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而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显然就要改革教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本文主要探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深入人心,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探究、交流展示、总结反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实质在于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近段时间对“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发现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引发笔者更多思考。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前提
导学案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一种重要媒介。导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学案,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制定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学校导学案的制定是这样的:首先由备课组长在新学期开始制定好每周的教学进度,根据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统筹安排好每周导学案的主备人,主备人先自行设计出学案初稿;然后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独立研究导学案,看导学案的总体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问题设置是否符合学情、所选习题是否适宜、自己有何补充意见等内容;再由同年级教师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商讨,直到达成共识;最后由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导学案。这样经过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教研、讨论,确定的学案相对来说较科学合理,符合本校学生学情,因而确保导学案的质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要使导学案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很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其重要。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诸多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以发展。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解决学案提出的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学案教学。许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现在的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学习就无从下手。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被动式接受,对于一些自觉性好的学生,学案教学明显存在优势,但是相对而言,自觉性差的学生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徒劳。因此,抓好自主学习,让自学成为习惯是实施“导学案”课堂教学的关键。
三、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保障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此放手不管。相反,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精讲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上要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思维障碍,把握点拨时机。一方面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因为课堂上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处于自由散乱状态,导致学习偏离方向,探究不能深入,目标无法实现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高效课堂的每一节课,教师都会面临如何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做出调整,要灵活处理课堂上的及时性生成。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使用导学案,不考虑课堂的动态生成性,不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的学情观察,以至于课堂出现生成时,教师会显得手足无措、难以应对,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更熟悉教材,更深入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提高各方面素质。
四、处理好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核心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流程是: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相关内容进行预习,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自主建构知识。但在实际使用中,导学案却被更多学生认为是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将课本置之一边不管,预习时不看课本,直接在学案上做题,缺少研读教材的环节。同时,有一部分学生还把导学案看做自己的笔记,认为学习目标有了,重难点也有了,所以课堂上少了记笔记的环节,少了在课本上的圈圈点点。尽管导学案基本可以涵盖教材知识点,但它不能完全代替教材,只有做好教材和导学案的有机融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
总之,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际应用和操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是否每一节内容都适合“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问题,结合学情调整教学,不断反思,逐步完善,让导学案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著.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7.
关键词: 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深入人心,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探究、交流展示、总结反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实质在于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近段时间对“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发现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引发笔者更多思考。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前提
导学案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一种重要媒介。导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学案,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制定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学校导学案的制定是这样的:首先由备课组长在新学期开始制定好每周的教学进度,根据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统筹安排好每周导学案的主备人,主备人先自行设计出学案初稿;然后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独立研究导学案,看导学案的总体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问题设置是否符合学情、所选习题是否适宜、自己有何补充意见等内容;再由同年级教师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商讨,直到达成共识;最后由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导学案。这样经过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教研、讨论,确定的学案相对来说较科学合理,符合本校学生学情,因而确保导学案的质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要使导学案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很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其重要。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诸多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以发展。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解决学案提出的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学案教学。许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现在的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学习就无从下手。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被动式接受,对于一些自觉性好的学生,学案教学明显存在优势,但是相对而言,自觉性差的学生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徒劳。因此,抓好自主学习,让自学成为习惯是实施“导学案”课堂教学的关键。
三、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保障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此放手不管。相反,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精讲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上要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思维障碍,把握点拨时机。一方面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因为课堂上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处于自由散乱状态,导致学习偏离方向,探究不能深入,目标无法实现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高效课堂的每一节课,教师都会面临如何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做出调整,要灵活处理课堂上的及时性生成。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使用导学案,不考虑课堂的动态生成性,不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的学情观察,以至于课堂出现生成时,教师会显得手足无措、难以应对,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更熟悉教材,更深入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提高各方面素质。
四、处理好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核心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流程是: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相关内容进行预习,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自主建构知识。但在实际使用中,导学案却被更多学生认为是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将课本置之一边不管,预习时不看课本,直接在学案上做题,缺少研读教材的环节。同时,有一部分学生还把导学案看做自己的笔记,认为学习目标有了,重难点也有了,所以课堂上少了记笔记的环节,少了在课本上的圈圈点点。尽管导学案基本可以涵盖教材知识点,但它不能完全代替教材,只有做好教材和导学案的有机融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
总之,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际应用和操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是否每一节内容都适合“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问题,结合学情调整教学,不断反思,逐步完善,让导学案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著.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