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口头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因此,以研究课堂中的口头评价为切入点,深刻领会《纲要》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努力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课程评价整体改革的重要措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建议”指出:“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而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作为小学数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另外,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是鲜活的、交互的,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对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感受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借助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作用
(一)直接的导向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如教师合理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懂得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样学,并对自身的教作出判断,这对教与学双方都会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
(二)积极的激励作用。
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肯定等予以及时恰当的评价,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当他们的闪光点得到认可时,他们更能激发出上进的动力。
(三)及时的诊断作用。
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哪些地方见长,哪些地方不足,通过在集体中科学的分析,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全面的认识,能帮助学生克服盲目乐观或自卑心理。
(四)快捷的调控作用。
课堂的口头评价能广泛、快速地反馈信息,并通过与目标对照,找出不足与缺陷,分析原因,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从而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快捷、有效的调控。
(五)互动的交流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在他人的评价中和对自己与他人的评价中,可看见长处与不足,利于在集体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并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它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
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技能掌握的激励评价,忽视了对学生课堂组织管理,数学学习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激励评价,将焦点集中于学生学习成绩上,没有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多角度地去激励学生、评价学生。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确定正确的评价目的,讲究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是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实现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所产生的“位差效应”造成少数教师的师道尊严、夸夸其谈,从而导致学生谨小慎微、不敢回答问题,甚至使个别学生在评价教师和同学时产生不真实的评价。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位差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呢?
1.淡化心理定势。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口头评价往往只是表面上的民主平等,而因师生双方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之中,各自的权限和地位是不平衡的,所以形成习惯性的“心理定势”——在心理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地敞开心扉,即使身不由己地发言,也往往是试探性的询问,或是看老师的脸色应对。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要坚持讲“理”,更要讲“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和选择权,尊重学生的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针对个性进行选择。
不同水平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位差不一致,即使同一水平的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有较明显的区别。因而在课堂口头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要求准确和个性化。准确,是指评价语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学生的认知出现错误时,教师、同伴等要引导其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取向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同伴在评价学生时,出现不规范,甚至是出现不正确和歧视倾向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同时,评价者(教师、学生)要针对被评价者的个性及价值客体的特点,作出具有评价者自身特点的课堂口头评价,或幽默风趣的评价,或平和亲切的评价,或循循善诱的评价。
(二)适时评价,把握激励时机。
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且同一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存在时间差别,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1.瞬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口头评价有时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应建立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理念上。因此,课堂上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查学生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数学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课堂口头评价有时也需要延缓评价,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的延缓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总之,在课改的趋势下,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适时发挥评价的魅力,巧妙地运用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如此数学教育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作用
(一)直接的导向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如教师合理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懂得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样学,并对自身的教作出判断,这对教与学双方都会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
(二)积极的激励作用。
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肯定等予以及时恰当的评价,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当他们的闪光点得到认可时,他们更能激发出上进的动力。
(三)及时的诊断作用。
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哪些地方见长,哪些地方不足,通过在集体中科学的分析,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全面的认识,能帮助学生克服盲目乐观或自卑心理。
(四)快捷的调控作用。
课堂的口头评价能广泛、快速地反馈信息,并通过与目标对照,找出不足与缺陷,分析原因,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从而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快捷、有效的调控。
(五)互动的交流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在他人的评价中和对自己与他人的评价中,可看见长处与不足,利于在集体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并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它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小学数学课堂的口头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二、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
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技能掌握的激励评价,忽视了对学生课堂组织管理,数学学习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激励评价,将焦点集中于学生学习成绩上,没有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多角度地去激励学生、评价学生。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确定正确的评价目的,讲究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操作艺术。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消除“位差效应”,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口头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是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实现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中,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所产生的“位差效应”造成少数教师的师道尊严、夸夸其谈,从而导致学生谨小慎微、不敢回答问题,甚至使个别学生在评价教师和同学时产生不真实的评价。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位差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呢?
1.淡化心理定势。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口头评价往往只是表面上的民主平等,而因师生双方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之中,各自的权限和地位是不平衡的,所以形成习惯性的“心理定势”——在心理上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紧张,不敢大胆、坦诚地敞开心扉,即使身不由己地发言,也往往是试探性的询问,或是看老师的脸色应对。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不仅要坚持讲“理”,更要讲“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和选择权,尊重学生的看法、建议和合理的辩解。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针对个性进行选择。
不同水平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位差不一致,即使同一水平的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有较明显的区别。因而在课堂口头评价时,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讲究激励和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小学数学课堂中激励性口头评价语言要求准确和个性化。准确,是指评价语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学生的认知出现错误时,教师、同伴等要引导其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取向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同伴在评价学生时,出现不规范,甚至是出现不正确和歧视倾向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同时,评价者(教师、学生)要针对被评价者的个性及价值客体的特点,作出具有评价者自身特点的课堂口头评价,或幽默风趣的评价,或平和亲切的评价,或循循善诱的评价。
(二)适时评价,把握激励时机。
课堂口头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心理素质不够稳定,且同一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位差也存在时间差别,因此,评价时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1.瞬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口头评价有时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应建立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理念上。因此,课堂上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查学生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口头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作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数学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2.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课堂口头评价有时也需要延缓评价,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的延缓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总之,在课改的趋势下,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适时发挥评价的魅力,巧妙地运用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如此数学教育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