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1
作为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智慧地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教育是心灵的工程,要用心付出,执着追求,才会收获真心与快乐。有位教育家说,世界上最易碎的不是瓷器,而是人的心灵,尤其是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是最敏感的,那怎样的关注和爱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呢?这需要我们老师的教育机智和技巧。
我有这样一件真实的案例,那是2012年快要中考前的一节复习课上。我得了重感冒,声音喑哑,暂时没法上课。可是,要赶教学进度,时间紧迫,怎么办呢?反正是评讲英语考试试卷,我就让英语科代表上讲台评讲,我旁听把关。课代表接受任务后,准备很充分,评讲时,从题目的分析、讲解、公布答案,异常清晰,时而在黑板上板书,时而在电子白板上书写,让我都止不住暗暗称赞。
瞧,这男孩还抽问。被点名的学生是班上有名的“走神”(他在课堂上注意力老不集中,是老师们课堂上重点关注的对象。班主任老师有一次无意中点评说“你思想走哪儿去了”,从此便有了“走神”这个绰号。),站起来自然“又不知走哪儿去了”,一脸的无奈,大眼睛眨巴着望着科代表,无声的课堂僵持了大概10秒钟。
英语科代表:“从你真诚的眼神里,我已经看到了答案,请坐。”
“走神”:“谢谢!”多善解人意的孩子,智慧的回答化解了同学的尴尬,换来同学真诚的谢意,点评的、道谢的语气语调多真实、多自然,这和谐的课堂使教学收到了预设以外的精彩!
第二天下午数学课,无独有偶,老师也抽到“走神”,同样的僵持,老师就展示出教师的权威,开始“政治课”讲述:上课不认真是多么不对,中考有多重要,两分钟思想教育后,老师觉得差不多了,得让“走神”坐下,继续上课,“走神”突然说话了:“您就不能从我的眼睛里看到答案吗?”倏地坐下去。部分学生“哄”就笑了……
这是怎么了?眼前的阳光灿烂得有点晃眼,教室里坐着那个一脸无奈、期待老师从他眼睛看到答案的男孩子;还有几十个天真无邪,渴求知识的学生……如果仅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从严要求,提高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这难道就不是爱吗?老师有什么错?可是,细细回想这件事,站在学生的角度,我们再也无法理直气壮了。
扪心自问,作为案例中的数学老师,算得上一“严师”,教育实际中,像这样的“严师”应该很多的。“严师出高徒”这句话,被不少学生、家长和教育界同行奉为至理名言。人们认为这样的“严”不就是“爱”吗?现实中用这样的“爱”的确成就了不少的人才,可是为了这份“爱”,对学生板着脸,不对就指责,让学生无法亲近。许多老师不懂得尊重学生,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严厉的面孔使得师生间出现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案例中的老师就有意强化这一点,课堂上教育“走神”,目的是要让所有学生知道:学生就是学生,老师就是老师,绝不含糊。部分老师头脑中,“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封建师徒伦常意识依旧残存,认为老师都高一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崇尚所谓的听话教育,往往无视自己的声色俱厉而不允许学生的不敬,似乎只有这样做才能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居高临下的爱,让学生产生敬畏的心理,批评学生使其懼怕。这严厉爱,淤塞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之路,划开了师生之间情感之痕。
这份严厉的“爱”表现为对学生严格要求脱离实际,要求过高。案例中“走神”明明就注意力不集中,要求其回答出课堂上的问题,现实吗?这份严厉的“爱”表现为讲究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规章办事。案例中“走神”应该接受过各学科老师的“风雨洗礼”,既然已到了九年级,任课老师间必然有交流沟通,老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爱”的表现吗?是智者的表现吗?
