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放实验有效提高了仪器设备利用率,避免了仪器的重复购置,成为近几年来推广的新模式[2,3,4]。我校开放实验室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开放的管理模式。本文介绍了开放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高等学校;管理
1、引言
实验室通过资源整合有效的减少了仪器的重复购置率,通过对所有人员开放最大化的发挥仪器的使用效率,这就是所谓的开放式实验管理。早在1985年我校就率先实行了这一机制。历经二十多年的整合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探索改革,我们以“立足现状,稳步发展,保证教学,服务科研”为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了一套明晰的教学、科研相结合实验管理模式。在服务上利用现有条件面向全院本科生、研究生和教职工开放,使得其管理模式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但是,这种整合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在运行和管理上仍存在许多问题。
2、开放实验室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实验室对所有人员教工及学生开放,在进入实验室前,先向实验室管理中心提交申请表,注明实验目的、使用的相关仪器及实验安排等情况。然后,实验室对申请人员进行分类培训,最后进行技术及制度考核,考核合格者将给予办理实验室出入证。开放实验室仪器分为公共仪器和大型精密专用仪器两类,对于共用仪器,凡具有出入证者均可使用,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有专人管理及操作。实验室设有实验方法资料库及仪器功能使用说明数据库,面向全体人员开放。仪器购置来源于学校及学院专项实验建设经费,由国资处同意购置。仪器维修由实验管理处负责,对于仪器损坏,由学院将上报到实验管理处,经专人检查提出鉴定报告,根据学校赔偿及维修办法执行。
一般来说,学校实验室旨在服务教学,一经开放,其仪器数量及配备必然受到严峻考验。首先是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过多但仪器提供有限而导致仪器的损坏。再者,科研对仪器的要求过高,超出了实验室的教学配置要求,导致一些科研工作不能实现。另外,现在实验室仍旧遵从8小时工作制,而许多实验设计本身的要求往往大于这个时间,导致实验管理与科研实验开展间存在极大的矛盾。此外,开放实验人员中许多实验类同,重复操作过多,资源浪费较大。
3、解决途径
实验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因此这种模式是值得认可及探索的。根据以上提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因为仪器资源利用目的增强和群体扩大,而引起的仪器资金配置问题;二是因为服务的内容过多及资源的有限,而出现的实验管理问题;三是因为一些制度与现实不符,而出现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有目的地探索一些解决办法。
首先,对于仪器维修及购置资金方面,可以通过收费及科研投入解决这一问题。现在仪器的添置任务主要由学校及学院的教学经费完成,但这些资金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对于科研课题组而言,其课题经费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仪器购置上。因此可以学校实验室开放的同时,鼓励这些队伍去加入其中,购买一些使用率高的仪器或具有特殊用途的仪器。另外,可以对使用率较高的仪器进行合理收费激发其个人购买。
再者,从实验管理上来看,开放人员过多,其数量庞大,而管理人员的有限,不可能对其实行完全开放。可以通过“总体开放,总量控制”的原则,即进入实验室数量额定,超过其数量,将进行限制,以确保进入实验室人员的质量。另外,可把仪器技能操作课程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必修课程,以便仪器培训工作顺利进行。要求做实验的每个人都能做到规范化使用仪器,对于仪器出现异常时立刻停止使用,严格执行仪器登记制度[1],定期开展仪器维护。通过一些奖励制度激励的做实验的人员及实验人员爱惜仪器。如对仪器维修费用进行估算,对于节省开支的实验人员予以奖励,开展仪器知识竞赛,技能比拼等活动,提高大家爱护仪器的意识。
此外,对于实验是值班时间问题,实验室可根据做实验计划制定合理时间安排。另外可以申请实行工作轮班制,延长开放时间。也可探索实行学生与实验室共管制度,即实验室把一小部分日常管理事务,交给经常在实验室做实验的人员。这些人员需经过实验室专门培训,对于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值班人员汇报,实验室将给予一些相应的酬劳。
最后,把信息管理体系引入实验室建设。通过实验室互联网[5],可及时有效地了解实验的各种资源及使用情况,使得实验室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网站可以收集各种实验的方法,对于各种实验方法进行总结,共享给大家,避免其少走弯路,减少资源浪费。
4、结语
开放实验有效提高了仪器设备利用率,避免了仪器的重复购置,成为近几年来推广的新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开放实验教学模式高效率运行机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实验室开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学校的管理部门、教师、实验室、学生多方努力,共同采取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6]。
【参考文献】
[1]贺祯 刘新年 谈实验室管理工作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6,87(1):48-49
[2]张锐.刘莉 开放实验室的初步探讨 中国医学装备 2007,14(3):44-45
[3]高扬帆 叶晖 新形势下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与改革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2006,19(4)
[4]由继红.对开放实验室的研究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11(45):5-6
[5]樊世科 张理平 一种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管理体系设计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80-82
[6] 孙小权 邹丽英.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24(4)107-109
