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英国加入亚投行的动因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声明一经发出,就引起世界哗然,这一举动引起西方世界舆论哗然。对此,中国表示热烈欢迎。作为盟友的美国第一次公开对英国提出异议,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并指责英国为了追求短期商业利益,放弃长期战略考虑和亲密盟友间的团结一致。一直以英国为风向标的欧盟其他国家也因此陷入了骚动。这是核心区的西方重要大国第一次主动屈身加入边缘区国家主导的区域性多边机制。这反映出中国正在从“边缘区”逐步“核心化”。
  [关键词]亚投行;英国;多米诺骨牌;区域性多边机制
  [中图分类号]D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09-0029-03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可谓是新兴大国对国际金融旧秩序的又一次发难。在2015年3月12日之前,几乎所有国家都以为,亚投行创始会员国的扩容只是一部还没开始就能猜到结局的样板戏,却没想到最后演变成了一部跌宕起伏的反转大戏,特别是在英国向亚投行伸出橄榄枝而使整个戏文达到高潮。英国的带头加入就像多米诺骨牌中第一张倒下的骨牌一样,引发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反应:德国、法国、意大利紧随其后,紧接着北欧一些国家也如期而至。同时,这让原本迫于压力犹豫不决的韩国和澳大利亚也下定了决心要来一次说加就加的“任性”,俄罗斯、埃及和瑞典也在最后一刻搭上了这班列车。短短的两周时间,亚投行从一个地区性多边开发机构似乎一跃成为一个若隐若现的“中国版世界银行”。这不仅令一度冷眼旁观的看客——美国措手不及,就连一手策划该戏的导演——中国都始料未及。这一惊天逆转令整个世界都惊呆了。
  面对如此反转的剧情,大家不禁会问是什么原因促使英国不顾美国旧主的压力抛却西方核心大国的傲气加入由东方国家主导的游戏之中?更重要的是,从日不落帝国主导世界的规则制定者,到20世纪美国霸权体系的亲密支持者,再到21世纪摇身一变成为中国国际新倡议的积极响应者,英国在这一次的权力转移过程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一、英国在历史十字路口上的抉择
  纵观历史,英国曾经两次被历史推向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上,一次是在18世纪初期,另一次则在20世纪中期。同样是重大的历史抉择,但每一次英国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18世纪的英国在工业革命的洗礼下迸发出勃勃生机,迅速成长的手工业和工业为英国打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成功的资产阶级改革为英国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强大的海军为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贡献良多。然而,彼时世界霸主的桂冠仍属于依靠商业和运输业起家的荷兰,只是这个仅仅称霸不足半个世纪的年轻霸主在王座上早已坐立不安。过度依赖外界的经济和各行其是的地方政权,使荷兰处处受制于人,与西班牙、英国的多场战争将国内的财富消耗得所剩无几,只剩下表面尚显荣耀的空壳。对照日渐衰落的霸主,作为新兴的崛起国,英国显得是如此的活力四射,它是继续甘于人下还是奋起挑战霸权呢?第一次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英国没有丝毫的犹豫,它干脆果决地选择了挑战。其实这个答案早在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时就已经注定,即使那时它还没有完全长成,而荷兰尚在霸权顶峰,它便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所以,这次的抉择是历史的必然,也造就了日不落帝国长达近两百年的辉煌。
  再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两百年后的20世纪。历史总是轮回往复,没有谁能在世界霸主的位置上永远屹立不倒,英国这一次站在了当年荷兰的位置上。作为一个衰落的霸主,它的生机早已无影无踪,日不落帝国的荣耀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最终化为泡影,只剩下英雄迟暮。面对如雄鹰展翅一般的美国,留给霸权衰落的英国同样有两个选择,一是选择和过去的西班牙、荷兰一样,用一场倾其所有的战争殊死一搏,以战争为笔为霸权的转移添上最后的浓墨重彩,然后永远沉寂;另一个则是打破历史的魔咒,抛却名存实亡的霸主光环,用和平的权力转移换取国家实力的保存,保留大国的一席之地,为再次腾飞积蓄力量。英国最终选择了后者,坚定地与美国站在一起,参与布雷顿森林会议,协助新霸主拟定新的世界秩序。这一抉择明智却无奈,但历史证明这是正确的,正是这一屈尊于美利坚的和平让位使得英国在“美国世纪”依然保持了举足轻重的大国地位。
  前两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无论是作为新兴挑战国抑或是衰落霸权国,英国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历史给予了其极高的评价和丰厚的奖赏。而第三次的十字路口,英国不是参与争霸的任何一方,但它的角色仍然不可小觑,作为一股重要的势力,它的这次抉择可能会撼动世界的格局。如果说历史在前两次抉择中给予了英国有关如何抉择的众多提示,使之对自己的选择信心满满、毫无犹豫;而这一次历史选择袖手旁观,英国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凭借自己的判断做出了抉择——选择加入中国倡导的亚投行。
  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国际政治从一开始就充斥着权力与利益的追逐。正如英国前首相帕麦斯顿的经典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一直被奉为英国乃至世界各国外交的立国之本。英国不惜以惹怒美国为代价,申请加入亚投行,其最重要的原因必然是有利于英国的国家利益。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这一点上直言不讳,他说“这么做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因为亚洲经济增长比较快,英国要搭上顺风车。”而直接推动英国加入亚投行的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从一个重商主义者的视角来看待中英关系,即使他认为美国或许仍是英国的重要盟友,但中国身为世界经济生力军的光环,吸引着经济一蹶不振的英国。