有位哲学家曾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技巧和策略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然而在诸多因素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爱”的教育——这是教育的起点和核心。的确,“爱”的教育没有错,可是,教育面对的是不同的生命个体,学习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心理素质不同,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生命个体,我们用统一的内容,统一的版本去爱,那就的背离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智慧的爱。
智慧的爱才能架起师生和谐沟通的桥梁。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信任老师,亲近老师。学生往往是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他的课。案例中的英语课代表智慧的回答值得我们反思,在教育中用智慧的爱,让学生感受到信任和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要学好这位教师所教的课。
智慧的爱需要教师要解放思想,帮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信念。自信心和信念是学生学习提高,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念,常常鼓励、赞美学生。案例中的英语科代表回答中“真诚”一词,多么巧妙。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不着痕迹的表扬,用他们身上的长处去克服他们的缺点。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另一片天地。究竟什么是智慧课堂呢?我的感悟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灵性的,有思维自由的,有思维深度与广度的,有文化品味的,于人的终身发展受益无穷的课堂。智慧课堂的教育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
智慧课堂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启迪学生终生受用的智慧,追求智慧的课堂,是很多优秀教师的毕生追求。智慧,人的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智慧可以让人深刻、理性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智慧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遗传智慧与获得智慧、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直观与思维、意向与认识、情感与理性、道德与美感、智力与非智力、显意识与潜意识、已具有的智慧与智慧潜能等等众多要素。
教育,不是工厂的流水线,而是智慧地和心灵打交道的艺术。作为教师应该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特别是有学困的孩子,用爱心和耐心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扬起生活的风帆。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不应单单是学生的成绩,也不是个人荣誉,而是学生打心底对你的信任与爱戴,这才是当老师的最大幸福!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起点和基础。作为一名教师,心中不但对学生要有真爱,更要学会把爱当作艺术一样来经营。
没有智慧的爱是肤浅的,没有智慧的爱是琐碎的,没有智慧的爱是平庸的。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说:智慧是一种整体品质,它在情景中诞生和表现,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敏感和顿悟为核心,以机智为主要表现形式,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结合赋予它底蕴和张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用智慧的爱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的风采。
作为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智慧地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教育是心灵的工程,要用心付出,执着追求,才会收获真心与快乐。有位教育家说,世界上最易碎的不是瓷器,而是人的心灵,尤其是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是最敏感的,那怎样的关注和爱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呢?这需要我们老师的教育机智和技巧。
我有这样一件真实的案例,那是2012年快要中考前的一节复习课上。我得了重感冒,声音喑哑,暂时没法上课。可是,要赶教学进度,时间紧迫,怎么办呢?反正是评讲英语考试试卷,我就让英语科代表上讲台评讲,我旁听把关。课代表接受任务后,准备很充分,评讲时,从题目的分析、讲解、公布答案,异常清晰,时而在黑板上板书,时而在电子白板上书写,让我都止不住暗暗称赞。
瞧,这男孩还抽问。被点名的学生是班上有名的“走神”(他在课堂上注意力老不集中,是老师们课堂上重点关注的对象。班主任老师有一次无意中点评说“你思想走哪儿去了”,从此便有了“走神”这个绰号。),站起来自然“又不知走哪儿去了”,一脸的无奈,大眼睛眨巴着望着科代表,无声的课堂僵持了大概10秒钟。
英语科代表:“从你真诚的眼神里,我已经看到了答案,请坐。”
“走神”:“谢谢!”多善解人意的孩子,智慧的回答化解了同学的尴尬,换来同学真诚的谢意,点评的、道谢的语气语调多真实、多自然,这和谐的课堂使教学收到了预设以外的精彩!
