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冷水镇里龙村2001年10月7日至10月18日发生细菌性痢疾爆发流行,累计发生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5岁。临床表现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主,经采取环境消杀灭和病人的隔离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疫情迅速扑灭。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爆发流行;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
一、基本概况
冷水镇里龙村位于白河县的后高山,交通偏僻,文化较为落后,全村有五个村民小组,共计939人。村容村貌较差,柴草堆放不整齐,垃圾粪便及污物随处可见,蚊苍密度较高。该村四组一农户于2001年10月7日至9日办丧事,10月10日左邻右舍相继出现腹泻病人,至10月18日共发生24例,死亡1例。
二、传染源
首发病例为一名74岁高龄的女性老人,曾外出,于10月3日回家,10月6日发病,主要症状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至调查当日尚未康复。患者丈夫恰于10月6日病故,病家在10月7日至9日办丧事,奔丧聚餐者相继发病。
三、临床表现
本次菌痢爆发的症状较典型,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主,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多数患者经过当地卫生室诊治后,很快痊愈。死亡1例,死亡者系6岁聋哑傻病人,10月7日晨发病,晚死亡,未就诊,曾奔丧就餐过,该病例属中毒型。
四、流行特征
(一)时间分布:首例病人发生于10月7日,未例病人发生于10月18日,续发病例共24例,发病高峰集中在10月10日和11日两天,共发病11例,占续发病例总数的45.8%。(见表1)
(二)年龄分布:续发病例最小年龄为5岁,最大年龄为49岁,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年龄组和40岁以上年龄组,分别占续发病例总数的33.3%和29.1%。
(四)性别分布:在24例续发病种,男13例,女11例,男女间基本无差异。
五、分析与讨论
(一)此次菌痢属传入性的食物型爆发,爆发原因系奔丧聚餐引起。
(二)从时间分布看,该次爆发流行出现了二代续发病例,第一代续发的传播途径为食物,既聚餐。第二代续发病例系蚊蝇传播和接触传播所致。
(三)从年龄分布上看,儿童发病最多,其原因一是儿童抵抗力低,二是近几年该地未曾发生过菌痢流行,人们普遍缺乏免疫力。
(四)本地菌痢爆发以普通型为主,出现1例中毒型患者,并死亡,死因系体弱和未及时救治所致。
(五)经采取卫生知识宣传,环境消杀灭及对病人隔离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很快扑灭。充分证实开展健康教育、搞好环境卫生,对传染病采取有效的隔离治疗措施,是防治消化道传染病的有效对策。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爆发流行;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
一、基本概况
冷水镇里龙村位于白河县的后高山,交通偏僻,文化较为落后,全村有五个村民小组,共计939人。村容村貌较差,柴草堆放不整齐,垃圾粪便及污物随处可见,蚊苍密度较高。该村四组一农户于2001年10月7日至9日办丧事,10月10日左邻右舍相继出现腹泻病人,至10月18日共发生24例,死亡1例。
二、传染源
首发病例为一名74岁高龄的女性老人,曾外出,于10月3日回家,10月6日发病,主要症状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至调查当日尚未康复。患者丈夫恰于10月6日病故,病家在10月7日至9日办丧事,奔丧聚餐者相继发病。
三、临床表现
本次菌痢爆发的症状较典型,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主,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多数患者经过当地卫生室诊治后,很快痊愈。死亡1例,死亡者系6岁聋哑傻病人,10月7日晨发病,晚死亡,未就诊,曾奔丧就餐过,该病例属中毒型。
四、流行特征
(一)时间分布:首例病人发生于10月7日,未例病人发生于10月18日,续发病例共24例,发病高峰集中在10月10日和11日两天,共发病11例,占续发病例总数的45.8%。(见表1)
(二)年龄分布:续发病例最小年龄为5岁,最大年龄为49岁,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年龄组和40岁以上年龄组,分别占续发病例总数的33.3%和29.1%。
(四)性别分布:在24例续发病种,男13例,女11例,男女间基本无差异。
五、分析与讨论
(一)此次菌痢属传入性的食物型爆发,爆发原因系奔丧聚餐引起。
(二)从时间分布看,该次爆发流行出现了二代续发病例,第一代续发的传播途径为食物,既聚餐。第二代续发病例系蚊蝇传播和接触传播所致。
(三)从年龄分布上看,儿童发病最多,其原因一是儿童抵抗力低,二是近几年该地未曾发生过菌痢流行,人们普遍缺乏免疫力。
(四)本地菌痢爆发以普通型为主,出现1例中毒型患者,并死亡,死因系体弱和未及时救治所致。
(五)经采取卫生知识宣传,环境消杀灭及对病人隔离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很快扑灭。充分证实开展健康教育、搞好环境卫生,对传染病采取有效的隔离治疗措施,是防治消化道传染病的有效对策。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