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什么是有效教学时间?就是除去学生一无所获、白白浪费的时间外,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形成、个性发展、修养提高起真正作用的时间。
一堂好课,必然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般而言,输出的信息量越多,课堂效率越高。不过这个“多”应以学生的接受度来定。打个比方说,输出量为100,那么只要70%的学生接收到70%的信息,就算是一堂效率比较高的课。
音乐教学在众多课程中,固守着自己的阵地,并以“润物细无声”之势丰富着学生的思想,提升着音乐的涵养。但必须面对的是,音乐课堂的时间设置要远远少于其他学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更好地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是很多同行深思的问题。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既是“老生常谈”,却又“常见常新”。
笔者认为打造一堂高效的音乐课堂,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道”,就是上课的素材与底蕴;一是“术”,就是上课的技巧与方法。“道”是教师自身的知识与素养,好比是做饭所需的米,无“道”则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术”是教师根据课程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与体验实践,好比是做饭的方法,没有好的厨艺,白玉般的米粒也可能煮成黑炭般的食物。一堂高效的音乐课堂,就是一锅香气四溢的白米饭,让人垂涎欲滴。
一、“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一名教师,最难堪的瞬间就是回答不出学生的提问。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保持渠水之清透,教师要避免“吃老本”,时时更新教育观念,输送教育营养,以求提升课堂效率。
1. 团队交流——“一枝独秀”变“满园芬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加强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加深深度,还可以拓展宽度。这种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加强互相交流,以各教育集团总校为基地,以同行间“研讨”“磨课”“同课异构”“二次备课”为主要形式的自我提升方式,效果十分明显。它使得教师能深层次地挖掘教材,高质量地备课上课,有针对的教学反思,极大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令课堂效率大为提升。
2. 课题研究——“浅尝辄止”变“术业专攻”。
课题研究无疑是挖掘学科深度的有效措施,是教师学科底蕴的源泉。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处处体现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与音乐能力。除了对专业的各项能力有严格要求外,还需要教师对本学科教学做一些更深层次的剖析和挖掘。
选定一个课题,收集和初探相关资料,制定个人研究计划,积极参与课题组交流活动,结合自身实践进行现象分析和理论分析,撰写个人心得及子课题分析报告,整理归纳收集材料,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课题开展的始末,就是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高效提升的过程。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得酝“道”:集个人专攻,融百家之长,将多方知识整合,提炼课堂需求的有效元素,完美融合到教学中,在有限时间里达到最佳接收量。
八年级上册“歌唱美丽的家乡”涉及苗族飞歌。为了对所授内容做到胸中有丘壑,我翻阅了大量资料,领略了苗族聚居地的醉人风光,翻阅了苗族丰富的风土人情,欣赏了苗族独特的衣着服饰,这一切都为“飞歌”的讲授做好铺垫。授课时,当苗族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的美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时,他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飞歌”宽广自由、悠扬起伏的特色。
博览群书,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和理论水平,这就是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
二、“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课堂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音乐课也是如此。大部分初中生活泼好动,他们求知欲旺盛、模仿力强,但持久的关注度仍比较差。因此,宽松、和谐、灵动、情趣的课堂,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怎样打造一堂引人入胜的高效课堂?个人认为“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尤为重要。下面以八年级“垄上行”为例,说说三个环节酿造高效课堂。
1. 新颖巧妙的开头。
备“垄上行”这课时,我把课题定为“秋天的歌”,打造的基调是温暖。结合学科特点,在授课初就独唱了一段“在希望的田野上”。然后在张张秋意浓浓的图片里,缓缓道来: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捧起收获的欢乐:稻麦金黄,硕果垂枝;人民欢畅,秋歌四扬。这样,一种诗意的画面就出现在学生面前,激起浓浓的求知欲望。
2. 承上启下的衔接。
音乐课的教学中,新旧知识、上下环节,若都能适当衔接,那课堂教学则倍加流畅。教师要挖掘教材,找出新知旧知、上环下节之间的联系,选择恰当的方法、精美的语言作出过渡和引导,从而使课堂教学保持整体和贯通。
在设计歌曲教学“垄上行”与音乐欣赏“蒲公英在秋风中微笑”时,我巧妙使用自己比较擅长的语言组织能力,打造绝美画意:我从垄上走过,垄上一片秋色,枝头树叶金黄,风来声瑟瑟,吹来蒲公英几朵。那淡黄色的小花,飘啊飘,蒲公英在秋风中微笑。请欣赏……
动人的语言,巧妙的衔接,唯美的画面,深深打动学生的心,课堂效率可想而知。
3. 生动全面的结尾。
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浓缩精华的结尾则是画龙点睛。好的结尾,既可以温习课堂的重点,又可以将课堂的内涵升华。在“秋天的歌”的结尾,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加以连贯,用一组排比句,画龙点睛,“言已尽而意无穷”。
“道”与“术”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很多时候明明有一肚子的好货,却因没有掌握较好的“卸货”之术,就会导致一节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的诞生;而反之,即使有精彩的上课技巧与技能,却因为内容的贫瘠,而显得空洞无力,用一句俗语就是“绣花枕头稻草心”。
打造高效音乐课堂,需要教師更多的底蕴,更多的付出。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让他们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驰骋!