  从地缘经济的角度考虑,英国加入亚投行,一方面资本雄厚的英国急切寻找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在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乏力的情况下,亚洲作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非常庞大。与此同时,现有国际金融秩序存在“断档”现象,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标准高、附加条件多”,无法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因此,亚投行成为英国最好的选择。另一方面,近年来,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断受到来自法兰克福、卢森堡等其他中心的挑战。英国作为第一个递出申请的西方大国,向中国展示其善意和诚意,并希望伦敦成为亚投行欧洲分部的首选之地。这将巩固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益。   美国等少数几个西方国家认为,亚投行将挑战世界银行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地位,冲击以美国为首的现存国际金融秩序。为了寻求新的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点、确保自身在未来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的金融话语权,英国毅然加入亚投行,成为创始会员国,参加亚投行的建章立制。
  三、吃欧债危机一亏,便长亚投行一智
  2009年源于希腊的一场主权债务危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欧洲,即使远离欧洲大陆的英国也未能幸免于难,这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后对于欧洲经济的又一沉重打击。欧债危机的阴霾至今仍未消散,欧洲经济仍未走出低迷。但凡事都有福祸相依的两面性,欧洲人在这场危机中虽然遭受到巨大的苦难,但透过危机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世界权力格局的变动以及中美权力此消彼长的转换。
  追溯欧债危机的深层原因,除了欧盟的制度缺陷、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欧洲国内政治诱因等内部因素以外,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把这场危机的矛头指向了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M.Reinhart)认为,美国政府为解决银行业次贷危机而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诱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蝴蝶效应”,从而造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章玉贵教授同样认为,美国不会允许其他国家挑战其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于是将发端于本国的次贷危机通过极为畅通的美欧金融传导机制很快传导至欧洲,并产生了“达尔文主义”式冲击——欧债危机爆发。中国人民大学的王汉儒教授也认为,美国的“民主超载”孕育了当前“美元为主,欧元为辅”的非均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并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种传导机制,放大了欧洲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最终造成了欧债危机。
  相较而言,中国却积极主动帮助欧洲从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潭中挣脱出来。中国政府高层多次明确表示支持欧洲摆脱危机。面对投资者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之时的撤资潮,唯有中国反其道而行之,一直在增持欧洲债券,体现出自身作为国际金融市场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形象。大量中国资金进入受灾严重的外围国家。德意志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对欧投资存量增长四倍,达到近280亿欧元。一份中国自2005年-2014年的对欧投资和协议的分布图表,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对欧投资范围的广泛性和投资领域的全面性。
  


  而反观美国,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危机之初承诺“美国已经准备好介入并帮助欧洲解决债务危机”,但这个承诺一经提出就遭到了美国民众及共和党的强烈反对。美国华尔街日报为此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美国该如何救助欧洲,答案是向其说‘不’》的文章以反对支援欧洲。其中原因不难推测,无外乎美国经济自身也不容乐观,财政赤字持续攀升,经济改革迫在眉睫,对欧洲也是爱莫能助,已无力给予欧洲更多的支持了。鉴于中美两国在欧债危机中的鲜明比照,英国充分了解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本国和欧洲的战略重要性。
