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情感之旅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ess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要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相互渗透。语文老师要发挥文本的教育功能,激活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体会、感悟、享受一段情感之旅。
  
  案例描述
  
  “怎一个情字了得!”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二泉映月》一课,最能激荡人们心灵的一个教学细节就是:对阿炳坎坷经历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们通过想象画面来完成。
  师:还有许许多多的坎坷,它虽然没有写在书上,却一定写在我们的心上。闭上眼睛,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出去卖艺;也许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阿炳拖着沉重的步子卖艺回来;也许就在那间破旧不堪的茅屋里,又饥又渴的阿炳病倒在自己的床上;也许……还有很多“也许……”。睁开眼,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炳?把你看到的最真切的那一幅坎坷的场面写下来。
  生:阿炳顶着风雪来到街道的一个小角落里拉起了二胡,他拉得那样认真,但是,没有一个人能体会到阿炳内心深处的苦难。
  师:这就是什么?
  生:坎坷。
  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踩着积雪去卖艺。这时的阿炳是多么可怜,多么孤单,但是阿炳没有屈服,不停地向前走去。
  师:为了生活,为了生机,他只有向前迈去。是啊,这是什么?
  生:坎坷。
  生:下雪了,孩子们都在屋外玩雪,阿炳却在他的茅屋里冻得直哆嗦,因为他的被子已经破旧不堪了。
  师:是啊,他多么希望能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啊!但是,他没有。这就是什么?
  生:坎坷。
  王崧舟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来构建情境,唤醒学生心中阿炳的“坎坷”,使学生逐步融进阿炳的情感世界。此时,学生们与阿炳同呼吸、共命运,对于阿炳的痛苦、自尊、抗争、不平等心理,有了更为深入的情感体验。这堂课给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这节课又是“怎一个情字了得!”
  “奏响了语文课的情感交响曲。”
  我在海门实验学校参加“第六届国际华语小学语文优秀课展示活动”时。观摩了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张祖庆老师执教的《我盼春天的荠菜》。当时的我和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挂着眼泪走出会场的。这种感动来自于课文本身,来自于学生的精彩表现,更来自于教师的教学。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无比寒冷的黄昏,一起走进那片让人恐惧的田野。(对着屏幕深情地)“田野里升起了一层薄雾,夜色越来越浓,周围静得可怕。我听见妈妈在村口呼唤着我的名字……”妈妈是怎么呼唤的?
  生:(读妈妈呼唤女儿的话,下同)“孩子,你怎么还不回家呀?要知道妈妈每时每刻都盼着你回来。妈妈知道你饿,可是我也没法子啊!孩子,回来吧!”
  师:声声呼唤,小女孩都听到了,可她不敢回答。她多想对妈妈说——
  生:(读女儿想对母亲说的话,下同)“妈妈,不是女儿不想回家,我被人追赶跳进水里。女儿因为太饿了才去财主家的地里掰玉米棒子,但是妈妈请您相信,以后我一定不会去干那些没有尊严的事情了……”(台下掌声)
  师:多么心酸的话语啊!孩子,这样的话语妈妈没有听到,她只能一次又一次呼唤女儿——
  生:“孩子,你怎么还不回家啊?是不是又到哪儿找东西吃了,娘没用,你爹又走了,一直没有好好照顾你,娘对不住你啊……”(学生哽咽,台下掌声)
  师:妈妈的话,女儿一定听到了,(老师潸然落泪)她恨不得马上扑到妈妈怀里痛哭一场,女儿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妈妈,不是女儿不想回家,我真的没脸回家,我怕看到你那双哀愁的眼睛。咱家虽然穷,但是我们活得有骨气!妈妈,我真的不想让您为我落泪,看到您为我担心……”
  师:可是这一切,妈妈还是听不到。夜色越来越浓,周围静得可怕,女儿的身影还没有出现,妈妈又一次大声地呼唤起来——
  生:“孩子,你怎么还不回家呀?你知道妈妈有多担心你吗?你去哪里了?可怜的孩子快回来吧!妈妈知道你饿,可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穷啊!”
  多么震撼人心的对白啊!张老师采用“补白”的方式,引领学生融入文本,调动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走进作品人物的情感世界,在忘我的投入与同化的境界中真正实现与作者灵魂的亲切对话。这种情感运动在不断召唤、不断催化中使学生的心灵有了感应、体验有了升华。让他们情不自禁地参入其中,情动于衷。
  可以说,张祖庆老师这节课奏响了语文课的情感交响曲。
  
  案例思考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老师如何引领“王子”们踏上情感旅程,向激情王国挺进呢?
  动情。优秀的语文老师,首先必须是富有激情与感召力的人,应该善于捕捉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不同类型的文章有不同的情感基调,只有把握住课文的情感脉搏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本。我们捕捉到文章的情感基调,就好像和作者的心灵进行了沟通,进而感受文字的魅力。其次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一段深情的朗读、一段精彩的描述、一段激情的对白,都能把课文中所洋溢的情感有效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整个心灵都能感受到。这样的语文课堂能使学生的精神世界获得升华。
  对话。语文学习中的“对话”,是以“文本语言为中介”,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展开的多向交流。其中,师生对话是促进学生个性化感悟,促进学生言语和情感同构共生的途径。这种对话应当具有情感关怀的使命,价值引导的功能;这种对话应当丝丝入扣、层层深入、环环递进,能不断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这种对话应当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可以说,语文教学应是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精神相遇、情感交融的“对话”过程。
  创设。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些课文采用“留白”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想象。张祖庆老师执教《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课,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补白”,拉近了学生和作家以及那个年代的距离,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氛围、一种意境,使他们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深入理解文本内容,领悟语言文字的意蕴,同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感情共鸣。
  
  (责编 李景和)
其他文献
新的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 了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探索更新、
<正>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闽西形成了"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求真务实、为民谋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争创第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红
现在在校的中学生是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工作者要重视中学生的理想教育。以下分析重视中学生理想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法
鲁迅在塑造“狂人”形象时曾受到域外一些作家的影响,尤其是拜伦笔下的该隐。在《该隐》中,拜伦将该隐塑造成勇于反叛专制、追求自由的英雄,鲁迅则创造了狂人这一具有反抗精
一般而言,立法指的是法律的制定。狭义上的立法是指国家专门机关遵循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意志,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初始环节,是一节课的开端,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结合教学 实践与相关文献,对六种常用的地理教学导入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地理
近些年来,非线性风险测度和非线性期望被提出并得到广泛的研究,比如Artzner等人提出的相容风险度量理论和彭实戈教授提出的g-期望和G-期望理论(见[3],[42],[93],[97]及相关的
建筑装饰制图是中职校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在教学方法上从多个方面进行总结与探讨,阐述了中职校建筑装饰制图课程的教学体会。
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急需高科技人才,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高等院校须适应教育要面向未来、要传承历史轨迹的时代发展要求,探索新时代教育规律,结合地方经济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肝素和枸橼酸封管用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合并高危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血液透析合并高危出血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三组,Ⅰ组:肝素浓度3125μ/mL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