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鲲”为“鹏”的庄子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他从消极和唯心主义方面发展老子的学说。由于庄子所处的年代比老子所处的年代更为动荡、混乱。他的思想体系继承老子,却不像老子主张“无为”、“退让”,从根本上的目的还是为了救世,而庄子无意于救世,主张“无用”,否定老子“无为”的积极作用,庄子认为“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意思是要逃避“常刑”保全自身,只有“无用”才可以做到,因此他的思想是那个时代没落阶级消极颓废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以求在神秘的精神境界中寻求解脱。
  读《逍遥游》首先为之倾倒的是庄子寓言中汪洋恣肆的想像力,“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也”想常人不敢想之物。
  再细读,庄子在提出人生的四个境界中难道仅仅代表他消极颓废的一面么?虽然在文中否定客观世界的物质性,希望回归原始状态,他片面追求主观精神,宣扬他那“至人无已”的最高理想境界,他认为“无已”就可以“无待”,“无待”就可以逍遥(自由),大鹏与斥鴳虽然高大与渺小到无法相比之地,但它们各适其性,都有所待,甚至列子的御风而行也免不了要靠风。他只有使心灵与天地融为一体,才能作到无已,无待。最后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这里也是由于当时惨烈的社会现状所迫,庄子想逃避现实,以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的呼声罢了。
  但文中所提出的四种境界,无不体现了人的一生的不断追求,一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微一国”的人为。二是宋荣子,无功、无名,却极力与他人有别的“有己”一类,三是列子无功、无名、无己却要御风面行如“鹏”一般“有待”的一类,四是超脱一切的“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几乎所有的世人都可在此看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甚至在思想冥思之时无不契合。
  放弃讨论庄子主观唯心主义的一面,再说化鲲为鹏的大鸟,难道不也暗示了庄子在追求更高境界的理想么?
  “鲲”生活在北海,大到不知几千里,过的是有涯、有泮的北海生活,不自由,就化而为鹏,脱离海的范围,借海运之风“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并坚定地向着更为高远的目标追求。当时庄子提出的“鹏鸟”一说,其实也针对人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现象而希望人有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
  在讨论大小的价值上,庄子也并不认为小不如大,只借譬喻形象世界中的差异和不同生命历程间的价值判断。《逍遥游》中的“朝菌”虽不知“晦朔”,“蟪蛄”虽不知“春秋”,“南冥者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者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生命有长有短,但各种生命的格局都各有其价值,并不局限在大小的讨论上。
  庄子的思想在《逍遥游》中极为博大精深,回想以前读庄子真略同于囫囵吞枣。庄子的文章十之八九都是寓言的形式,寓言的形式也是为了暗示当时之世、当时之人。庄子在战国从未做官,人微言轻,陈述自己的观点怕人不信,所以要借第三者来为自己代言。依稀还记得当初老师说的“庄子的寓言就是寄言。”是意在此而言寄于彼,借虚拟的人、事、物来暗示自己的意思。重读《逍遥游》,让浅薄的我看庄子如看“远在云天之上,不可见端倪的飞鸟。”
  (作者单位:330300江西省永修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段7至9年级语文,每册6个单元,计169课。其中现代诗(含散文诗)共22课,有30首,约占整套教材百分之十三的篇目,均为中外著名诗人的佳作。  按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中要贯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作为现代诗,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最终实现,就成为语文教师 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作了以下一些思考与努力: 
期刊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要转变理念,摆正角色,学生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对话,是指活动者双方之间的交流,既然是交流,交谈双方一定是平等的、自由自在的、不受任何的束缚。也就是说,对话体现了课堂的自主、师生的平等。有人认为,既然是交流,那一定是课堂上的师生讨论、解疑。其实不然。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般教学中的“对话”关系,而且是各种“对话”的交织,它包括着师生的
期刊
上一堂课不难,要上好一堂实则不易。一堂成功的课,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把所授内容跟学生实际相结合,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师生互动、体现三维目标,把握好语文教学的“六步曲”。下面以《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作法。    一、明确目标、逐层化解    教学目标是整堂课的“纲”,“纲”明确了,“目”就清楚了,“目”清楚了,才能把目标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问题才能得以逐层化解。  (一)、教学目标  1、从情
期刊
阅读教学是指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它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时,不能把一篇篇作品讲解得支离破碎,而要重视文学作品的熏陶和感染,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个人体验和感受,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阅读,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自我构建、学会阅读的过程。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开阔眼界,增长
期刊
改革的大潮把我们推进到一个崭新时代。教研、教改成为时代的主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齐头并进。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明白,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主要目标。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学的一个核心,只有教会学生新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造就符合时代潮流的栋梁,结合实际,从教改、教研的角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创造活动中,有新发现、有创造性的一种思维能力,是一种摆脱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很多,能利用教材渗透创造性思维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教学实践中得到比较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好方法。    一、利用比较,训练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不同于定式多侧面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方式,而比较是最常用的方法,比较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教学中可
期刊
班主任与学生经常谈心是班主任抓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班主任与学生经常谈心,可以使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谈心中沟通思想,发现问题,并有的放矢地解决矛盾,以达到班级和谐、共同进步的目的。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的活动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摸清情况,明确谈心主题。在谈心之前,要弄清谈心对象在想什么问题,有哪些思想疙瘩,原来的思想基础如何,现在思想情绪怎样,其个性特点如何等。还要弄清楚谈
期刊
【内容提要】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也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根本任务:人民教师要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去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把德放在首位,是因为德调节着才的运用,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成为这一社会或阶级所期望的德才兼备的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极大
期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蒋子龙的中篇小说《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的主人公解净的形象是独具特色的。    一、不靠机遇自主转变的解净    小说中的解净,应该说是时代的幸运儿,“文革”中没有受到运动的迫害,没有经过上山下乡的坎坷,却是“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干部。由厂里秘书变成宣传科副科长,成为全厂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后来有人认为她是“文革牌”的新干部,处处遭人白眼。以致于她自己也感觉“自己并不是大楼的主人”。
期刊
“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练口练耳是基础”,新颁发的新课标也特别对学生的口语训练交流作了详尽的诠解。本人执教多年,深感学生学习语言的空间狭窄,实施新课标有很大难度。    一、乡村学校语言教育现状    当前很多乡村学校还是地方话占领课堂,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不利于规范语言的教学。  语言垃圾污染现象严重。乡村学校的孩子耳濡目染的一些粗俗脏话,也随之带入校园。在生活、交流、书面上也经常出现,严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