(作者为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教师)
一堂好课,必然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般而言,输出的信息量越多,课堂效率越高。不过这个“多”应以学生的接受度来定。打个比方说,输出量为100,那么只要70%的学生接收到70%的信息,就算是一堂效率比较高的课。
音乐教学在众多课程中,固守着自己的阵地,并以“润物细无声”之势丰富着学生的思想,提升着音乐的涵养。但必须面对的是,音乐课堂的时间设置要远远少于其他学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更好地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是很多同行深思的问题。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既是“老生常谈”,却又“常见常新”。
笔者认为打造一堂高效的音乐课堂,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道”,就是上课的素材与底蕴;一是“术”,就是上课的技巧与方法。“道”是教师自身的知识与素养,好比是做饭所需的米,无“道”则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术”是教师根据课程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与体验实践,好比是做饭的方法,没有好的厨艺,白玉般的米粒也可能煮成黑炭般的食物。一堂高效的音乐课堂,就是一锅香气四溢的白米饭,让人垂涎欲滴。
一、“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一名教师,最难堪的瞬间就是回答不出学生的提问。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保持渠水之清透,教师要避免“吃老本”,时时更新教育观念,输送教育营养,以求提升课堂效率。
1. 团队交流——“一枝独秀”变“满园芬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加强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加深深度,还可以拓展宽度。这种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加强互相交流,以各教育集团总校为基地,以同行间“研讨”“磨课”“同课异构”“二次备课”为主要形式的自我提升方式,效果十分明显。它使得教师能深层次地挖掘教材,高质量地备课上课,有针对的教学反思,极大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令课堂效率大为提升。
2. 课题研究——“浅尝辄止”变“术业专攻”。
课题研究无疑是挖掘学科深度的有效措施,是教师学科底蕴的源泉。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处处体现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与音乐能力。除了对专业的各项能力有严格要求外,还需要教师对本学科教学做一些更深层次的剖析和挖掘。
选定一个课题,收集和初探相关资料,制定个人研究计划,积极参与课题组交流活动,结合自身实践进行现象分析和理论分析,撰写个人心得及子课题分析报告,整理归纳收集材料,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课题开展的始末,就是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高效提升的过程。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得酝“道”:集个人专攻,融百家之长,将多方知识整合,提炼课堂需求的有效元素,完美融合到教学中,在有限时间里达到最佳接收量。
八年级上册“歌唱美丽的家乡”涉及苗族飞歌。为了对所授内容做到胸中有丘壑,我翻阅了大量资料,领略了苗族聚居地的醉人风光,翻阅了苗族丰富的风土人情,欣赏了苗族独特的衣着服饰,这一切都为“飞歌”的讲授做好铺垫。授课时,当苗族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的美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时,他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飞歌”宽广自由、悠扬起伏的特色。
博览群书,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和理论水平,这就是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
二、“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课堂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音乐课也是如此。大部分初中生活泼好动,他们求知欲旺盛、模仿力强,但持久的关注度仍比较差。因此,宽松、和谐、灵动、情趣的课堂,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怎样打造一堂引人入胜的高效课堂?个人认为“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尤为重要。下面以八年级“垄上行”为例,说说三个环节酿造高效课堂。
1. 新颖巧妙的开头。
备“垄上行”这课时,我把课题定为“秋天的歌”,打造的基调是温暖。结合学科特点,在授课初就独唱了一段“在希望的田野上”。然后在张张秋意浓浓的图片里,缓缓道来: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捧起收获的欢乐:稻麦金黄,硕果垂枝;人民欢畅,秋歌四扬。这样,一种诗意的画面就出现在学生面前,激起浓浓的求知欲望。
2. 承上启下的衔接。
音乐课的教学中,新旧知识、上下环节,若都能适当衔接,那课堂教学则倍加流畅。教师要挖掘教材,找出新知旧知、上环下节之间的联系,选择恰当的方法、精美的语言作出过渡和引导,从而使课堂教学保持整体和贯通。
在设计歌曲教学“垄上行”与音乐欣赏“蒲公英在秋风中微笑”时,我巧妙使用自己比较擅长的语言组织能力,打造绝美画意:我从垄上走过,垄上一片秋色,枝头树叶金黄,风来声瑟瑟,吹来蒲公英几朵。那淡黄色的小花,飘啊飘,蒲公英在秋风中微笑。请欣赏……
动人的语言,巧妙的衔接,唯美的画面,深深打动学生的心,课堂效率可想而知。
3. 生动全面的结尾。
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浓缩精华的结尾则是画龙点睛。好的结尾,既可以温习课堂的重点,又可以将课堂的内涵升华。在“秋天的歌”的结尾,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加以连贯,用一组排比句,画龙点睛,“言已尽而意无穷”。
“道”与“术”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很多时候明明有一肚子的好货,却因没有掌握较好的“卸货”之术,就会导致一节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的诞生;而反之,即使有精彩的上课技巧与技能,却因为内容的贫瘠,而显得空洞无力,用一句俗语就是“绣花枕头稻草心”。
打造高效音乐课堂,需要教師更多的底蕴,更多的付出。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让他们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驰骋!
(作者为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