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21102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种有效的德育课题教学模式,是德育课程课堂教学有效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对教师的有效指导。本文尝试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角度出发,探究“七步”德育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科学性;规律性;七步
  G711
  一、“七步”教学模式的探究背景与实践需求
  在不断追求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推动下,教师们在不断地摸索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其中,课堂教学模式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式课堂精彩纷呈,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新的模式是否科学可行?教学是否有规律可循?教师是否可以按套路出牌?本文尝试探讨“七步”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以创设一种有规律可循并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德育教师一个上课的参考模式及执行方案。
  教职成[2008]6号文《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明确提出:“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貼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成了德育课题“活起来”、“动起来”的支点,一线教师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创新,课堂模式有了百家争鸣的态势,正所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也有很多老师在这热闹的改革中被弄得昏头转向,乃至有时候,一节课上完后,课堂为何而动、动到什么程度,动出意义没有……都不知道,只落得一个热热闹闹走过程的形式主义。
  在活动课中,我们追求的是自主体验与合作体验共存,情境体验过程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有机统一,认知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评价并重。在引导价值取向建立的同时,实现积累知识向提升实践能力的转化;满足职业教育需要及时代发展需求。如何合理的设计一节课是课堂真实有效的必须条件。
  一种有效的德育课题教学模式,是德育课程课堂教学有效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对教师的有效指导。本文尝试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角度出发,探寻“七步”德育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
  “七步”德育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下七步:“情感激发——体验探究——交流展示——归纳小结——迁移练习——点拨提升——践行应用”。“七步”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主要是为了创设一种有规律可循并有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德育教师一个上课的参考模式及执行方案。
  二、“七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与实施方案
  (一) “七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本文中的教学过程是指为完成一个课目单元或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教学过程。依据现在最常用的“复合主客体论”,在教授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主体,是整个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和控制者;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主观察、思考与实践活动是他们处于主体自由学习的地位。
  这个过程里,要合理地设定教学环节,我们就必须先梳理现有的教学过程相关理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界对教学过程进行了长期的大范围的研讨,提出了种种“教学过程的阶段”的见解。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过程由“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六个阶段构成。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是展开和推进教学进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逐渐认识到教学效果的测评,能够及时了解教学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现在一般认为教学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感知教学材料”“理解教学材料”“巩固知识经验”“运用知识经验”和“测评教学效果”七个基本环节。
  而无论在何种教学模式里,我国学校教育中比较流行的八大教学原则为:“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相结合”“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
  上述七个基本环节和八大教学原则,是我们提出中职德育七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二)“七步”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细化教学环节的流程与具体内容,结合教育心理学、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理论依据,我们从教学环节、活动内容、实施建议、时间建议、设计依据五方面来阐述“七步”教学模式:
  1.节一:情感激发
  活动内容:教师创设情境,进行导向教学目标的破冰活动,吸引學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建立正面的课堂教学氛围。
  实施建议:教师通过简单的游戏任务、新闻事件、漫画及图片观看等,快速与学生建立情感联接。同时注意该活动的设置应能指向学习目标,能自然导向教学主题,与教学主题相结合。
  时间建议:3分钟之内(以一堂课45分钟为例,下同)。
  设计依据: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情感互动是整节课的基础。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教学则是由教师和学生的情意活动构成的。此外,这种情感的激发还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诱因是指能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或情境。大部分心理学家认为,要进行长期的学习,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强烈的学习动机是保证学好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其他的都谈不上,对中职学生尤其如此。
  2.环节二:体验探究
  活动内容: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及调控开展探究活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体验并应用新知。
  实施建议:探究情境的设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案例分析、经验分享、故事创作、职业问题解决等。在创设情境的手段上,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学生角色扮演、校园或社区真实活动体验、经典文学材料、案例阅读等等。情境设置要充分体现“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要注意情境的正面性、针对性,问题的开放性,活动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教师对体验探索任务的布置须具体明确和结构化。具体——教师对任务内容、检测标准等要交代清楚,确保学生加以理解,并设定合作探索的基调。任务要结构化——小组规模、合作方式、时间安排、角色分配、支持奖励等要细化,要设计和准备相应的教学与评价工具、小组表现的监控手段、师生总结与反馈的方式等,以上各要素,要形成一个整体。在本环节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活动的氛围、问题解决的程度等。   时间建议:15分钟左右。
  设计依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教师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其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帮助和指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经验并引导学生从直接经验中学习。”、“认知、体验和感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学习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和知识构建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艺术化的手段去优化环境,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利用暗示作用对学习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使其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情境活动,使学生从等待接受的“被动”角色,转换为“主动”角色,整个过程为“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产生顿悟”。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要素主动探索体验,最终实现知识、价值的建构。
  3.环节三:交流展示(注:环节二与环节三可以顺序单独完成也有多个小循环)
