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住建局调研员刘祯贵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城市是市民生活的美好家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增进民生福祉,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使命,成都市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决定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旨在聚焦城市有机更新,将老城区打造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使老城区更有活力,市井生活更有品味,让成都成为有烟火味的城市。
立足人民至上,增进城市宜居品质
实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立足于人民至上,增进城市宜居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实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是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成都市从人民利益出发,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抓住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这一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城市建设重点,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民群众对城市品质的幸福感、认同感。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彰显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以发展之于民生的宽广视角力求为人民群众创造宜人、宜居的城市新生活,使老城区永葆宜居生活品质,提升人民群众居住环境质量,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认同感。
聚焦群众需求,多解民生宜居环境之忧
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工作得更好。过去几年,通过深入实施老旧城区改造等“五大行动”,成都市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61274户、城中村改造58510户、老旧院落改造4321个,老城区逐步形成以小街区为基础的、功能完善、形态优美、交通便利、尺度宜人的城市空间。据统计,目前成都市还有老旧片区217个、老旧社区约233个,有更新需求的老旧小区6160个。老城区因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配套与服务设施不完善现象突出,居民改造意愿强烈。成都市顺应民意,抓住了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提高老城区生活品质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对改善老城区环境的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老城区人居环境。“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的实施,是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群众现实需求的具体体现,是倾听人民改善老城区环境呼声的结果,力求科学谋划民生实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成果惠及群众,城市更新的阳光点亮新生活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美好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抓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让城市更新的阳光点亮人民群众美好新生活,努力让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为成都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夯实比较优势。“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体现了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使命。营造有归属感的城市家园环境,让群众生活更幸福、居住环境更美好,感受到城市的宜居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最终目标、最终归宿。
践行初心使命,强化城市更新的为民担当
实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施过程中,要履职尽责为民强担当,倾情服务民生,坚决防止“重面子、轻里子”现象,将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转化为人民群众可体验、可感知、普遍认同、普遍受益的发展成果。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关系群众利益的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中的大小事情搞好,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思想进行到底。按照综合发展理念,统筹谋划老城区环境提升、民生改善、场景培育,全面完成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努力在老城区营建满足各类人群偏好与品质需求的生活场景,增强社会治理匹配性,塑造以人为本、功能复合、宜居适度的人与城和谐统一、相融相生的空间形态。
城市更新改造,让城市更有活力、更有烟火味
针对老城区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失等突出问题,发挥天府锦城、一环路和锦江公园子街巷改造、二环路高线公园建设等城市品质提升重大工程的牵引作用,优化老城区城市功能、业态、形态、环境,使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质量、功能品质、城市治理水平均得以大幅提升,城市历史文脉得以保护,城市记忆得以保留,市井文化得以延续,最终让“老成都”焕发新活力、更有烟火味。
提升老旧小区硬设施与软环境。因地制宜对老旧小区进行分类提升改造,提升其适老、适幼、停车等功能。重点推进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文化塑造、安防设施完善、电梯增设及建筑安全隐患治理,以满足老旧小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安全需要。实现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健全物业管理协调联动机制,促进老旧小区改造后续维护更新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围绕历史与现代相融共生,系统梳理老旧小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要素,着力保留老旧小区的城市记忆,增强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按市场化方式,吸引小区业主、建筑师、非营利组织等民间力量以市场化方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形成改造合力。
完善老旧社区服务治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作用,实现老旧小区党建引领“四有一化”全覆盖。鼓励引导成立各类社区自治组织,健全社区协商制度,将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打造成社区居民的温馨家园。推动老旧社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拓展社区家庭安防、邻里互助等智慧应用场景,实现居家养老、医疗康养、社区教育、数字文娱、定制配送等智慧化个性生活服务进老旧小区。调动各方力量参与老旧片区公共空间、老旧建筑改造,使社区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形成社区精致生活场景。
重现老旧片区市井烟火气。通过优化老旧片区业态,完善街区及其建筑品质提升、标识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逐步在老旧片区构建市井生活场景。优化老旧片区功能,整合释放老旧片区可利用空间及资源,打造宜居与宜业相结合的商业服务圈,构建历史与现代相融共生的公园城市新场景。推行“小街区”规制,统筹实施片区内涝治理和管网改造,全面构建慢行交通系统和片区公交循环系统,畅通老旧片区微循环。统筹推进老旧片区剩余空间的更新利用,增设多元休闲开敞空间,彰显街巷特色,延续市井烟火。强化老旧片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对街头绿地、小游园建设及老旧公园进行改造提升,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营造有归属感的家园生态环境。
