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生教育管理作为一项较高层次的教育管理活动,走向“文化的管理”已然是新世纪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对“文化管理”科学理论和“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本质的阐释,对文化管理视野下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以人为本
“没有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就无从谈起。”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整个高校教育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及科研水平。良好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和学术文化氛围,对广大本科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谓“文化管理”理论是一种以“文化”为核心的管理理念,用文化管理科学理论探寻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就要从理念上重视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克服以往管理理论的片面性,防止研究生个体价值观的片面发展;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和研究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形成以“文化管理”为核心的研究生柔性管理机制,构建个体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相统一的教育评价机制。
1制定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目标
一直以来,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始终缺乏统一的教育管理目标,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因此研究生教育亟需引入文化管理理念,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培育,构建统一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以中国传统文化滋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高校应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适宜大学文化的、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研究生教育相适应,并将传统文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培育研究生的基本土壤,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作为教育根本目标,引导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完善以“文化管理”为核心的研究生柔性管理机制
相对于传统的“刚性教育”而言,文化管理更注重“柔性管理”,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根本标志,在遵循个体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对教育或管理的对象往往采取非强制性手段,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教育客体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励和释放人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从而实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目的。”高校要将研究生教育加以延伸,深入研究生群体的“研究性”学习生活中,特别是研究生导师,要以关怀精神、亲和的态度与研究生接触,在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主体地位,与研究生群体进行平等“对话”,充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决定权,将高校的规章制度内化成为研究生群体“自愿”和“自觉”的行动。让他们在参与各项事务管理中培养民主、参与和服务意识,柔刚并举、刚柔兼济,促进其全面发展。
3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机制
教育与管理均来源于文化,既源于文化又創造文化。教育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和对“人”的管理。教育文化管理就是以高校的文化为载体,本着依靠人、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的原则,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影响并推动学校的教育发展,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打造文化品牌的目的。从深层意义上说,教育文化管理的本质就是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是对教育对象中的成员施以无形的、潜在的、隐性的文化影响,通过理性关注和价值引领,“引导并调控组织和成员的心态和行动”,通过对这种“文化影响”氛围的心理认同,增强群体凝聚力,进而实现高等教育目标与个体价值追求的理性整合,“使组织和成员进入自为状态”,最终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实现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和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构建个体价值与文化价值相统一的教育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定义为“教育评价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传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评价往往是管理层的主要工作,容易造成因管理者的个人喜好进行评价,导致评价所要获得的信息不充分而抑制研究生群体的主体首创精神。由于研究生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处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较高层次,他们的这种“精英性”特征意味着研究生群体具有自身独特的道德水准、政治立场和精神风貌。必须构建一个“研究生个体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相统一”的合理的评价机制,要树立起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价值观、平等价值观、法制价值观、个性价值观、整体价值观等新的价值观念。这种评价机制从价值取向上表现为以人为本及社会发展相统一的评价理念,不仅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而且体现出很大程度的深刻性,既尊重了作为教育活动中主客体的人的自然发展,也强调了研究生教育管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使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核心价值得到突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于钦明,左军,崔国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疏导研究[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2]邹永松.基于文化管理视野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7).
作者简介:
王贺(197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研究。
参与课题:本文为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课题编号JGXM_HLJ_2014123)”成果。
关键词:文化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以人为本
“没有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就无从谈起。”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整个高校教育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及科研水平。良好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和学术文化氛围,对广大本科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表率作用,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谓“文化管理”理论是一种以“文化”为核心的管理理念,用文化管理科学理论探寻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就要从理念上重视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克服以往管理理论的片面性,防止研究生个体价值观的片面发展;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和研究生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形成以“文化管理”为核心的研究生柔性管理机制,构建个体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相统一的教育评价机制。
1制定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目标
一直以来,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始终缺乏统一的教育管理目标,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因此研究生教育亟需引入文化管理理念,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培育,构建统一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以中国传统文化滋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高校应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适宜大学文化的、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研究生教育相适应,并将传统文化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培育研究生的基本土壤,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作为教育根本目标,引导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完善以“文化管理”为核心的研究生柔性管理机制
相对于传统的“刚性教育”而言,文化管理更注重“柔性管理”,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根本标志,在遵循个体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对教育或管理的对象往往采取非强制性手段,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教育客体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励和释放人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从而实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目的。”高校要将研究生教育加以延伸,深入研究生群体的“研究性”学习生活中,特别是研究生导师,要以关怀精神、亲和的态度与研究生接触,在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主体地位,与研究生群体进行平等“对话”,充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决定权,将高校的规章制度内化成为研究生群体“自愿”和“自觉”的行动。让他们在参与各项事务管理中培养民主、参与和服务意识,柔刚并举、刚柔兼济,促进其全面发展。
3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机制
教育与管理均来源于文化,既源于文化又創造文化。教育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和对“人”的管理。教育文化管理就是以高校的文化为载体,本着依靠人、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的原则,从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影响并推动学校的教育发展,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打造文化品牌的目的。从深层意义上说,教育文化管理的本质就是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是对教育对象中的成员施以无形的、潜在的、隐性的文化影响,通过理性关注和价值引领,“引导并调控组织和成员的心态和行动”,通过对这种“文化影响”氛围的心理认同,增强群体凝聚力,进而实现高等教育目标与个体价值追求的理性整合,“使组织和成员进入自为状态”,最终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机制,实现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和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4构建个体价值与文化价值相统一的教育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定义为“教育评价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传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评价往往是管理层的主要工作,容易造成因管理者的个人喜好进行评价,导致评价所要获得的信息不充分而抑制研究生群体的主体首创精神。由于研究生是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处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较高层次,他们的这种“精英性”特征意味着研究生群体具有自身独特的道德水准、政治立场和精神风貌。必须构建一个“研究生个体价值与社会文化价值相统一”的合理的评价机制,要树立起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价值观、平等价值观、法制价值观、个性价值观、整体价值观等新的价值观念。这种评价机制从价值取向上表现为以人为本及社会发展相统一的评价理念,不仅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而且体现出很大程度的深刻性,既尊重了作为教育活动中主客体的人的自然发展,也强调了研究生教育管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使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核心价值得到突出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于钦明,左军,崔国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疏导研究[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2]邹永松.基于文化管理视野的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7).
作者简介:
王贺(197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研究。
参与课题:本文为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课题编号JGXM_HLJ_201412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