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范县教育局立足未来教育观,以“多元课程管理理论”的豫派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全县各学校大力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快乐课堂;创新开展以经典诗文诵读、大课间行为艺术和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为主要载体的多元课程管理活动,着力构建书香校园、艺术校园和道德校园,让浓郁书香、文化艺术、道德教育成为生态校园的主色调,引领学生体验生命的自信、阳光的生活和幸福的微笑,从而逐渐改善师生的生命状态,不断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
何谓“一主三元”幸福教育工程?“一主”即生态高效课堂,“三元”即书香校园、艺术校园、道德校园。幸福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增强师生“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给予幸福”能力的教育,旨在赋予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以人性、人文的温暖关怀,使教育成为一种始终充盈着幸福的生活方式。它重在通过学校教育理念、教育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组织实施等改革,给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工作以幸福的体验,达到为获得幸福而热爱教育、享受教育的目标。
一、关注生命质量,构建生态高效课堂
学习是学生的核心生活,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愉悦、生命发展。只有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才能构建快乐课堂,打造幸福教育。因此,我们推动全县各学校着力构建快乐课堂,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独学中提高自学能力,在合作中学会思考、倾听、交流与展示,在探究中感受收获知识、启迪心智的快乐;让孩子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身心的愉悦,达成知、情、意、行的统一;让孩子的心灵自由飞翔,让师生的活力尽情绽放,让快乐的阳光照亮课堂,真正让课堂教学成为个性张扬、幸福充溢的过程。
二、開展“三元”同建,提升核心素养
以人的素质和能力为基础和核心,是2l世纪对人进行教育和培养的现实基点和出发点。推进书香校园、艺术校园和道德校园 “三元”同建,相互融通,相辅相成,旨在“推倒教室的四面墙壁”,让所有活动都是课程,让整个校园都是课堂,让每件事情都能育人,实现“多元管理,全程育人”,形成强大育人合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书香校园”是师生永远的精神家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经典阅读可以帮助教师在每天的课堂里找到自信和价值,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全县中小学校着力播撒阅读种子,开设阅读指导课,充分利用“世界读书日”、学校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等时机,充分利用读书角、开放式图书室、室外阅览室等空间,充分利用读书心得交流、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论坛、共读一本书、图书漂流、亲子共读、师生共读、读书标兵评选等载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阅读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实现高效阅读,推广海量阅读,引领师生走进经典,建设精神家园,赢得一生幸福。
“艺术校园”是师生幸福教育展现的重要舞台。“艺术校园”旨在为学生搭建彰显习得本领的舞台,坚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艺术熏陶学生”,让每个孩子在实现有效的能力输出后感受到幸福。全县中小学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深入开展跳绳、踢毽子,跳竹竿舞、扇子舞,练武术操、太极拳等形式多样的大课间行为艺术活动,并注意和经典诵读相结合,不断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此基础上,各学校以音乐、美术课程为载体,不断拓展艺术课程的外延,成立丰富多彩的学生艺术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美术展演活动,逐渐增强大家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师生在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强健体魄、陶冶性情、提升美感,从而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达到提升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的双重目标。
“道德校园”建设是实现幸福教育的动力源泉。全县各学校以“幸福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大主题、长周期”的校园道德建设课题为载体,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文化积淀,营造温馨宜人、富有意蕴的道德校园文化环境。抓住道德课程的创新设置开发、教材教法和考核评价制度三个环节,按照简单易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引导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规范一言一行。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参与性、实效性强的教育实践活动,实现“日行一善、周行一礼、月养一习”,从而达到“规范自我、规范他人、规范群体”的目的。把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组织教师深入社区村庄,走进学生家庭,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校互动,共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如今,人人讲道德、人人有道德的氛围日益浓厚,学校已成为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方净土。
三、着力内涵发展,创造幸福教育
内涵发展是学校不竭的生命力,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其核心是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对此,我们注重理念创新、结构优化、方法科学、质量提升。全县各学校注重内涵发展,以加快推进“一主三元”的构建为载体,为师生成长提供民主、人文、和谐的氛围,不断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让教师感受到学习是享受,培训是福利,工作是幸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像家长,学校是乐园,成长最幸福;真正让每所学校都为师生的一生幸福奠基,让每位师生的身心更健康、生命更灿烂。
