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探索适宜的稻茬晚播小麦的施肥技术,以扬麦23为材料,设置2个施氮水平 (210、270 kg/hm2) 和2个氮肥运筹比例 (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分别为7 ∶1 ∶2和5 ∶1 ∶4),研究施氮量及氮肥运筹对稻茬晚播小麦产量、群体特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小麦越冬期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较适播麦下降;开花期剑叶叶绿素含量高于适播,剑叶净光合速率低于适播。晚播较适期播种减产显著,减产幅度为7.29%~15.72%。晚播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剑叶叶绿素含量表现增加;氮肥后移,低施氮量下各时期及高施氮量下花后14 d剑叶叶绿素含量均提高;花后14 d各处理间净光合速率差异明显,施氮量减少、氮肥后移,均导致净光合速率增加。增加施氮量能提高穗数、穗粒数;施氮量对千粒质量影响无明显的趋势。相同施氮量下,增加基肥有利于提高成穗数;提高追肥比例有利于每穗结实粒数的增加。270 kg/hm2施氮量、5 ∶1 ∶4运筹适播产量最高,晚播减产幅度最大。210 kg/hm2施氮量、5 ∶1 ∶4 运筹适播产量较高,晚播产量最高。综合考虑,采用施氮量210 kg/hm2、氮肥运筹为5 ∶1 ∶4的施肥模式在适播、晚播条件下均能使扬麦23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小麦;施氮量;氮肥运筹;光合特性;产量;群体结构
中图分类号: S512.1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20-0097-06
收稿日期:2021-03-0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YFD0100803);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3-2-11);江苏省科技计划重点及面上项目(编号:BE2018350);扬州市科技计划(编号:YZ2020033)。
作者简介:王 慧(1988—),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高产及抗逆栽培方面的研究。E-mail:758289601@qq.com。
通信作者:吕国锋,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E-mail:lgf@wheat.org.cn。
小麦晚播导致冬前积温和日照时数减少,分蘖发生迟,群体偏小;生育后期灌浆期延后并缩短,增加遭遇高温逼熟的风险,最终导致减产[1]。王龙俊等研究认为,迟于适宜播期后,每推迟5 d,单位面积产量一般会减少7%~10%[2]。江苏是稻麦两熟区,小麦茬口偏晚,播种季节紧张,如遇阴雨天气,播期更加推迟,播种质量下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已成为制约江苏省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小麦晚播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已成为现阶段栽培学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氮肥应用对小麦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施氮量和氮肥运筹能够提高小麦叶片光合速率,促进同化物积累,是实现晚播小麦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3-4]。张珊等研究认为,晚播条件下小麦产量不高,应减少氮肥施用量[5],但也有人认为,小麦晚播后,生长量不足,要达到适期播种相似产量,施氮量应增加[6],从而加快叶片生长速度,增加冬前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7],同时适量增施氮肥能加速晚播小麦中后期的补偿生长能力,有利于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8]。朱江胜等研究认为,晚播条件下减少基肥用量能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9]。氮肥后移能显著改善晚播小麦群体结构,增加群体透光率,提高剑叶光合速率[10-11]。Kibe等研究认为,增施拔节孕穗肥能促进晚播小麦穗分化、减少退化,提高穗粒数及千粒质量[12]。杨勇研究认为,在适宜密度下提高晚播小麦中、后期施氮比例,可提高籽粒产量[13]。但也有研究认为,孕穗肥施用不得当,会导致晚播小麦后期病害加重,贪青迟熟,易遇高温逼熟,产量下降[14]。扬麦23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金土地有限公司用扬麦16/扬辐93-11选育的强筋小麦品种,自审定以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且在生产中表现出灌浆脱水快、早熟高产、综合抗性强等特性。拨麦23作为江苏省主推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未来几年将进一步扩大推广面积,因此本试验拟通过研究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比例对小麦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筛选出晚播条件下扬麦23的合理施氮量及氮肥运筹,为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8—2019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万福基地(119°53′E、32°42′N)进行,试验地前茬为水稻。土壤为沙壤土,2018年秋播土壤有机质含量18.20 g/kg、全氮含量1.203 g/kg、全磷含量0.446 g/kg、速效氮含量60.13 mg/kg、速效磷含量20.8 mg/kg、速效钾含量80.7 mg/kg。供试品种为扬麦23。
