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是连绵的山峦,其中一座叫雾山。雾山脚下有一所“小不点”小学,学生加老师才一百多人。
不知从哪天起,这里出现一件奇事。每当放晚学的钟声一响,就有近一半的学生一股劲儿地往山上冲。他们到了巅峰,就踮起脚,伸长脖子,拼尽吃奶的力气,高声呼喊:
“阿妈——阿妈——阿妈——”
…………
那稚嫩的、清脆的、嘶哑的声音,就从一个个不同的小小的喉咙里呼出,然后穿越莽莽森林,撞击着悬崖峭壁,久久地回响在沟壑、山峦之中……
最初,每当放晚学的时候,只是一个学生冲上山峰去。他叫山崽,名字涂抹着浓浓的山乡色彩。山崽虽然八岁了,却仍然是学校里最低那个年级的学生。山崽还没满两岁,爸爸上山打柴时,惨死在毒蛇的袭击之下。为了奶奶和山崽的生活,妈妈含着辛酸的泪水,把山崽塞进奶奶的怀里,就登上南下的火车,到遥远的城市打工去了。
此后,妈妈只是每月给家里汇款——那只是一丁点儿钱,仅够山崽和奶奶糊口。而妈妈就一直没回过家。妈妈也多次回信,说要回来看看山崽和奶奶,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不见妈妈的身影。也许童稚时的山崽只管抚摸妈妈的乳房,只管一味地吮吸着妈妈那来得艰难、断断续续的奶水,却没注意到妈妈的面容。现在,在山崽的脑子里,连妈妈的外貌轮廓都没个影儿,更不要说妈妈的谈吐、性情是怎么样的,有个什么样的印象。
在班里,同学们常常眉飞色舞地描绘着自己妈妈的脸蛋、眼睛、鼻子长得怎么样,淌着口水说起妈妈带他们到小镇去买那些可口的“鸡仔糖”“鲤鱼饼”,还眯着眼睛描述妈妈怎样搂着他们甜甜地入梦乡……每当这样的时刻,山崽就抑制不住对妈妈的思念,心里涌起那撞击着心扉的浪潮,眼里填满了辛酸的泪水……
有什么法子能让妈妈回来?让山崽能见上一面,能叫上一声“阿妈”。那天,山崽情不自禁地问了奶奶。奶奶正在忙着喂养鸡,就随口说:“那你就站在雾山上大声呼喊呗。妈妈听到你的声音,也许就会回来……”
“阿妈——”这一声呼喊,不知压抑在山崽的心里已多久了,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环境,找不到机会,所以始终没有释放出来。奶奶这么一说,也不管奶奶说的话是真是假,山崽都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这天放晚学的钟声一响,山崽就飞出教室,往学校背后那雾山的山顶冲上去。过去,他登上雾山,总要歇好几次。可今天他一次也不停,一秒也不歇,就一股劲儿地冲到了高耸的峰顶。于是,那心中积压已久的呼唤,就像火山爆发的岩浆那样,猛地喷发了出来:
“阿妈——阿妈——阿妈——”
…………
稚嫩的呼喊声向莽莽的森林冲去,向高山峻岭冲去,向悬崖峭壁冲去……
可是,山崽没有听到妈妈的应答声,而只听到他自己呼喊的回音“阿妈——”“阿妈——”。那音调中蕴含着几分凄怆,有时还伴随着丝丝的抽泣。
山崽的呼喊声,不知妈妈是否听到,却被一些同学听到了,引起了他们的共鸣。第二天,山崽班上的石头也加入了呼喊的行列。石头四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双双到老远老远的城市打工去了。因为他的祖父母去世得早,他便被爸妈送到姥姥家里。开始那年,邮递员叔叔经常送来汇款单,笑眯眯地对他说:“你爸妈给你寄钱回来了。”那时的石头,总是在心里自豪地说:“阿爸阿妈真了不起!”那年春节,爸妈还回来过年,给他带回了时髦的衣服、新奇的玩具。石頭呀,脸蛋儿荡起浅浅的笑靥,拍着手嚷:“阿爸阿妈好,阿爸阿妈真好!”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不久,风云突变,石头的爸爸变坏了,总是往赌场那儿蹲,后来就干起偷窃抢劫的事儿,再后来就进了那石墙高筑、铁丝网封闭的屋子。妈妈一气之下跟爸爸离婚了。从此,妈妈虽然还是给石头和姥姥寄来些钱,但再也没有回过家,连电话也不打。石头想着妈妈,有时坐在门前的那块大石上,托着腮帮想妈妈;有时跑到村口,伸长脖子向那条通往山外的小路眺望。可妈妈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当他七岁入学时,以为妈妈会回来一趟,可是牵着他的手走进校园的只是步履蹒跚的姥姥。
别说希望妈妈给他多少拥抱,给他多少亲吻,现在他期待的就是能够叫上一声“阿妈”。当他发现山崽的“壮举”时,再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情感,迫不及待地登上那座高山,与山崽并肩而立,齐声呼喊:
“阿妈——阿妈——阿妈——”
…………
两个稚嫩的童声向莽莽的森林冲去,向悬崖峭壁冲去……仍然得不到阿妈的应答。可是两个孩子并没有死心,盼望见到妈妈的渴望反而与日俱增,就像又大又高的柴堆越烧越旺……
每当放晚学的钟声响过,两个孩子依然冲上雾山的巅峰,放声呼喊着“阿妈”“阿妈”……
不知流逝了多少个黄昏。终于,在那一个夕阳染红雾山的时刻,两个孩子在拼尽全力的呼喊中,突然听到了悠长、亲切的应答声:
“哎——”
“孩子——好孩子——”
…………
两个孩子都感到无比的惊奇,耳朵不禁竖了起来。山崽睁着圆溜溜的眼睛问石头:“你听到了吗?”