  除了“国家利益的驱动”和“欧债危机的启示”这两个原因以外,其他的一些因素也对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逼迫欧洲盟友出让自己手中的IMF投票权给中国,也给美英关系乃至美欧关系埋下隐患。此外,选举政治因素发挥了作用。当前,英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大选”,作为最有潜力的下一任首相的候选人,英国现任首相卡梅伦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决定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拉票动机跃然纸上。加入亚投行将为英国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拉动就业,同时巩固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利于为英国民众带来更多的利益。与此同时,卡梅伦通过申请加入亚投行来展现自己减少英国对美过度依赖的决心和手段,顺应选民的偏好、赢得选民的好感。正是在这些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英国最终在这次的历史十字路口中走向了中国的一方。
  英国在所有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创始会员国和国际金融新旧秩序的变换中担负着极其重要和特别的角色。英国的加入增加了亚投行的国际合法性和国际地位。就连之前态度不置可否的世界银行行长也欢迎亚投行成为发展领域的一个“重量级新成员”,并要与之展开合作。中国应当审时度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英国在新旧金融秩序对接和调节中美双边关系的积极作用。另外,英国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对于亚投行和中国来说都是一笔丰厚的财富。作为老牌发达经济体,英国拥有成熟的参与多边开发银行的运营经验,拥有相关人才及智力支持,共商共建亚投行,可以弥补亚投行在此方面的不足,为亚投行的运营保驾护航。但同时,中国必须警惕和防范英国可能充当美国的“打手”,确保新兴机制的平稳运行。
  责任编辑  宋桂祝
其他文献
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方“安全研究”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方兴未艾的学术论战,不同的学术范式之间主要对安全研究的主体、层次及趋向乃至“安全”本身的定义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
你跟我说某个人多么优秀多么出色,我可能还不感兴趣,但如果说到他有个不一样的特质,我就兴致盎然,因为这些才是可以学习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门罗是个家庭主妇,人到中年才开
武夫牛,1938年生,山西榆次王村人。1961年参加国防科研工作,三次立战功,四次获嘉奖,工作成绩卓著。曾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和表彰。  1986年3月28日,距昆明35公里安宁县青龙山发生了一起重大山火。这天武夫牛所在海军5002工厂正值休息日。上午,8点30分左右,厂区喇叭突然响起了“后山起火了,赶快救火”的呼叫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部团级军官、该厂军代表室的副总军代表兼党支
期刊
在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后的几天里,华国锋主持召开几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一系列的决定,并同时研究了解决上海问题的方针。  华国锋说:对犯错误的同志,一要看,二要帮  1976年10月6日晚,华国锋在抓捕“四人帮”之后,驱车来到玉泉山8号楼叶剑英的住地。晚10时30分,华国锋挽着叶剑英的手,一起走进了会议室。参加政治局会议的共11人。政治局委员有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陈锡联、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领导,这是历史的基本结论,也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基本政治逻辑;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关键在党的建设,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的基本逻辑;越是在重要历史关头、局面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加强调重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面对“四风”与腐败等党建突出问
1923年冬,中国共产党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以下简称特支)成立了。曹蕴真任书记,徐梦周任宣传委员,鲁平阶任组织委员,特支直属党中央领导。小甸集特支,是安徽最早成立的农村党支部,小甸集也成为在偏僻的安徽农村中党的火炬最早点燃、党的旗帜最早举起的地方,在我党早期革命史中占有浓墨重彩的一页。  小甸集特别支部成立  寿县瓦埠湖东南的小甸镇,因古代金瓦埠至合肥驿道上的小店而得名,明末清初演称小甸集。20世
随着空调行业的不断发展,空调系统的种类逐日增多,如螺杆机、离心机、溴化锂、多联机、水地源热泵等.近年来,多联机以其节能性、舒适性、便利性以及可靠性等诸多特点,在国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财政建设资金的不足,建设性预算赤字的扩大,成为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涉及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不少。除了提出逐步取消医院的行政级别外,专门强调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实际上,自十八大以来,医疗卫生界的多项改革措施已陆续出台。就医师多点执业来看,随着《医师多点执业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医生多点执业成为可能。其他重要的改革举措还有:全面铺开基层医疗机构“零差率”药品销售,为取消“以药补
遵义,北倚娄山,南濒乌江,西南环青山,东北枕湘水,地势险要雄伟,为黔北第一重镇、贵州第二大城。红军在行进到离遵义城还有二三公里的地方,前边传下命令:整理军容风纪,准备进城,大家都摔掉了手中的棍子,搓掉了身上的泥巴,有的还换上了新衣服。经过这番整理,部队显得更加威武,排着整齐的队伍继续前进。  1月9日当晚,红军总司令部进驻遵义老城枇杷桥原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公馆,朱德和周恩来率红军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