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学生国际化素质的培养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3712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2月,“新工科”建设目标的提出明确了新时代背景下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国际化人才培养作为“新工科”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高校的重视。江南大学君远学院自2010年办学以来,一直坚持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方案。“新工科”育人理念的提出,为学院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介绍了江南大学君远学院为加强学生国际化素质教育所采取的举措。
  关键词:新工科;国际化;工科人才;君远学院
  当前,教育部正在大力倡导和推动“新工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特点的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面对这一经济形势,对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是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升级版目标。“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新工科”有别于传统工科的人才培养,需要新工程教育理念的指引和新型培养模式的支撑,从而实现符合“中国制造2025”需求的更高的教育质量。君远学院作为江南大学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示范点,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和需求下,正朝着“新工科”的育人目标不断探索。
  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中国早已列入世界工业大国的队伍,我国的工科教育体系日益成熟,每年培养的工科人才数量也稳居世界首位。但在“新工科”建设的目标要求下,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工科人才培养仍显薄弱,成为我国高校在工科育人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中明确指出:“新工科”建设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分析“新工科”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构建“新工科”人才能力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工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国际化实践能力是培养高质量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毕业的工科生中仅有10%左右可以达到跨国公司用人标准。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在工科人才国际化培养上的薄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工科人才,江南大学君远学院通过意识引导、制度支持、合作育人、教资优化等方面,调整育人模式及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质。
  一、意识引导,依托君远书院全面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意识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文化积淀、学术传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今我国高校书院制的实施,既融合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精神,也汲取了西方传统博雅教育理念,为高校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带来了新机。
  君远书院成立于2013年6月,意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活动,侧重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人格塑造和行为养成,丰富课余生活。作为开展第二课堂的平台,春风化雨般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及世界观。在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培养方面,书院每月聘请外教开展专题讲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分享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在君远书院开设英语、德语口语课程,让学生在学好语言的同时更能用好。此外,在每一期的交流及交换项目结束后,书院邀请回国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分享,更具有感染力和带动性。君远书院作为引导学生思想的实践平台,其作用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既在培养全方面、高素质的工科人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在學院推进人才国际化培养的进程中功不可没。
  二、制度支持,择优开设海外交流项目,设立专项奖学金
  学生国际流动既是展示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体制中重要的发展策略之一。各高校为了鼓励学生走出去,海外交流、交换项目与日俱增。但伴随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数量增多带来项目品质良莠不齐的现象频繁发生,有的交流项目失去了其育人作用,更像是一次“出国游”。像这样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海外交流项目,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为此,君远学院结合专业背景及学生特点,筛选出美国、德国、日本等地区的部分高校作为开展海外交流的合作院校,并与其商定交流期间的培训课程,确保学生能有所收益。此外,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海外交流项目,减轻经济压力,学院特设“君远海外交流奖学金”。自2016年该奖励政策实施起,平均每个年级有80%以上的学生参加院校组织的各类交流、交换项目,这一比例的提升对于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营造学院的国际化育人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合作育人,促成国际化本硕贯通的“3+1+1”人才培养模式
  与国外高校合作育人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该途径,学生不仅可以得到可靠的国外教育资源,还可以减轻个人申请留学所面临的压力。因此,与国外高校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是学院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国际化工科人才的重要举措。
  君远学院作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示范点,采用“3+1”(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习)的培养模式,为了推进学院与国外高校合作育人工作的开展,在原有的“3+1”卓越培养模式基础上,与国外高校促成“3+1+1”(3年国内学习,1年海外实习,1年攻读海外硕士学位)本硕贯通模式,学生在完成前3年校内本科阶段学习后,分流为“工程型”和“研究型”两部分进行培养。“工程型”学生将进行为期1年的企业实践,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或创业。“研究型”学生除了选择国内读研也可参加君远学院与美国田纳西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合作的“3+1+1”本硕速培项目,完成学业后,将获得江南大学本科学位和国外大学硕士学位。这一培养模式的创建,为学生出国深造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途径。
  四、教资优化,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化师资团队
  在“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引导下,应积极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增加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的必修课程,将国际化理念融入日常教学环节。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和实践模式,为学生建立实践教育平台。为此,君远学院在新一期建设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根据“新工科”知识体系、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引入国际先进工程教育理念与资源,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新型课程体系,活跃开展海内外名师短期教学、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广泛的交流活动。
  此外,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师资团队也尤为重要。调查显示,目前国内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海外学术经历的教师不到10%,而美国耶鲁大学的比例则高达40%~75%,相差甚远。为改变这一现状,学院与海外知名大学合作,定期派教师出国进修半年至一年,学习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经验,拓展本校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学术能力。与此同时,为实现国际化、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学院也在积极招聘、组建海外讲师团,长期承担君远学院关键课程教学,不断建设成内外兼优的国际化师资团队。
  自2015年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提出后,国际化已成为当今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科人才,是“新工科”的要求,也是教育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江南大学君远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紧随时代需求,不断探索,积极响应和落实“新工科”育人理念,在国际化工科人才培养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2]陈宏伟,齐山华,蔡清香,等.海外经历对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
  [3]王林.“一带一路”视域下石油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刍论[J].中国成人教育,2016(22).