“听到了!”石头忽闪着晶莹的眼睛回答。
“清清楚楚的,不是做梦吧?”山崽瞪着圆溜溜的眼睛问。
“清清楚楚的,不会是做梦!”石头忽闪着晶莹的眼睛回答。
于是,两个孩子就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听到阿妈的应答了,听到阿妈的应答了!”
当即,两个孩子你紧搂我,我紧搂你,狂喜得抱成一团;两双眼眶里,涌起了滚烫的泪水,飘洒在苍穹中,洒落在山峰上……
当晚,两个孩子凡遇到熟悉的小伙伴,都以激动的声调报告这一惊奇的喜讯:
“我听到阿妈的声音了!”
“我听到阿妈的声音了!”
小伙伴也以惊奇的眼光审视着他们两个:
“你这是想妈想疯了吧!”
“你这是做梦吧!” 两个孩子以毋庸置疑的语调回答:“半点儿也不假,我俩都听得清清楚楚,清清楚楚!”
“不信,你去听听,去听听!”
神话般的消息在学校传播。于是,不仅仅是一年级、二年级,甚至三、四年级的部分留守儿童,都纷纷加入他俩的行列……
于是,每当放晚学的时候,就有四十多个学生站在雾山顶上,高声呼喊:
“阿妈——阿妈——阿妈——”
…………
嘿,真的,真的!山峦沟壑中,传来一声声悠长、亲切的应答声:
“哎——”
“孩子——好孩子——”
…………
孩子们高兴得简直疯起来了,把自己的手帕、帽子、鞋子都抛向天空……
然而,当他们平静下来的时候,却感到不可思议:怎么会有这么令人欢心的事出现呢?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事出现呢?于是,他们带着惊奇去询问老师……
老师们有点吞吞吐吐:“这个嘛……这个嘛……相信迟些时候,会得到解答,会得到解答……”
孩子们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就出在老师们的身上。
山崽和石头登上高山呼喊的事,被他们的班主任杨老师知道了。这位刚踏上教坛的年轻女老师,这位出生在这个贫困山区、从小就失去母亲的杨老师,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对学生的无比同情,驱使着她做出这样一个“创造性”的决策:她充当了山崽的妈妈,也充当了石头的妈妈,把自己那充满情感的回应之声,录进了那个教学用的录音机里……
于是,每当下午最后一节课的钟声一响,山崽和石头向山峰冲刺的时候,杨老师就抱着那台录音机向山崖沟壑飞奔……
于是,在山崽和石头撕心裂肺地呼喊后,有了这充满情感的悠长的回应:
“哎——”
“孩子——好孩子——”
…………
当杨老师的这种行为被两位男老师发现时,他们从杨老师的手里接过了那台录音机。每当下课钟响起,孩子们冲向山峰时,两位男老师就抱着录音机向山崖沟壑飞奔……
消息传到校长的耳里,校长用力地挠着自己那花白的头发,自我叩问:“这可怎么办,怎么办啊……”
他想到了辦法,他让老师们去家访,知道了妈妈们打工的地址,然后一封封地给远方的妈妈们写信。妈妈们知道了自己的孩子在雾山上的呼喊,不禁泪流满面:她们约定一起回老家,给孩子们一个特大的惊喜……
不知从哪天起,这里出现一件奇事。每当放晚学的钟声一响,就有近一半的学生一股劲儿地往山上冲。他们到了巅峰,就踮起脚,伸长脖子,拼尽吃奶的力气,高声呼喊:
“阿妈——阿妈——阿妈——”
…………
那稚嫩的、清脆的、嘶哑的声音,就从一个个不同的小小的喉咙里呼出,然后穿越莽莽森林,撞击着悬崖峭壁,久久地回响在沟壑、山峦之中……
最初,每当放晚学的时候,只是一个学生冲上山峰去。他叫山崽,名字涂抹着浓浓的山乡色彩。山崽虽然八岁了,却仍然是学校里最低那个年级的学生。山崽还没满两岁,爸爸上山打柴时,惨死在毒蛇的袭击之下。为了奶奶和山崽的生活,妈妈含着辛酸的泪水,把山崽塞进奶奶的怀里,就登上南下的火车,到遥远的城市打工去了。
此后,妈妈只是每月给家里汇款——那只是一丁点儿钱,仅够山崽和奶奶糊口。而妈妈就一直没回过家。妈妈也多次回信,说要回来看看山崽和奶奶,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不见妈妈的身影。也许童稚时的山崽只管抚摸妈妈的乳房,只管一味地吮吸着妈妈那来得艰难、断断续续的奶水,却没注意到妈妈的面容。现在,在山崽的脑子里,连妈妈的外貌轮廓都没个影儿,更不要说妈妈的谈吐、性情是怎么样的,有个什么样的印象。