作者
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级调研员
城市是市民生活的美好家園。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增进民生福祉,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使命,成都市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决定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旨在聚焦城市有机更新,将老城区打造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使老城区更有活力,市井生活更有品味,让成都成为有烟火味的城市。
立足人民至上,增进城市宜居品质
实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立足于人民至上,增进城市宜居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实现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是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成都市从人民利益出发,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抓住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这一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城市建设重点,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民群众对城市品质的幸福感、认同感。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彰显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以发展之于民生的宽广视角力求为人民群众创造宜人、宜居的城市新生活,使老城区永葆宜居生活品质,提升人民群众居住环境质量,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认同感。
聚焦群众需求,多解民生宜居环境之忧
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工作得更好。过去几年,通过深入实施老旧城区改造等“五大行动”,成都市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61274户、城中村改造58510户、老旧院落改造4321个,老城区逐步形成以小街区为基础的、功能完善、形态优美、交通便利、尺度宜人的城市空间。据统计,目前成都市还有老旧片区217个、老旧社区约233个,有更新需求的老旧小区6160个。老城区因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配套与服务设施不完善现象突出,居民改造意愿强烈。成都市顺应民意,抓住了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提高老城区生活品质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对改善老城区环境的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老城区人居环境。“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的实施,是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群众现实需求的具体体现,是倾听人民改善老城区环境呼声的结果,力求科学谋划民生实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成果惠及群众,城市更新的阳光点亮新生活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美好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抓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让城市更新的阳光点亮人民群众美好新生活,努力让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为成都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夯实比较优势。“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体现了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使命。营造有归属感的城市家园环境,让群众生活更幸福、居住环境更美好,感受到城市的宜居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最终目标、最终归宿。
践行初心使命,强化城市更新的为民担当
实施“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实施过程中,要履职尽责为民强担当,倾情服务民生,坚决防止“重面子、轻里子”现象,将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转化为人民群众可体验、可感知、普遍认同、普遍受益的发展成果。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关系群众利益的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中的大小事情搞好,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思想进行到底。按照综合发展理念,统筹谋划老城区环境提升、民生改善、场景培育,全面完成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努力在老城区营建满足各类人群偏好与品质需求的生活场景,增强社会治理匹配性,塑造以人为本、功能复合、宜居适度的人与城和谐统一、相融相生的空间形态。
城市更新改造,让城市更有活力、更有烟火味
针对老城区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缺失等突出问题,发挥天府锦城、一环路和锦江公园子街巷改造、二环路高线公园建设等城市品质提升重大工程的牵引作用,优化老城区城市功能、业态、形态、环境,使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质量、功能品质、城市治理水平均得以大幅提升,城市历史文脉得以保护,城市记忆得以保留,市井文化得以延续,最终让“老成都”焕发新活力、更有烟火味。
提升老旧小区硬设施与软环境。因地制宜对老旧小区进行分类提升改造,提升其适老、适幼、停车等功能。重点推进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文化塑造、安防设施完善、电梯增设及建筑安全隐患治理,以满足老旧小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安全需要。实现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健全物业管理协调联动机制,促进老旧小区改造后续维护更新处于良性循环状态。围绕历史与现代相融共生,系统梳理老旧小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要素,着力保留老旧小区的城市记忆,增强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按市场化方式,吸引小区业主、建筑师、非营利组织等民间力量以市场化方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形成改造合力。
完善老旧社区服务治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作用,实现老旧小区党建引领“四有一化”全覆盖。鼓励引导成立各类社区自治组织,健全社区协商制度,将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打造成社区居民的温馨家园。推动老旧社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拓展社区家庭安防、邻里互助等智慧应用场景,实现居家养老、医疗康养、社区教育、数字文娱、定制配送等智慧化个性生活服务进老旧小区。调动各方力量参与老旧片区公共空间、老旧建筑改造,使社区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形成社区精致生活场景。
重现老旧片区市井烟火气。通过优化老旧片区业态,完善街区及其建筑品质提升、标识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逐步在老旧片区构建市井生活场景。优化老旧片区功能,整合释放老旧片区可利用空间及资源,打造宜居与宜业相结合的商业服务圈,构建历史与现代相融共生的公园城市新场景。推行“小街区”规制,统筹实施片区内涝治理和管网改造,全面构建慢行交通系统和片区公交循环系统,畅通老旧片区微循环。统筹推进老旧片区剩余空间的更新利用,增设多元休闲开敞空间,彰显街巷特色,延续市井烟火。强化老旧片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对街头绿地、小游园建设及老旧公园进行改造提升,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营造有归属感的家园生态环境。
作者
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