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村夫妇双双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其子女(即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是隔代抚养,他们的思想、心理、学习等问题处在一种“真空”状态,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孤僻、自卑、厌学、违纪等非正常心理状态正在严重地侵蚀着他们的身心,使他们心负其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推进。因此,我们应该如何去丰富留守学生的美好情感,如何锤炼留守学生的健康心理,如何关爱留守学生,等等,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角色转换付出爱
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对留守学生,教师应该对亲人一样不吝付出爱心去爱他们,在他们心理和情感的荒野上播种鲜花。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外出,隔代教育三餐温饱的粗放式教育管理,根本满足不了他们对亲情依赖的心理渴求,以致处在一种孤独、压抑、内向、有话不知向谁说的状态之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既要重视留守学生的身心发展,更要做好“严父慈母”的角色,捧着真诚的爱心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把教师视为信得过的人、自己的亲人。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我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时时细心关注着留守学生在校的细致表现和细微差别,一经发现情况,以父母般的宽容和理解进行及时地了解,教育,给予他们荒芜的心灵以帮助。这样,班上的每一个留守学生都时刻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关爱,得到老师亲人般的情感浇灌,拥有一份心灵的依靠,一地绿色的希望。笔者曾收到一个留守学生写的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黄老师,你的细心让我难忘。那天我睡过了头,怕迟到,就没有吃早点,也不知怎的你知道了,把我叫到办公室,泡了鸡汁面给我吃。我口中吃着面,心里却有了父母在身旁的感觉。从这时起,我就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学习来回报你。”由此可见,教师给予留守学生真诚的爱,把他们看作自己的亲人,学生是能感同身受的,心灵是可以绽放鲜花的。
二、家常式关心体现爱
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育人。而育人,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行为、健康的心理素质。而对于留守学生而言,由于长时间不能得到父母的教育,他们的心灵空间、心理空间、情感空间处于“荒漠”之中,甚至是非正常心理状态之中的。因而这些“空间”迫切希望得到亲情依赖、亲情充实,还心灵和情感之活力。因此,在工作中,我对留守学生的关心是家常式的,对留守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小事,都主动地去关心,去照顾,不厌其烦,让他们有“家”的感受,得到“家”的温暖。如天气凉了,引导他们多穿衣;病了,多唠叨提醒其按时吃药;违纪了,多和他面对面聊聊等。我还利用一些特定时间(如节日、生日等),举行一些有创意的活动,让留守学生真实地感受老师、班集体的爱,重拾他们心中那份渴望已旧的被爱的情感体验。如中秋节当天,我把准备好了的月饼每人一小块分给留守学生,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外出打工的辛劳,希望他们自爱自强,并合唱了《感恩的心》这首歌。我发现每个留守学生都眼含泪光。我明白,美好的情感已注入心田,进取的心开始萌芽。
三、运用榜样渗透爱
充分运用鼓励的话语。有个名人曾经说过:“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对留守学生,我抱着一颗赏识的心,不吝拿出自己最美好的语言,哪怕是毫不起眼的零碎事,都极力地进行表扬,鼓励他继续发扬。有个留守学生平常书写潦草,有一次把作业写得非常工整,我在课上展示给同学们看,并且说“写得太好了”、“同学们说写得好不好”、“真认真做作业”、“老师也要像你一样认真工作”。在大家的赞美声中,他获得了信心的力量,书写好了起来。
巧妙利用名人和名言。名人的奋斗历程和名言,最是最有力的榜样和佐证。在每个学期,我都要举行名人小故事交流会、名言积累和朗诵的活动。如爱迪生、贝多芬、童第周等中外名人的小故事;名言如“我并不聪明,重要的是不屈不挠”“逆境展示英才,顺境隐没英才”“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等,大家耳熟能详。通过这些活动,留守学生更能吸取精神的养料、力量的泉源,勇敢地直面自己的成长空间,努力进取,自强不息。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