在班里,同学们常常眉飞色舞地描绘着自己妈妈的脸蛋、眼睛、鼻子长得怎么样,淌着口水说起妈妈带他们到小镇去买那些可口的“鸡仔糖”“鲤鱼饼”,还眯着眼睛描述妈妈怎样搂着他们甜甜地入梦乡……每当这样的时刻,山崽就抑制不住对妈妈的思念,心里涌起那撞击着心扉的浪潮,眼里填满了辛酸的泪水……
有什么法子能让妈妈回来?让山崽能见上一面,能叫上一声“阿妈”。那天,山崽情不自禁地问了奶奶。奶奶正在忙着喂养鸡,就随口说:“那你就站在雾山上大声呼喊呗。妈妈听到你的声音,也许就会回来……”
“阿妈——”这一声呼喊,不知压抑在山崽的心里已多久了,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环境,找不到机会,所以始终没有释放出来。奶奶这么一说,也不管奶奶说的话是真是假,山崽都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这天放晚学的钟声一响,山崽就飞出教室,往学校背后那雾山的山顶冲上去。过去,他登上雾山,总要歇好几次。可今天他一次也不停,一秒也不歇,就一股劲儿地冲到了高耸的峰顶。于是,那心中积压已久的呼唤,就像火山爆发的岩浆那样,猛地喷发了出来:
“阿妈——阿妈——阿妈——”
…………
稚嫩的呼喊声向莽莽的森林冲去,向高山峻岭冲去,向悬崖峭壁冲去……
可是,山崽没有听到妈妈的应答声,而只听到他自己呼喊的回音“阿妈——”“阿妈——”。那音调中蕴含着几分凄怆,有时还伴随着丝丝的抽泣。
山崽的呼喊声,不知妈妈是否听到,却被一些同学听到了,引起了他们的共鸣。第二天,山崽班上的石头也加入了呼喊的行列。石头四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双双到老远老远的城市打工去了。因为他的祖父母去世得早,他便被爸妈送到姥姥家里。开始那年,邮递员叔叔经常送来汇款单,笑眯眯地对他说:“你爸妈给你寄钱回来了。”那时的石头,总是在心里自豪地说:“阿爸阿妈真了不起!”那年春节,爸妈还回来过年,给他带回了时髦的衣服、新奇的玩具。石頭呀,脸蛋儿荡起浅浅的笑靥,拍着手嚷:“阿爸阿妈好,阿爸阿妈真好!”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不久,风云突变,石头的爸爸变坏了,总是往赌场那儿蹲,后来就干起偷窃抢劫的事儿,再后来就进了那石墙高筑、铁丝网封闭的屋子。妈妈一气之下跟爸爸离婚了。从此,妈妈虽然还是给石头和姥姥寄来些钱,但再也没有回过家,连电话也不打。石头想着妈妈,有时坐在门前的那块大石上,托着腮帮想妈妈;有时跑到村口,伸长脖子向那条通往山外的小路眺望。可妈妈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当他七岁入学时,以为妈妈会回来一趟,可是牵着他的手走进校园的只是步履蹒跚的姥姥。
别说希望妈妈给他多少拥抱,给他多少亲吻,现在他期待的就是能够叫上一声“阿妈”。当他发现山崽的“壮举”时,再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情感,迫不及待地登上那座高山,与山崽并肩而立,齐声呼喊:
“阿妈——阿妈——阿妈——”
…………
两个稚嫩的童声向莽莽的森林冲去,向悬崖峭壁冲去……仍然得不到阿妈的应答。可是两个孩子并没有死心,盼望见到妈妈的渴望反而与日俱增,就像又大又高的柴堆越烧越旺……
每当放晚学的钟声响过,两个孩子依然冲上雾山的巅峰,放声呼喊着“阿妈”“阿妈”……
不知流逝了多少个黄昏。终于,在那一个夕阳染红雾山的时刻,两个孩子在拼尽全力的呼喊中,突然听到了悠长、亲切的应答声:
“哎——”
“孩子——好孩子——”
…………
两个孩子都感到无比的惊奇,耳朵不禁竖了起来。山崽睁着圆溜溜的眼睛问石头:“你听到了吗?”
