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意图
《巧手编织》本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其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即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具有操作性特点,最终达到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计是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了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材料的传统编织工艺品,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对我国编织文化的了解。同时,这些传统编织品,有一些是废旧物品制作的,有着极高欣赏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品,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在欣赏传统编织与现代艺术、现代生活融于一体的美的编织工艺品时,激发自己动手实践的愿望和想法。通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编织方法,尝试制作实用美观的生活物品和装饰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将传统编织艺术融入自己的生活。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使用的工具材料可繁可简并易于获得,操作性、趣味性、应用性很强,有利于实施教学,并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较高,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施。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编织材料制作的编织工艺品,感知各种编织材料的特性,了解制作编织品材料和工具的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创作的欲望,提高动手能力。
2.做个有心人,利用身边废旧材料,将其变废为宝,应用多样的编织形式来创意设计有创意的编织品。
3.使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美术编织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利用编织材料的特性进行创意、设计和编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而了解编织艺术的魅力及其美化生活的功能性。
六、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法、观察演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交流展示法
七、课前准备
教师:1.有关编织艺术品的图片、知识欣赏、课件和教具。
2.收集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编织工具和材料(如:毛线、废旧报纸、卡纸、颜料、剪刀、胶水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1.收集编织品及有关的材料和工具、文字、图片。
2.分组选择准备设计制作的材料、工具、方法。
八、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作品秀。展示教師制作的编织品。(形式可多样化,有的穿戴在身上,有的请学生帮忙展示,并配上动感的音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欣赏编织艺术品,了解编织的基本知识
师:“编织艺术品既美观,又具有装饰性,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情趣。同时,它也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其种类繁多,图案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编织大观园”,一起欣赏绚丽多彩的编织技艺。
(1)板书课题《巧手编织》。
(2)播放课件,让学生带着好奇,观赏不同地域、不同材料制作的传统编织品图片。
(3)边欣赏边思考交流,这些编织品所用的材料是些什么?色彩、造型怎么样?编织工艺、编织方法如何?(在交流中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动脑分析编织品的材料、编织方法与多样的造型,并板书。)即调动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3.示范教学
师:“编织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要学做有心人,懂得珍惜身边的这些宝贝,充分利用,将它们变废为宝!比如:最为常见的废纸,我们可以运用它们制作很多实用的小物件和装饰品。”
播放旧报纸编织花篮的视频,视频更为直观并详细介绍编织方法和制作过程。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传递了变废为宝的理念。
4.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大胆创意
师:“通过视频示范,相信大家现在已经蠢蠢欲动,想要亲手制作一件有创意的编织品。下面,请大家运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件漂亮的编织品吧!”
(每一个小组根据组内成员所带材料和工具,设计创作方案,确定制作编织品形式。分工合作,动手制作。体验编织的快乐。)
PPT出示制作要求:
(1)采用裁、卷、编、绕、粘等多种手法设计制作一件作品。
(2)在表现形式和色彩、造型运用上,大胆创新。
(3)人人参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创新,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发展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5.学生作品欣赏,进行相互欣赏评价交流
在学生基本完成编织品时,进行课堂展评。各组展示作品,让学生欣赏彼此的作品,相互评议、自我评价。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对于作品有创意、造型美观的组进行奖励。
6.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小结。
这节课,通过大家对编织品的了解和制作,不仅使大家感受到动手制作的快乐,更体会到变废为宝的神奇,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意识。希望大家把这些小创意运用到生活中去,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精彩。
板书设计:
巧手编织
材料:草、竹、藤、线、铁丝、纸、布……
方法:裁、卷、编、绕、粘……
变废为宝
《巧手编织》本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其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即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具有操作性特点,最终达到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计是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了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材料的传统编织工艺品,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对我国编织文化的了解。同时,这些传统编织品,有一些是废旧物品制作的,有着极高欣赏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品,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生在欣赏传统编织与现代艺术、现代生活融于一体的美的编织工艺品时,激发自己动手实践的愿望和想法。通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编织方法,尝试制作实用美观的生活物品和装饰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将传统编织艺术融入自己的生活。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使用的工具材料可繁可简并易于获得,操作性、趣味性、应用性很强,有利于实施教学,并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较高,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施。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编织材料制作的编织工艺品,感知各种编织材料的特性,了解制作编织品材料和工具的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创作的欲望,提高动手能力。
2.做个有心人,利用身边废旧材料,将其变废为宝,应用多样的编织形式来创意设计有创意的编织品。
3.使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美术编织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利用编织材料的特性进行创意、设计和编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从而了解编织艺术的魅力及其美化生活的功能性。
六、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法、观察演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交流展示法
七、课前准备
教师:1.有关编织艺术品的图片、知识欣赏、课件和教具。
2.收集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编织工具和材料(如:毛线、废旧报纸、卡纸、颜料、剪刀、胶水等),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1.收集编织品及有关的材料和工具、文字、图片。
2.分组选择准备设计制作的材料、工具、方法。
八、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作品秀。展示教師制作的编织品。(形式可多样化,有的穿戴在身上,有的请学生帮忙展示,并配上动感的音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欣赏编织艺术品,了解编织的基本知识
师:“编织艺术品既美观,又具有装饰性,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情趣。同时,它也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其种类繁多,图案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编织大观园”,一起欣赏绚丽多彩的编织技艺。
(1)板书课题《巧手编织》。
(2)播放课件,让学生带着好奇,观赏不同地域、不同材料制作的传统编织品图片。
(3)边欣赏边思考交流,这些编织品所用的材料是些什么?色彩、造型怎么样?编织工艺、编织方法如何?(在交流中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动脑分析编织品的材料、编织方法与多样的造型,并板书。)即调动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3.示范教学
师:“编织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要学做有心人,懂得珍惜身边的这些宝贝,充分利用,将它们变废为宝!比如:最为常见的废纸,我们可以运用它们制作很多实用的小物件和装饰品。”
播放旧报纸编织花篮的视频,视频更为直观并详细介绍编织方法和制作过程。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传递了变废为宝的理念。
4.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大胆创意
师:“通过视频示范,相信大家现在已经蠢蠢欲动,想要亲手制作一件有创意的编织品。下面,请大家运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件漂亮的编织品吧!”
(每一个小组根据组内成员所带材料和工具,设计创作方案,确定制作编织品形式。分工合作,动手制作。体验编织的快乐。)
PPT出示制作要求:
(1)采用裁、卷、编、绕、粘等多种手法设计制作一件作品。
(2)在表现形式和色彩、造型运用上,大胆创新。
(3)人人参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创新,使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发展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5.学生作品欣赏,进行相互欣赏评价交流
在学生基本完成编织品时,进行课堂展评。各组展示作品,让学生欣赏彼此的作品,相互评议、自我评价。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对于作品有创意、造型美观的组进行奖励。
6.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小结。
这节课,通过大家对编织品的了解和制作,不仅使大家感受到动手制作的快乐,更体会到变废为宝的神奇,增强了我们的环保意识。希望大家把这些小创意运用到生活中去,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精彩。
板书设计:
巧手编织
材料:草、竹、藤、线、铁丝、纸、布……
方法:裁、卷、编、绕、粘……
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