作者简介:刘航空,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果树生物技术育种研究与实验室管理的工作
项目:校教改项目 (2007006)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高等学校;管理
1、引言
实验室通过资源整合有效的减少了仪器的重复购置率,通过对所有人员开放最大化的发挥仪器的使用效率,这就是所谓的开放式实验管理。早在1985年我校就率先实行了这一机制。历经二十多年的整合开放式实验室建设探索改革,我们以“立足现状,稳步发展,保证教学,服务科研”为指导思想,逐步形成了一套明晰的教学、科研相结合实验管理模式。在服务上利用现有条件面向全院本科生、研究生和教职工开放,使得其管理模式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但是,这种整合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在运行和管理上仍存在许多问题。
2、开放实验室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实验室对所有人员教工及学生开放,在进入实验室前,先向实验室管理中心提交申请表,注明实验目的、使用的相关仪器及实验安排等情况。然后,实验室对申请人员进行分类培训,最后进行技术及制度考核,考核合格者将给予办理实验室出入证。开放实验室仪器分为公共仪器和大型精密专用仪器两类,对于共用仪器,凡具有出入证者均可使用,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有专人管理及操作。实验室设有实验方法资料库及仪器功能使用说明数据库,面向全体人员开放。仪器购置来源于学校及学院专项实验建设经费,由国资处同意购置。仪器维修由实验管理处负责,对于仪器损坏,由学院将上报到实验管理处,经专人检查提出鉴定报告,根据学校赔偿及维修办法执行。
一般来说,学校实验室旨在服务教学,一经开放,其仪器数量及配备必然受到严峻考验。首先是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过多但仪器提供有限而导致仪器的损坏。再者,科研对仪器的要求过高,超出了实验室的教学配置要求,导致一些科研工作不能实现。另外,现在实验室仍旧遵从8小时工作制,而许多实验设计本身的要求往往大于这个时间,导致实验管理与科研实验开展间存在极大的矛盾。此外,开放实验人员中许多实验类同,重复操作过多,资源浪费较大。
3、解决途径
实验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因此这种模式是值得认可及探索的。根据以上提到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因为仪器资源利用目的增强和群体扩大,而引起的仪器资金配置问题;二是因为服务的内容过多及资源的有限,而出现的实验管理问题;三是因为一些制度与现实不符,而出现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有目的地探索一些解决办法。
首先,对于仪器维修及购置资金方面,可以通过收费及科研投入解决这一问题。现在仪器的添置任务主要由学校及学院的教学经费完成,但这些资金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对于科研课题组而言,其课题经费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仪器购置上。因此可以学校实验室开放的同时,鼓励这些队伍去加入其中,购买一些使用率高的仪器或具有特殊用途的仪器。另外,可以对使用率较高的仪器进行合理收费激发其个人购买。
再者,从实验管理上来看,开放人员过多,其数量庞大,而管理人员的有限,不可能对其实行完全开放。可以通过“总体开放,总量控制”的原则,即进入实验室数量额定,超过其数量,将进行限制,以确保进入实验室人员的质量。另外,可把仪器技能操作课程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必修课程,以便仪器培训工作顺利进行。要求做实验的每个人都能做到规范化使用仪器,对于仪器出现异常时立刻停止使用,严格执行仪器登记制度[1],定期开展仪器维护。通过一些奖励制度激励的做实验的人员及实验人员爱惜仪器。如对仪器维修费用进行估算,对于节省开支的实验人员予以奖励,开展仪器知识竞赛,技能比拼等活动,提高大家爱护仪器的意识。
此外,对于实验是值班时间问题,实验室可根据做实验计划制定合理时间安排。另外可以申请实行工作轮班制,延长开放时间。也可探索实行学生与实验室共管制度,即实验室把一小部分日常管理事务,交给经常在实验室做实验的人员。这些人员需经过实验室专门培训,对于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值班人员汇报,实验室将给予一些相应的酬劳。
最后,把信息管理体系引入实验室建设。通过实验室互联网[5],可及时有效地了解实验的各种资源及使用情况,使得实验室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网站可以收集各种实验的方法,对于各种实验方法进行总结,共享给大家,避免其少走弯路,减少资源浪费。
4、结语
开放实验有效提高了仪器设备利用率,避免了仪器的重复购置,成为近几年来推广的新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开放实验教学模式高效率运行机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实验室开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学校的管理部门、教师、实验室、学生多方努力,共同采取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6]。
【参考文献】
[1]贺祯 刘新年 谈实验室管理工作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6,87(1):48-49
[2]张锐.刘莉 开放实验室的初步探讨 中国医学装备 2007,14(3):44-45
[3]高扬帆 叶晖 新形势下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与改革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2006,19(4)
[4]由继红.对开放实验室的研究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11(45):5-6
[5]樊世科 张理平 一种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管理体系设计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80-82
[6] 孙小权 邹丽英.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24(4)107-109
作者简介:刘航空,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果树生物技术育种研究与实验室管理的工作
项目:校教改项目 (200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