本试验为三因素裂区试验,主区设2个播期,11月4日(适播)和11月25日(迟播),基本苗分别为240万、375万株/hm2;施氮量为裂区,设210、270 kg/hm2 2个处理;氮肥运筹为小裂区,基肥、平衡肥、拔节肥分别为70%、10%、20%和50%、10%、40%(分别简记为7 ∶1 ∶2和5 ∶1 ∶4);重复2次。基肥于播种前施用,平衡肥于3叶1心时施用,拔节肥于叶龄余数2.5时施用;N、P、K肥施用量为 1 ∶0.5 ∶0.5,P、K肥全部基施。机械条播,行距 22 cm,小区面积6.67 m2。3叶期进行人工定苗。其他栽培措施同大田生产。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群体结构
于小麦关键生育期每小区取样20株,调查茎蘖数,用叶面积仪测定叶面积,样品杀青、烘干至恒质量,测定干物质量。
1.2.2 SPAD值
分別于小麦开花期、花后14 d、花后28 d采用SPAD 502叶绿素仪测定剑叶SPAD值,每处理重复5次。
关键词:小麦;施氮量;氮肥运筹;光合特性;产量;群体结构
中图分类号: S512.1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20-0097-06
收稿日期:2021-03-0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YFD0100803);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3-2-11);江苏省科技计划重点及面上项目(编号:BE2018350);扬州市科技计划(编号:YZ2020033)。
作者简介:王 慧(1988—),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高产及抗逆栽培方面的研究。E-mail:758289601@qq.com。
通信作者:吕国锋,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工作。E-mail:lgf@wheat.org.cn。
小麦晚播导致冬前积温和日照时数减少,分蘖发生迟,群体偏小;生育后期灌浆期延后并缩短,增加遭遇高温逼熟的风险,最终导致减产[1]。王龙俊等研究认为,迟于适宜播期后,每推迟5 d,单位面积产量一般会减少7%~10%[2]。江苏是稻麦两熟区,小麦茬口偏晚,播种季节紧张,如遇阴雨天气,播期更加推迟,播种质量下降,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已成为制约江苏省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小麦晚播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已成为现阶段栽培学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氮肥应用对小麦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施氮量和氮肥运筹能够提高小麦叶片光合速率,促进同化物积累,是实现晚播小麦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3-4]。张珊等研究认为,晚播条件下小麦产量不高,应减少氮肥施用量[5],但也有人认为,小麦晚播后,生长量不足,要达到适期播种相似产量,施氮量应增加[6],从而加快叶片生长速度,增加冬前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7],同时适量增施氮肥能加速晚播小麦中后期的补偿生长能力,有利于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8]。朱江胜等研究认为,晚播条件下减少基肥用量能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9]。氮肥后移能显著改善晚播小麦群体结构,增加群体透光率,提高剑叶光合速率[10-11]。Kibe等研究认为,增施拔节孕穗肥能促进晚播小麦穗分化、减少退化,提高穗粒数及千粒质量[12]。杨勇研究认为,在适宜密度下提高晚播小麦中、后期施氮比例,可提高籽粒产量[13]。但也有研究认为,孕穗肥施用不得当,会导致晚播小麦后期病害加重,贪青迟熟,易遇高温逼熟,产量下降[14]。扬麦23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金土地有限公司用扬麦16/扬辐93-11选育的强筋小麦品种,自审定以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且在生产中表现出灌浆脱水快、早熟高产、综合抗性强等特性。拨麦23作为江苏省主推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未来几年将进一步扩大推广面积,因此本试验拟通过研究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比例对小麦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筛选出晚播条件下扬麦23的合理施氮量及氮肥运筹,为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8—2019年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万福基地(119°53′E、32°42′N)进行,试验地前茬为水稻。土壤为沙壤土,2018年秋播土壤有机质含量18.20 g/kg、全氮含量1.203 g/kg、全磷含量0.446 g/kg、速效氮含量60.13 mg/kg、速效磷含量20.8 mg/kg、速效钾含量80.7 mg/kg。供试品种为扬麦23。
本试验为三因素裂区试验,主区设2个播期,11月4日(适播)和11月25日(迟播),基本苗分别为240万、375万株/hm2;施氮量为裂区,设210、270 kg/hm2 2个处理;氮肥运筹为小裂区,基肥、平衡肥、拔节肥分别为70%、10%、20%和50%、10%、40%(分别简记为7 ∶1 ∶2和5 ∶1 ∶4);重复2次。基肥于播种前施用,平衡肥于3叶1心时施用,拔节肥于叶龄余数2.5时施用;N、P、K肥施用量为 1 ∶0.5 ∶0.5,P、K肥全部基施。机械条播,行距 22 cm,小区面积6.67 m2。3叶期进行人工定苗。其他栽培措施同大田生产。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群体结构
于小麦关键生育期每小区取样20株,调查茎蘖数,用叶面积仪测定叶面积,样品杀青、烘干至恒质量,测定干物质量。
1.2.2 SPAD值
分別于小麦开花期、花后14 d、花后28 d采用SPAD 502叶绿素仪测定剑叶SPAD值,每处理重复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