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存困境的关照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莫泊桑的《项链》叙述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两次人生理想破灭的过程,体现了玛蒂尔德生存之困境,结合作者卓有成就的短暂生命历程分析。本文作者认为,《项链》暗含着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照,也正因为此,它的教育意义是常青的。
  关键词: 《项链》 生存困境 玛蒂尔德
  
  近年来,读者对《项链》意蕴的新感悟、新认识、新探索层出不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只要我们“避免那种离开文本本身所许可的范围进行纯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发挥”,[1](P35)“每一个读者都有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感受和理解文本的权利”。[2](P39)近日,我对莫泊桑《项链》加以再解读,认为小说同时也体现了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关照。
  一、人生之理想
  不能不承认,玛蒂尔德是拥有自己理想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分析感悟到。
  1.项链丢失前近乎疯狂的臆想
  玛蒂尔德“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务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就“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听到做小职员的丈夫对饭菜的赞叹,她便幻想精美的餐具、名贵的佳肴……而这一切,都和她当前的“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以及饭菜的粗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因为无,所以才渴望有;正因为渴望而不可得,所以才痛苦。颇具姿色的玛蒂尔德因为自己的“美丽、丰韵、娇媚”,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处境,近乎疯狂地做着高雅和奢华生活的美梦,使自己的理想一再膨胀。
  2.项链丢失后直面困顿人生
  玛蒂尔德“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而且“这样的生活继续了十年”。我们不难发现,项链丢失以后,玛蒂尔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的生活是远远不及先前的,但那个当初为了一件衣裳就哭哭啼啼的玛蒂尔德反倒没有了对寒酸生活的抱怨和苦恼,是什么支撑玛蒂尔德如此坚韧地生活下去?我想,这大概缘于玛蒂尔德直面人生困顿的勇气,而这种勇气来自于“尽快把巨额债款还清”的明确目标。
  由此可见,不管项链丢失前,还是项链丢失后,小说所描述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在人生路上始终有梦,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二、理想之破灭
  既然有梦,那么玛蒂尔德是否达到了理想之梦境?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1.项链丢失前昙花一现的成功
  项链丢失前,玛蒂尔德对高雅和奢华生活的理想似乎有了一个可以兑现的机遇,那就是她的丈夫得到了一张可以带她去参加教育部夜会的请柬。再三争取之下,她得到了一件适合参加夜会的昂贵衣服,又从朋友佛来思节夫人那里借来了一串满意的钻石项链,迈向了实现理想的红地毯。在夜会上,“她比所有的女宾都高雅、漂亮、迷人”,“所有的男宾都注视着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请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玛蒂尔德获得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成功。然而,夜会散后,玛蒂尔德不得不依旧披件“朴素的家常衣服”,坐“拉晚儿的破马车”,理想的实现如昙花一现,如流星划过,在以后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可怜的玛蒂尔德因为这转瞬间即逝的美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清偿债务后事情真相大白
  项链丢失以后玛蒂尔德“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巨额的债务,这个“主意”,便是玛蒂尔德的奋斗目标,“第十年年底,债都还清了,连那高额的利息和利上加利滚成的数目都还清了”,她终于不再背负债务,终于可以挺直腰板在佛来思节夫人面前说句话,但佛来思节夫人对真相的揭示却和玛蒂尔德开了个极大的玩笑:“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就这样,玛蒂尔德十年如一日的劳动,竟几乎成了一场闹剧。而这串假钻石项链已使玛蒂尔德的容颜今非昔比,“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着地板”,十年以后,连她的好朋友——佛来思节夫人也认不出她来了,以至于玛蒂尔德在作了自我介绍之后,佛来思节夫人情不自禁得大叫了起来:“啊!……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由此看来,玛蒂尔德不同人生阶段的理想似乎都取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谁又能说这就是成功呢?前一理想的瞬间成功以偿还十年的巨额债款为代价,后一理想的实现牺牲了玛蒂尔德一向引以为傲的容颜。前一理想因后一理想而破灭,而后一理想又因一个“假”字而变得毫无意义,这一切,怎能不让人顿感人生命运的难以莫测?
