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指导地位,文化自信教育尤为重要,从文化自信视域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正确理解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的辩证统一价值关系,并以此为基底弥补、规范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稳固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文化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再认识
引言
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逍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文化自信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同时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新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2]如果没有文化自信,那么其他三个自信就会缺乏人文精神。而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则来源于中华民族长期的人文底蕴和精神沉淀,结合中国国情,经历了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最终形成现有的文化气息和精神气象。
二、文化自信弥补、规范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坚定文化自信,发扬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紧紧跟随社会主义办学宗旨,使学校真正成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杰出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文化自信的人必然会取得令人艳羡的成就,我们需要培养出更多有底气、有情怀、有能力的文化人才,发挥好这些人才的辐射作用,传播好文化成就人才、文化塑造民族、文化打造强国的理念。
隨着时代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涌现出了诸多矛盾与不良现象:大学生思想理念的转变,思想道德滑坡现象时有发生;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方式无法完全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校园文化氛围日渐薄弱等等。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弥补、规范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改善实践教学课程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理论课程教学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型实践教学活动,比如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进社区、义务支教、社会热点调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将在课堂上集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更为深入地掌握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观点和基本思想,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目前这些活动都只是作为常规性活动来完成,创新性不够,效果甚微,有待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课程模式。比如将国家需要、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紧密相连,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形式,紧跟时代步伐,使得活动和课程更新颖,更务实,更有活力。
(二)增加网络化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信息网络化几乎已经深入所有教育领域,高校应当借机合理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多方位的教学平台。适应信息网络化时代,完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多样教学理念齐头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让高校学生切实学懂、弄通、做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协会或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委员会,通过一系列活动以不同的形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入脑入心。通过协会或者委员会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竞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入脑入心,深入学习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大家在有趣的活动中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四、小结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教育者需通过各种教育提升他们的批判意识,创新思维和辨别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观念;既是一门学科,又是意识形态。”[3]所以,高校应该注视文化基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对文化的继承、批判与创新的能力,才能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载体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读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5)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0-26(13)
[3]刘川生.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N].人民日报,2015-02-14(03).
关键词:文化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再认识
引言
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逍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文化自信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同时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新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2]如果没有文化自信,那么其他三个自信就会缺乏人文精神。而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则来源于中华民族长期的人文底蕴和精神沉淀,结合中国国情,经历了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最终形成现有的文化气息和精神气象。
二、文化自信弥补、规范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坚定文化自信,发扬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紧紧跟随社会主义办学宗旨,使学校真正成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杰出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文化自信的人必然会取得令人艳羡的成就,我们需要培养出更多有底气、有情怀、有能力的文化人才,发挥好这些人才的辐射作用,传播好文化成就人才、文化塑造民族、文化打造强国的理念。
隨着时代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涌现出了诸多矛盾与不良现象:大学生思想理念的转变,思想道德滑坡现象时有发生;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方式无法完全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校园文化氛围日渐薄弱等等。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弥补、规范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改善实践教学课程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理论课程教学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型实践教学活动,比如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进社区、义务支教、社会热点调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将在课堂上集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更为深入地掌握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观点和基本思想,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目前这些活动都只是作为常规性活动来完成,创新性不够,效果甚微,有待改革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课程模式。比如将国家需要、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紧密相连,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形式,紧跟时代步伐,使得活动和课程更新颖,更务实,更有活力。
(二)增加网络化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信息网络化几乎已经深入所有教育领域,高校应当借机合理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多方位的教学平台。适应信息网络化时代,完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多样教学理念齐头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让高校学生切实学懂、弄通、做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协会或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委员会,通过一系列活动以不同的形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入脑入心。通过协会或者委员会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竞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入脑入心,深入学习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大家在有趣的活动中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四、小结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教育者需通过各种教育提升他们的批判意识,创新思维和辨别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观念;既是一门学科,又是意识形态。”[3]所以,高校应该注视文化基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对文化的继承、批判与创新的能力,才能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载体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读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5)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0-26(13)
[3]刘川生.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N].人民日报,2015-02-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