第二天下午数学课,无独有偶,老师也抽到“走神”,同样的僵持,老师就展示出教师的权威,开始“政治课”讲述:上课不认真是多么不对,中考有多重要,两分钟思想教育后,老师觉得差不多了,得让“走神”坐下,继续上课,“走神”突然说话了:“您就不能从我的眼睛里看到答案吗?”倏地坐下去。部分学生“哄”就笑了……
这是怎么了?眼前的阳光灿烂得有点晃眼,教室里坐着那个一脸无奈、期待老师从他眼睛看到答案的男孩子;还有几十个天真无邪,渴求知识的学生……如果仅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从严要求,提高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这难道就不是爱吗?老师有什么错?可是,细细回想这件事,站在学生的角度,我们再也无法理直气壮了。
扪心自问,作为案例中的数学老师,算得上一“严师”,教育实际中,像这样的“严师”应该很多的。“严师出高徒”这句话,被不少学生、家长和教育界同行奉为至理名言。人们认为这样的“严”不就是“爱”吗?现实中用这样的“爱”的确成就了不少的人才,可是为了这份“爱”,对学生板着脸,不对就指责,让学生无法亲近。许多老师不懂得尊重学生,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严厉的面孔使得师生间出现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案例中的老师就有意强化这一点,课堂上教育“走神”,目的是要让所有学生知道:学生就是学生,老师就是老师,绝不含糊。部分老师头脑中,“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封建师徒伦常意识依旧残存,认为老师都高一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崇尚所谓的听话教育,往往无视自己的声色俱厉而不允许学生的不敬,似乎只有这样做才能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居高临下的爱,让学生产生敬畏的心理,批评学生使其懼怕。这严厉爱,淤塞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之路,划开了师生之间情感之痕。
这份严厉的“爱”表现为对学生严格要求脱离实际,要求过高。案例中“走神”明明就注意力不集中,要求其回答出课堂上的问题,现实吗?这份严厉的“爱”表现为讲究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规章办事。案例中“走神”应该接受过各学科老师的“风雨洗礼”,既然已到了九年级,任课老师间必然有交流沟通,老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爱”的表现吗?是智者的表现吗?
有位哲学家曾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技巧和策略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然而在诸多因素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爱”的教育——这是教育的起点和核心。的确,“爱”的教育没有错,可是,教育面对的是不同的生命个体,学习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心理素质不同,面对这些千差万别的生命个体,我们用统一的内容,统一的版本去爱,那就的背离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智慧的爱。
智慧的爱才能架起师生和谐沟通的桥梁。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信任老师,亲近老师。学生往往是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他的课。案例中的英语课代表智慧的回答值得我们反思,在教育中用智慧的爱,让学生感受到信任和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要学好这位教师所教的课。
智慧的爱需要教师要解放思想,帮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信念。自信心和信念是学生学习提高,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念,常常鼓励、赞美学生。案例中的英语科代表回答中“真诚”一词,多么巧妙。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不着痕迹的表扬,用他们身上的长处去克服他们的缺点。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另一片天地。究竟什么是智慧课堂呢?我的感悟就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充满灵性的,有思维自由的,有思维深度与广度的,有文化品味的,于人的终身发展受益无穷的课堂。智慧课堂的教育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
智慧课堂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启迪学生终生受用的智慧,追求智慧的课堂,是很多优秀教师的毕生追求。智慧,人的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智慧可以让人深刻、理性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智慧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遗传智慧与获得智慧、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直观与思维、意向与认识、情感与理性、道德与美感、智力与非智力、显意识与潜意识、已具有的智慧与智慧潜能等等众多要素。
教育,不是工厂的流水线,而是智慧地和心灵打交道的艺术。作为教师应该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特别是有学困的孩子,用爱心和耐心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扬起生活的风帆。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不应单单是学生的成绩,也不是个人荣誉,而是学生打心底对你的信任与爱戴,这才是当老师的最大幸福!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起点和基础。作为一名教师,心中不但对学生要有真爱,更要学会把爱当作艺术一样来经营。
没有智慧的爱是肤浅的,没有智慧的爱是琐碎的,没有智慧的爱是平庸的。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说:智慧是一种整体品质,它在情景中诞生和表现,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敏感和顿悟为核心,以机智为主要表现形式,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结合赋予它底蕴和张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用智慧的爱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