  三、生存之困境
  前期的玛蒂尔德,满心地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变得富足而殷实,有错吗?可是小说给我们展示的玛蒂尔德的前期理想却只能是一场无法兑现的美梦,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玛蒂尔德前期理想——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就这一理想本质而言,其实是进入上流社会的一种愿望。而玛蒂尔德虽然“美丽动人”,但出身却并不高贵,这使她“没有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也正因为此,她最后只能和自己出身相当的“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也就是说,在玛蒂尔德生活的社会中,“婚姻不是以爱为基础,而是建立在资本的基础上,讲究门当户对”[3]的。包括那个夜会,实际上是当时上层社会流行的一种消遣方式,玛蒂尔德在项链等这些上层社会的外包装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而舞会后项链的丢失,难道不意味着玛蒂尔德想挤入上层社会的愿望再次破灭么?由此可见,一个处在金钱唯上的社会之女子,没有经过资本的原始积累,一心想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愿望是不可能轻易实现的,而这,正是前期的玛蒂尔德生存的困境。
  如果说前期的玛蒂尔德是虚荣的,那后期的玛蒂尔德却可以用诚信、勤劳来形容。可是为什么十年的辛苦劳动之后,玛蒂尔德的理想又再次化为泡影?
  我们进一步分析玛蒂尔德的后期理想,“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而这笔可怕的债务当然缘自于向佛思来节夫人所借的、不慎丢失的项链。可是小说有几处实际上都暗含着项链是赝品这一实情,比如玛蒂尔德去佛来思节夫人那里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带着一种不满意的神情”,但是并“没有打开盒子”。是佛来思节夫人肯借给玛蒂尔德昂贵的项链,又同时对玛蒂尔德非常的信任吗?我们不要忘记,佛来思节夫人是上流社会中贵妇人的代表,在玛蒂尔德没有跻身到上层社会,反而降为底层阶级的十年里,她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这样推理下去,天真的玛蒂尔德清偿债务后,怀着一颗纯朴的心面对依旧美丽的佛来思节夫人时,得到项链是假的消息也实属正常。佛来思节夫人虽然也被玛蒂尔德的行为感动,但也仅是感动而已。我们从玛蒂尔德和佛来思节夫人在极乐公园相遇,当玛蒂尔德叫佛来思节夫人“珍妮”时,佛来思节夫人对“一个平民妇人这样亲昵地叫她”感到“非常惊讶”这一细节的描写中便可得知:人和人之间,尤其是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以及真正的友谊是几乎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难道玛蒂尔德十年辛苦还债款的行为能够换回佛来思节夫人的认可么?相反,由于真相的大白而显得玛蒂尔德多年忍受的“许多苦楚”毫无意义,这,不正是后期的玛蒂尔德生存的困境么?
  四、困境之反思
  有人说:“虽然作家的创作意图不一定全都能在作品中得到体现,但毕竟与作家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4](P96)所以了解作家的生命历程也是相当必要的。
  莫泊桑生于法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母的离异造成了他的不幸童年,也促成了他敏感的个性。中学毕业后,莫泊桑在巴黎法律学院就读,后因普法战争爆发,弃学从军,战后也曾做过抄抄写写的小职员,成名后,一下子跨入了上流社会,购别墅,买游艇,开始了放荡不羁的生活。在爱情方面,莫泊桑十八岁时写了一首表达爱意的诗献给他喜爱的法妮,没想到却遭到对方的嘲笑,羞愤之余,他产生了女人是虚假、轻浮和令人鄙视的成见,但是他又离不开女人,成名前,习惯与平民女子和妓女交往,成名后,又成了沙龙贵妇和小姐的宠儿,但他却认定,没有一个女人值得终身相许,并且始终没有结婚。总之,莫泊桑在短暂却成就卓著的一生中既目睹了中下层社会的寒酸,又经历了上流社会的骄奢;既有对纯真情感的渴望,又有对情感的虚情玩弄。他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才华横溢却无法摆脱这些人生的困境,而将这些人生困境之反思寄托于所写的小说当中也就显然是情理之中的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莫泊桑曾担任过像玛蒂尔德丈夫那样的小职员,成名前,他也曾像玛蒂尔德那样充满了对名誉和财富的渴望,而成名后的骄奢淫逸的生活又毁了他,他染上了梅毒,自杀失败,最终死于疯癫。《项链》的情节经过了作者的巧妙安排,主人公玛蒂尔德不管虚荣也好,努力也罢,都没有摆脱理想破灭的窘况,而她所遭受的种种人生之困境,不正是作家莫泊桑对人类生存困境反思的写照么?
