上集体打鼓的视频放出以后,学生被震撼了,再读课文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学生对课文里的语句的理解超出了平时。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希沃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就某个知识点进行互动,也可以让学生运用希沃进行自查、自纠,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课文生字词语的预习情况时可以把所要检查的字词列成表格进行填空,或者制成选择项让学生上台自由拖动填空,最后让学生自己订正纠错。这样不但减少了教师的参与,也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动手、去思考。教学形式新颖,交互性强,学生也爱参与,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较为深刻,从而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语言深层感染,渲染教学情境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上很有特点,编者也用了心思,所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任何一篇文章,它的内容都必须要依靠语言文字来呈现。语文老师可以充分运用课文的语言美来深层感染学生,带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之中,领略文字之美,帮助学生养成朗读的好习惯,培育学生鉴赏课文语言文字美的能力。语文老师可以研习教材,备好教案,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让课文的语言文字打动自己,然后运用朗读来渲染课堂教学情境。教师也可以配以音乐,让音乐和文字相得益彰,这样就能更好地彰显文字的魅力。如,在教九年级上册的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时,我运用有感情的范读创设了广阔的情境,恢宏的气势,再配以背景音乐,让学生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自己置身在雪域高原的广阔天地之中,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此时,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则事半功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展示文字语言的魅力,也可以适当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进入课文。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就形象地描绘了寿镜吾老先生在朗读课文时的情态:“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童年的上学情境,在鲁迅心中就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多年以后回忆老师当时的形象依然栩栩如生。由此可以看出,适当的肢体语言不仅能让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课堂教学高潮。教师的肢体语言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更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四、合理联想、想象,创设教学情境
合理地展开想象和联想,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我们在上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比如运用朗读、图片展示、设疑等适时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内容去自由驰骋,合理展开想象和联想。把学生的已知情境和课文的未知情境通过教师的引导,恰当融合,从而再现课文的内容,这种融合了学生自己的已知经验的情境,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会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适时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所指的方向。此時,学生的思考是积极、主动的,进入课文内容也是顺理成章的。如,在教学《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时,我引导学生由苏东坡的“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去想象春天到来时的情景,进而学生去追忆四月这个月份,一年中最珍贵的季节,我们对春天的记忆。在追忆之中,我们可以写下曾经的一幕一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忆,许多人的回忆共同描画出我们心中的春天。在这样的回忆里,我们再去领略这首诗的内容,把诗中的画面变成自己的,仿佛诗中的景象正是我们亲眼所见、亲身所感,诗的朗读与背诵也就很容易完成。而且学生对于这首诗的记忆也会非常深刻。引导学生进入由诗歌的意象所创造的情境中去,进而走入诗歌天地,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妙处。
总之,作为一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学,学而不厌,在语文老师所创设的语文情境中流连忘返,欲罢不能,这才是解决学生“见到语文就头痛”问题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