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的传播者,中职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中职生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他在人类社会有继承和发展中启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去影响学生,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由此可见,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中职生道德行为习惯现状
近几年职业教育有了蓬勃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学生素质层次不齐,行为习惯欠缺。具体表现在:
1、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学时学习成绩比较差,考不上高中,有的甚至是家长逼着来的,所以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知道来校干什么。于是便在学校得过且过混日子。主要表现为学习懒散,连基本学习任务也不完成。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经常拖拉或拒做,甚至说我从小学开始从来不需要交作业。临近考试没有紧迫感,两场考试间还下棋、看小说、看电视、自得其乐。考试时睡觉、画画等。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逃学事件屡见不鲜。
2、纪律意识淡薄,自控力差
这部分学生由于在中学时学习成绩差,往往是被老师们遗忘的角落,学习上放任自流,造成行为上的放任自己,他们对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学校规章、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视无睹,法制法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分荣辱、难辨美丑、是非,缺乏自我控制、自觉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想来上学就来,不想来上学就不来。吸烟、酗酒、早恋、泡网吧。同学之间因一句话或看一眼便不舒服,拔出拳头就打,甚至与校外闲杂人员交往 、打群架等,盲目冲动、争强好胜。
3、思想上“自我”为中心
现在中职生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过惯了“有利先享”的“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在校便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有的同学连值日工作也不愿做,大扫除时,更有嫌安排的工作重了,脏了。有责任便往别人头上推,有好处,便往自己袋里兜,自私自利,娇气任性。
4、生活上追求享乐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勤劳致富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家长“宁可自己节约点、苦点,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的观念的影响,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部分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依赖性强。不能适应住校生活,埋怨条件差、要自己打扫卫生、清理房间。生活浪费贪图享受,经常向父母提超越家庭条件的过高要求,互相请客、过生日、买高档服装、化妆品,互相攀比,虚荣心强。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中职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德的根本要求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是师德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中职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处于不定型时期,由此教师的言行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形成和改变有着十分大的影响。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
2、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学生
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它的这一作用有两方面极为明显,首先可以为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铺设良好的感情“通道”,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爱护,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教师热爱学生这种态度和行为,本身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陶冶作用。在关系和谐,心理相融,感情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的气氛中,师生间不仅相互尊重信任,同时还经常伴随相互学习的行为,教学相长能得到最明显的体现。
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欠佳、行为习惯不良,而且自卑感较强的学生。由于中学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些学生大多是被学校淘汰或者是即将被淘汰的群体,其实他们内心也特别盼望老师和同学能承认他们存在的价值。因此作为教师来讲,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提供和创造机会来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
3、遵循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最基本要求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教育者应该象工匠研究其加工材料的特殊性那样研究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各个年龄阶段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教师的教学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中职生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他在人类社会有继承和发展中启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行为去影响学生,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由此可见,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中职生道德行为习惯现状
近几年职业教育有了蓬勃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学生素质层次不齐,行为习惯欠缺。具体表现在:
1、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中学时学习成绩比较差,考不上高中,有的甚至是家长逼着来的,所以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不知道来校干什么。于是便在学校得过且过混日子。主要表现为学习懒散,连基本学习任务也不完成。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经常拖拉或拒做,甚至说我从小学开始从来不需要交作业。临近考试没有紧迫感,两场考试间还下棋、看小说、看电视、自得其乐。考试时睡觉、画画等。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逃学事件屡见不鲜。
2、纪律意识淡薄,自控力差
这部分学生由于在中学时学习成绩差,往往是被老师们遗忘的角落,学习上放任自流,造成行为上的放任自己,他们对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学校规章、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视无睹,法制法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分荣辱、难辨美丑、是非,缺乏自我控制、自觉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想来上学就来,不想来上学就不来。吸烟、酗酒、早恋、泡网吧。同学之间因一句话或看一眼便不舒服,拔出拳头就打,甚至与校外闲杂人员交往 、打群架等,盲目冲动、争强好胜。
3、思想上“自我”为中心
现在中职生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过惯了“有利先享”的“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在校便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有的同学连值日工作也不愿做,大扫除时,更有嫌安排的工作重了,脏了。有责任便往别人头上推,有好处,便往自己袋里兜,自私自利,娇气任性。
4、生活上追求享乐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勤劳致富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家长“宁可自己节约点、苦点,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的观念的影响,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部分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依赖性强。不能适应住校生活,埋怨条件差、要自己打扫卫生、清理房间。生活浪费贪图享受,经常向父母提超越家庭条件的过高要求,互相请客、过生日、买高档服装、化妆品,互相攀比,虚荣心强。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中职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1、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德的根本要求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也是师德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中职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处于不定型时期,由此教师的言行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形成和改变有着十分大的影响。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
2、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学生
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它的这一作用有两方面极为明显,首先可以为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铺设良好的感情“通道”,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爱护,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教师热爱学生这种态度和行为,本身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陶冶作用。在关系和谐,心理相融,感情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的气氛中,师生间不仅相互尊重信任,同时还经常伴随相互学习的行为,教学相长能得到最明显的体现。
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欠佳、行为习惯不良,而且自卑感较强的学生。由于中学阶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些学生大多是被学校淘汰或者是即将被淘汰的群体,其实他们内心也特别盼望老师和同学能承认他们存在的价值。因此作为教师来讲,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提供和创造机会来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
3、遵循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最基本要求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教育者应该象工匠研究其加工材料的特殊性那样研究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各个年龄阶段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教师的教学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
总之,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