其他文献
本期我们向大家推荐的是三位画家陈继武、毛国富、何业琦合作的年画作品《中国之春》,作品尺寸90厘米×190.5厘米,创作于1992年,曾获第五届全国年画展览一等奖,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1992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发表南方谈话,犹如春风吹绿神州大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给中国带来了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春天。作品即以此为主题,艺术再现了当时的场景——小平同志身着休闲夹克衫,与企业家代表、
期刊
一个客人坐上一辆出租车,这辆车地板上铺了羊毛地毯,地毯边上缀着鲜艳的花边;玻璃隔板上镶着名画的复制品,车窗一尘不染。客人惊讶地说:“从没搭过这样漂亮的出租车。”“谢谢你的夸奖。”司机笑着回答。  “你是怎么想到装饰你的出租车的?”客人问道。“车不是我的”,他说,“是公司的。多年前我本来在公司做清洁工人,每辆出租车晚上回来时都像垃圾堆。地板上尽是烟蒂和垃圾,座位或车门把手甚至有花生酱、口香糖之类粘粘
期刊
身披袈裟的科学家  在我国佛教界僧一行可能是唯一一位名垂青史的科学家  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一是历法首创了唐代新历《大衍历》《大衍历》发展了前人岁差的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计算食分的方法二是数学提出了自变数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吸收印度传入的正弦函数并用于编制天文数表提出了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内插公式三是天文学他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发现了恒星移动现象进一步发现和认识了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废弃了沿用长达八百多年的
期刊
摘 要:为了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顶岗实习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毕业以后能够适应市场需求,达到“毕业即就业”的目的。本文通过探讨漳州理工职业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内外部环境,从而发现顶岗实习前期、中期、后期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对策  一、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概况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前身为创办于2007年的漳
期刊
摘 要:创新创业,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和毕业生的选择,然而创业不止那些服务社会的宏大项目,也包括校内创业。校内创业作为创业分支,对于大学生来说是虽小众但非常合适的选择。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实地采访,来分析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的校内创业现状。  关键词:校内创业;博文印象;建议  一、引言  对于大学生来说,校内创业,能在最大程度保障学生利益的基础上,利用学校、师生等力量,锻炼自己的创业实战能力,为未来走
期刊
摘 要:对于国内各大高校来说,目前提升学生的基础创新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树立先进的就业创业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学科竞赛为载体,以指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以及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最终发挥最佳的效用。  关键词:资源环境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  一、资源环境类专业发展现状  由国务院下发的各项数据统计可以看出,目前国内
期刊
摘 要:阿来是一个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他用笔尽情地描绘着他生长生活的土地上的风土人情、民情风习,用文字表达着他对故乡的深情,使阿坝这个川西北的地名走进了世界文学的范畴。  关键词:阿来;小说;川西风情  阿坝,是一个位于四川西北部的山青水秀的好地方,也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汉、回、羌等民族杂居的地方。阿来生于阿坝,长于阿坝,阿坝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风土人情、民情风习深深地浸润在阿来的灵魂中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中也出现了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将SPOC融入传统课堂,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以江苏旅游职业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介绍了如何运用SPOC与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微信公众平台  计算机基础是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以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期刊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本文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分析,结合笔者参与的县级电大——桐乡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困难、体会等,从“团结协作,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以及“丰富建设类型,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对全方位建设桐乡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 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育人目标的实现  校园文化活动是电大育人的
期刊
摘 要:体育课程是开展体育日常教学的载体。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是体育课程三个重要的有机构成。其中,校本课程由于更具地方体育文化特色,更加关注本校学生体育教学实际而受到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本文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及其“以生为本,分层教学”的开发指南和定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课程开发;分层教学;体育教学  一、引言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完善必须要同时具备如下特征:针对性、实用性和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