  活动内容:各小组汇总组员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想提炼的成果,逐一进行展示、分享和交流。
  实施建议:小组展示的方式可以是制作海报、小组演绎、讲解展示等,教师主要负责记录与评价,并注意调控展示活动的进度。其中,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是教师评估的重点内容,可以从如下方面开展:①准备情况(PPT、视频、小品、实物、文字资料、道具及其它);②活动形式(海报、讲解、小品、实物展示、……);③合作程度(组内分工清晰合理、有团队合作意识);④完成质量(能运用所学知识点针对主题解决问题、能清楚的表达、无偏离学习主题);⑤活动纪律(有序、倾听、参与、保持关注);⑥备注(附加评估:创意、亮点)等等。
  时间建议:15分钟左右。
  设计依据:团队动力学专家勒温认为“一般地说,通过改变团体来改变其中的个体行为,比单个的改变个体的行为要容易的多。”学生通过展示和分享,在同伴和团体的影响之下,进一步强化了在体验探究阶段的认知,并培养了洞察和接纳他人观点的能力。
  4.环节四:归纳小结
  活动内容:教师归纳小组活动情况,总结学习要点,学生在原有的德育认知基础上建构新的认知。
  实施建议:螺旋式上升的理论归纳方式适用于此。教师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的领悟所学新知。教师若是居高临下的进行思想灌输或平铺直叙的揭示答案往往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一时半会,无法达到学习的深度。
  时间建议:2分钟左右。
  设计依据:在体验探索中习得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教师引导与学习者的自我反思,才能顺利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加速学习者道德认知的内化和行为外化的过程。
  5.环节五:迁移练习
  活动内容:学生把所学运用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举一反三。
  实施建议:教师可以从横向或纵向两个维度进行迁移练习的设计。
  时间建议:5分钟左右。
  设计依据:迁移练习既可以检测新知的掌握程度,还可以强化学习的效果。现代学习理论要求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或同类问题,只有这样,才是真的学会,真的学懂。他们甚至提出一个口号:为迁移而教学。
  6.环节六:点拨提升
  活动内容:升华课堂主题,引导德育生成,内化于心。
  实施建议:教师的点拨提升,可以是知识的深化,也可以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但必须简洁明了,有精神深层的冲击力,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时间建议: 3分钟左右。
  设计依据: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把握问题的实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有效避免机械式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知识的迁移,切实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7.环节七:践行应用
  活动内容:布置课外的应用性练习,学以致用。
  实施建议:践行应用的题目应以实践为主,选题宜小不宜大,要贴合学生实际,符合理论指导实践的路径,活动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和效果可观测性。
  时间建议:1 -2分钟。
  设计依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时期的中职德育,要向着知行合一的目标奋进,要避免学一套、考一套、说一套、做一套。因此,必须要放胆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在生活中、在社会实践中去检验、巩固课堂上的所观、所感、所悟。我们认为,只有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功能,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为了掉书袋,为了表演,为了考试,为了迎合老师,都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都不是真正有效的德育。
  三、“七步”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与反思小结
  在有规律的课堂进程中,对环节的把控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一条明线,配合课堂教學的教学目标这一条暗线,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逐步突破教学重难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在有限的固定的课堂时间限制内完成完整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保证每一次授课质量的办法。同时,由于学习脉络清晰,学生对知识点能更具体明确的识记,能在实际实践应用中快速产生心理准备及应用策略。
  例如,在汽车技术应用与维修专业开展《职业礼仪》(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内容)这一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职业形象對照图快速激发学生对职业礼仪的直观情感体验,导入学生对本专业的对应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岗位(如汽车销售、汽车美容、汽车维修、汽车保险等)的职业礼仪要求进行体验探究,促进交流展示,归纳小结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与意义所在,拓展礼仪在现有生活中的意义与基本要求,提升礼仪的境界与知性的统一度,生成礼仪理念,指导个人在学习生活中践行礼仪行为。本课教与学的前进路径清晰,循序渐进的推进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效果,是一个可行的课堂模式。并且,该模式可以推广于不同专业的多数德育课程课堂教学中。该教学模式通过活动体验生成理性思维,应用于指导工作、生活的学习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逐步深入的开展教与学的探究活动,能促进理论的学习总结并指导实践活动。当然,该模式不应成为束缚课堂教学创造性的固死规定,不同的授课需要应允许不同的课堂设计呈现。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2004年2月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 [M].2014年1月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2009年5月第五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谭 媚.中美中学德育情境教学模式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05
  崔燕妍,女,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程任课教师,班主任,心理学讲师,广东省首批中职德育优质建设课程负责人。
其他文献
很多人指责、批判鲁迅,认为他毕生攻击、贬低民族传统文化,丑化中国人,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太过偏激.要想对这个问题有辨证的看法,我们必须得结合当时的时代,考察鲁迅有关言
开心麻花团队接连推出三部成功的电影,其成功在于对喜剧电影的精耕细作,在于在表演上的特点包括:注重对演技的锤炼;喜剧式表演的定位;舞台化的表演风格.
《大学》是古代教育理论的著作,也是儒家政治理论纲领.《大学》对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古代中国乃至周边国家和地区学者修身为学思想的重要源头,其承载
现如今,人们对现代企业的评价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薪资方面,社会保险作为一种福利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企业加强社会保险的管理不仅是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而且也明显突出了
在外来佛教文化进入中国的大背景下,外来文化与中国本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中,佛教的石窟造像艺术孕育而生,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地处于甘肃省东南部,因山体为砂
抗日战争时期,董必武在国民党统治的地区——湖北主要从事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始终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卫地位,为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企业员工招聘、培训及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摘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课堂实践,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上好思想品德课要着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侧重因材施教。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策略;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08-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正确把握教学脉搏,
随着商业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现代包装设计当中逐渐融入了商业插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作为商业插画而言,是极具特殊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视觉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一个好
江西民歌是我国特色鲜明的一类民歌体系,具有多元的形式分类和演唱技巧,亦是江西地域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风俗文化发展的艺术表达见证,具有很强的地域人文艺术价值.本文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