  概而述之,莫泊桑的《项链》,用“直观的、直感的、感情的、审美的”[5](P24)语言,形象地传示了跨越时空的人类生存困境,包括人类自身的弱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隔膜等,时时引发读者的思考,它的教育意义常青。
  
  参考文献:
  [1][2][5]王富仁.语文教学与文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李顺英.生命世界的殖民化——对《项链》深层结构的解读[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4]王纪人主编.文艺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本科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教育工作合格评估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对象,分析了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广外南国商学院 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 问题 改革措施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本科教学中一个最具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环节,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
摘 要: 文本是教师和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凭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教师如果只拘泥于课堂,课堂只会是一潭死水,无法掀起学生内心学习语文的情感波澜。本文作者认为教师需要在植根课堂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整合并优化课外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找到课堂内外结合的“五大切入点”,或探究,或想象,或品味,或训练,或积累,用鲜活的课外知识来充实课堂,使课堂内容更加丰满,立体,真正体现“课内外沟通,学科间
摘要: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应贯彻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新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凸显职业特色。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大实训和实践是保证学生形成技能,提高语文成绩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考核应多样化、立体化,应重视过程考核。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灌输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中职语文学习的认识,变被动适应到主动迎接挑戰。  关键词: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问题反思解决对策    一、问题的提
摘 要: 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文化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令人瞩目的重要文化经济现象。我国的“十一五”规划重点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都相继推出了“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将文化产业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区域文化产业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加强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制
摘 要: 因势利导历来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法则。本文表述了一个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案研究,目的是认真总结和凝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从中寻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 书信 沟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想,每个辅导员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虽然对老师并不一定有什么抵触情绪,但面对老师,要么一言不发,要么问什么答
摘 要: 从星罗棋布的首映礼到豪华的电影院,从追捧明星到恶搞台词,作为最具量贩价值的软性商品和社会亚文化,以及影视、资讯等流行文化正对在校的“85后”、“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生活方式、婚恋标准、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等产生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本文以时下流行的文化符号为样本,解析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流行文化 社会亚文化 影响    流行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是由时装、时髦
摘要: 中国古诗话数量浩若繁星,但由于其系统性不强,自身良莠不齐,妍媸共存于天下。以往研究古诗话的学者往往只停留在搜集古诗话原文或单篇、单断的研究,而未能对它进行全方位、整体、细致的研究,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当代学者对于古诗话研究的认识。《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填补了学界在这方面的空白。  关键词: 张一平《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 中国古诗话研究 系统性    《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是温州大学张一平的一
摘 要: 昆曲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青年学生对昆曲的接受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今后昆曲的普及和传承方式。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为对象,从对昆曲的了解程度、兴趣方向、接受方式、改革建议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类高校人文艺术教育的环境存在欠缺,学生对昆曲的接受状况不容乐观,但参与和接受进一步普及的意愿较强。调查结果促使我们对昆曲在高校普及的方式以及理工科高校的校园文化
摘 要: 为促进统战工作与科技工作的有机结合,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推进两者的优势互补和双向服务,取得了一定的业绩。本文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探索与实践的经验。  关键词: 高效统战工作 科技工作 有机结合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如何促进统战工作与科技工作的有机结合,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华南农业大学就此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业绩,获得了一些经验和新的认识。其主要做法和经验
摘 要: 开设公共选修课是高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了公选课的课程特点与高校开设公选课的质量现状,并提出了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以期为高校公选课的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公选课 现状 保障机制    一、公选课的性质、课程特点及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公选课的性质、课程特点。  公共选修课(公选课)是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它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