总之,推进“一主三元”幸福教育工程,归根到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尊重师生的生命成长规律,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归到人性的原点,让学生因成长而快乐,让教师因教育而幸福。
何谓“一主三元”幸福教育工程?“一主”即生态高效课堂,“三元”即书香校园、艺术校园、道德校园。幸福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增强师生“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给予幸福”能力的教育,旨在赋予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以人性、人文的温暖关怀,使教育成为一种始终充盈着幸福的生活方式。它重在通过学校教育理念、教育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组织实施等改革,给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工作以幸福的体验,达到为获得幸福而热爱教育、享受教育的目标。
一、关注生命质量,构建生态高效课堂
学习是学生的核心生活,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愉悦、生命发展。只有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才能构建快乐课堂,打造幸福教育。因此,我们推动全县各学校着力构建快乐课堂,引领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独学中提高自学能力,在合作中学会思考、倾听、交流与展示,在探究中感受收获知识、启迪心智的快乐;让孩子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身心的愉悦,达成知、情、意、行的统一;让孩子的心灵自由飞翔,让师生的活力尽情绽放,让快乐的阳光照亮课堂,真正让课堂教学成为个性张扬、幸福充溢的过程。
二、開展“三元”同建,提升核心素养
以人的素质和能力为基础和核心,是2l世纪对人进行教育和培养的现实基点和出发点。推进书香校园、艺术校园和道德校园 “三元”同建,相互融通,相辅相成,旨在“推倒教室的四面墙壁”,让所有活动都是课程,让整个校园都是课堂,让每件事情都能育人,实现“多元管理,全程育人”,形成强大育人合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书香校园”是师生永远的精神家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经典阅读可以帮助教师在每天的课堂里找到自信和价值,让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全县中小学校着力播撒阅读种子,开设阅读指导课,充分利用“世界读书日”、学校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等时机,充分利用读书角、开放式图书室、室外阅览室等空间,充分利用读书心得交流、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论坛、共读一本书、图书漂流、亲子共读、师生共读、读书标兵评选等载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阅读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实现高效阅读,推广海量阅读,引领师生走进经典,建设精神家园,赢得一生幸福。
“艺术校园”是师生幸福教育展现的重要舞台。“艺术校园”旨在为学生搭建彰显习得本领的舞台,坚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艺术熏陶学生”,让每个孩子在实现有效的能力输出后感受到幸福。全县中小学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深入开展跳绳、踢毽子,跳竹竿舞、扇子舞,练武术操、太极拳等形式多样的大课间行为艺术活动,并注意和经典诵读相结合,不断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此基础上,各学校以音乐、美术课程为载体,不断拓展艺术课程的外延,成立丰富多彩的学生艺术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美术展演活动,逐渐增强大家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师生在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强健体魄、陶冶性情、提升美感,从而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达到提升身体素质和艺术素养的双重目标。
“道德校园”建设是实现幸福教育的动力源泉。全县各学校以“幸福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大主题、长周期”的校园道德建设课题为载体,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文化积淀,营造温馨宜人、富有意蕴的道德校园文化环境。抓住道德课程的创新设置开发、教材教法和考核评价制度三个环节,按照简单易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引导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规范一言一行。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参与性、实效性强的教育实践活动,实现“日行一善、周行一礼、月养一习”,从而达到“规范自我、规范他人、规范群体”的目的。把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组织教师深入社区村庄,走进学生家庭,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校互动,共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如今,人人讲道德、人人有道德的氛围日益浓厚,学校已成为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方净土。
三、着力内涵发展,创造幸福教育
内涵发展是学校不竭的生命力,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其核心是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对此,我们注重理念创新、结构优化、方法科学、质量提升。全县各学校注重内涵发展,以加快推进“一主三元”的构建为载体,为师生成长提供民主、人文、和谐的氛围,不断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让教师感受到学习是享受,培训是福利,工作是幸福;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像家长,学校是乐园,成长最幸福;真正让每所学校都为师生的一生幸福奠基,让每位师生的身心更健康、生命更灿烂。
总之,推进“一主三元”幸福教育工程,归根到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尊重师生的生命成长规律,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归到人性的原点,让学生因成长而快乐,让教师因教育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