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angm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而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显然就要改革教学。“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本文主要探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深入人心,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探究、交流展示、总结反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实质在于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近段时间对“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发现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引发笔者更多思考。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前提
  导学案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一种重要媒介。导学案的编写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学案,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制定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学校导学案的制定是这样的:首先由备课组长在新学期开始制定好每周的教学进度,根据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统筹安排好每周导学案的主备人,主备人先自行设计出学案初稿;然后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独立研究导学案,看导学案的总体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问题设置是否符合学情、所选习题是否适宜、自己有何补充意见等内容;再由同年级教师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商讨,直到达成共识;最后由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导学案。这样经过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教研、讨论,确定的学案相对来说较科学合理,符合本校学生学情,因而确保导学案的质量。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要使导学案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很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其重要。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诸多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以发展。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解决学案提出的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学案教学。许多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现在的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学习就无从下手。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习惯被动式接受,对于一些自觉性好的学生,学案教学明显存在优势,但是相对而言,自觉性差的学生再怎么努力也只是徒劳。因此,抓好自主学习,让自学成为习惯是实施“导学案”课堂教学的关键。
  三、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保障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此放手不管。相反,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精讲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上要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思维障碍,把握点拨时机。一方面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因为课堂上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处于自由散乱状态,导致学习偏离方向,探究不能深入,目标无法实现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高效课堂的每一节课,教师都会面临如何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依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做出调整,要灵活处理课堂上的及时性生成。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使用导学案,不考虑课堂的动态生成性,不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的学情观察,以至于课堂出现生成时,教师会显得手足无措、难以应对,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更熟悉教材,更深入地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提高各方面素质。
  四、处理好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是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核心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流程是: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相关内容进行预习,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自主建构知识。但在实际使用中,导学案却被更多学生认为是学习的第一手资料,将课本置之一边不管,预习时不看课本,直接在学案上做题,缺少研读教材的环节。同时,有一部分学生还把导学案看做自己的笔记,认为学习目标有了,重难点也有了,所以课堂上少了记笔记的环节,少了在课本上的圈圈点点。尽管导学案基本可以涵盖教材知识点,但它不能完全代替教材,只有做好教材和导学案的有机融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
  总之,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际应用和操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是否每一节内容都适合“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问题,结合学情调整教学,不断反思,逐步完善,让导学案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著.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7.
其他文献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与普及的今天,因特网几乎覆盖全球,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开发及信息传播范围、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特网已连接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1000多个子网、300多万台终端或工作站、1500多万主机及6000多户电子图书馆,并以每月8%的速率扩增,这种超速的全球信息基础建设,正在逐步打破信息交流的时空限制,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的传统方式,作为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  中国
众所周知,古筝是中华名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是源于秦而盛于唐,绵延两三千年,且仍具蓬勃的生命力,可谓是中国民族乐坛上的一株“长生草”。它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得归因于它不断吸收,受益于民歌、戏曲、曲艺等其他艺术的营养及滋润;得益于其自身不断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古筝在中国分布很广,最早多流行于民间,常用筝为十三弦和十六弦,经过演变和发展又变成了十八弦、十九弦、二十一弦、二十三弦、二十五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飞速发展,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学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中学.多媒体教学代表着信息社会生活未来的方向,逐渐成为政治课教师为了
郭琳莉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广为流传。随着近年来民族音乐的逐步传播和普及,悠扬婉转的古筝音乐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而且逐渐为人们所喜爱。本文试从古典音乐表现力的角度人手,对古典古筝曲的审美价值进行探讨和解读。    一、从筝的起源看古典筝曲的审美价值    关于古筝的起源有许多传说。有说是舜时的乐官夔(kui)创造,后又经其儿子野完成。这是“后夔创制”说。《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传统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实用形势.因此,就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情况,应从构建新的教学体系理念出发,大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发展是硬道理” 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精辟论断,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其内容博大精深。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教学的方式与地位曾一度引起热议.本文主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现点对英语教学实践进行指导,试图通过研究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当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党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提出来的,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它科学地回答了面向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全党同志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认真实践。党的路线是“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是“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在党的思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