“听到了!”石头忽闪着晶莹的眼睛回答。
“清清楚楚的,不是做梦吧?”山崽瞪着圆溜溜的眼睛问。
“清清楚楚的,不会是做梦!”石头忽闪着晶莹的眼睛回答。
于是,两个孩子就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听到阿妈的应答了,听到阿妈的应答了!”
当即,两个孩子你紧搂我,我紧搂你,狂喜得抱成一团;两双眼眶里,涌起了滚烫的泪水,飘洒在苍穹中,洒落在山峰上……
当晚,两个孩子凡遇到熟悉的小伙伴,都以激动的声调报告这一惊奇的喜讯:
“我听到阿妈的声音了!”
“我听到阿妈的声音了!”
小伙伴也以惊奇的眼光审视着他们两个:
“你这是想妈想疯了吧!”
“你这是做梦吧!” 两个孩子以毋庸置疑的语调回答:“半点儿也不假,我俩都听得清清楚楚,清清楚楚!”
“不信,你去听听,去听听!”
神话般的消息在学校传播。于是,不仅仅是一年级、二年级,甚至三、四年级的部分留守儿童,都纷纷加入他俩的行列……
于是,每当放晚学的时候,就有四十多个学生站在雾山顶上,高声呼喊:
“阿妈——阿妈——阿妈——”
…………
嘿,真的,真的!山峦沟壑中,传来一声声悠长、亲切的应答声:
“哎——”
“孩子——好孩子——”
…………
孩子们高兴得简直疯起来了,把自己的手帕、帽子、鞋子都抛向天空……
然而,当他们平静下来的时候,却感到不可思议:怎么会有这么令人欢心的事出现呢?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事出现呢?于是,他们带着惊奇去询问老师……
老师们有点吞吞吐吐:“这个嘛……这个嘛……相信迟些时候,会得到解答,会得到解答……”
孩子们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就出在老师们的身上。
山崽和石头登上高山呼喊的事,被他们的班主任杨老师知道了。这位刚踏上教坛的年轻女老师,这位出生在这个贫困山区、从小就失去母亲的杨老师,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对学生的无比同情,驱使着她做出这样一个“创造性”的决策:她充当了山崽的妈妈,也充当了石头的妈妈,把自己那充满情感的回应之声,录进了那个教学用的录音机里……
于是,每当下午最后一节课的钟声一响,山崽和石头向山峰冲刺的时候,杨老师就抱着那台录音机向山崖沟壑飞奔……
于是,在山崽和石头撕心裂肺地呼喊后,有了这充满情感的悠长的回应:
“哎——”
“孩子——好孩子——”
…………
当杨老师的这种行为被两位男老师发现时,他们从杨老师的手里接过了那台录音机。每当下课钟响起,孩子们冲向山峰时,两位男老师就抱着录音机向山崖沟壑飞奔……
消息传到校长的耳里,校长用力地挠着自己那花白的头发,自我叩问:“这可怎么办,怎么办啊……”
他想到了辦法,他让老师们去家访,知道了妈妈们打工的地址,然后一封封地给远方的妈妈们写信。妈妈们知道了自己的孩子在雾山上的呼喊,不禁泪流满面:她们约定一起回老家,给孩子们一个特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