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賽肤润在肛周会阴部皮肤潮红糜烂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8年6月到2011年7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因各种因素所致肛周会阴部皮肤潮红糜烂的患者93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为47例,,采用赛肤润进行治疗护理。对照组为46例患者,采用鞣酸软膏进行治疗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对临床治疗情况分析显示,实验组临床有效例数为42例,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有效例数为32例,有效率为69.56%,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赛肤润用于肛周会阴部皮肤潮红糜烂的治疗护理,能促进创面的愈合,又可预防刺激性皮炎的发生,其效果优于涂抹鞣酸软膏。
【关键词】 赛肤润;肛周会阴部;皮肤潮红糜烂;鞣酸软膏
在呼吸内科病房里,老年患者居多,并且大多是慢性病程,需要长期卧床,因机体抵抗了差,皮肤保护功能减弱,其长期卧床同时有可能伴随腹泻、大小便失禁等可能会影响患者会阴部皮肤的健康状况,会引发肛周会阴部皮肤糜烂潮红。对于其治疗护理临床上有着不同的方法,但是效果不佳,为此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赛肤润来护理肛周会阴部皮肤,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到2011年7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住院治疗合并有肛周会阴部潮红糜烂的患者93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为47例,年龄分布为67.45±11.6岁,最大年龄为91岁,最小年龄为55岁,男性为30例,女性为17例,采用赛肤润进行治疗护理。对照组为46例患者,年龄分布为68.18±10.5岁,最大年龄为89岁,最小年龄为59岁,男性为30例,女性为16例,采用鞣酸软膏进行治疗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的患者先用温清水清洁肛周会阴部皮肤,用软纸或软毛巾蘸干水分后喷洒赛肤润,使赛肤润完全覆盖患处的皮肤,每日3次,便后清洗皮肤再次喷洒赛肤润,进行治疗护理,尽量采用侧身卧位。对照组采用温水清洗肛周会阴部皮肤后采用鞣酸软膏进行涂抹,每日3次。
1.3 临床护理 给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专业护士进行临床悉心护理,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注意提醒患者采用侧卧位进行恢复,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患者出现某些困难及时解决。临床护士应及时发现并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和心理的安慰,为患者住院过程中提供护理指导,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指导,每天进行三次护理服务和指导,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做好沟通和指导。在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时可提供科学的辅导,采用专业的知识,贴心的服务和热情的交流疏通患者心理压力,以便患者配合整个护理过程。
1.4 效果评价 显效:护理2d-4d后患处无分泌物,红斑减退,创面缩小,瘙痒消失;好转:护理5d-6d后渗出液减少,创面无扩大;无效:7d-8d后创面不愈合,仍有渗出液。有效为显效和好转之和。
1.5 统计处理 选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对临床治疗护理情况分析显示,实验组临床有效例数为42例,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有效例数为32例,有效率为69.56%,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人群不同组别临床护理效果分析(请加显效、好转,数据重新分析)
注: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狭义的会阴部仅指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的软组织。广义的会阴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对于临床常见的住院患者因各种因素而引发的肛周会阴部皮肤潮红糜烂等护理,传统的护理方法为鞣酸软膏进行治疗护理,其主要发挥临床作用的成分为跃酸、甘油和司盘一等[1]。可有效的湿润皮肤、起到收敛、止血和隔水的作用、在患者的会阴部表面形成一个保护膜,尽量减少了对皮肤的伤害,防止了渗出液的发生,从而发挥有效防止继发感染等。而我们所使用的赛肤润是一种新型的液体敷料,主要成分为脂肪酸脂,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植物胆固醇、棕榈油和维生素E;可在患者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脂质保护膜,覆盖、隔离保护受伤的皮肤;限制表皮水分流失进一步防止皮肤干燥,缓解由于压力、摩擦和浸渍引起的临床症状。临床研究显示赛肤润还可对受伤皮肤或者风险区域皮肤有修复作用。不仅对患者会阴部潮红部位有所缓解,而且改善患者局部缺血状况、促进局部的血液运送和改善患者的微循环[2-3]。本研究显示对临床治疗情况分析显示,实验组临床有效例数为42例,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有效例数为32例,有效率为69.56%,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赛肤润在肛周会阴部皮肤潮红糜烂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鞣酸软膏涂抹法,且方法简单,舒适度优于鞣酸软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雪娟.鞣酸软膏治疗期间擦诊效果好[J].护理研究,2000.14(5):229
[2]杨威,弥金霞,和晖,等.赛肤润在预防褥疮方面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12):2095
[3]许启泰,杨新波.护理药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342
【关键词】 赛肤润;肛周会阴部;皮肤潮红糜烂;鞣酸软膏
在呼吸内科病房里,老年患者居多,并且大多是慢性病程,需要长期卧床,因机体抵抗了差,皮肤保护功能减弱,其长期卧床同时有可能伴随腹泻、大小便失禁等可能会影响患者会阴部皮肤的健康状况,会引发肛周会阴部皮肤糜烂潮红。对于其治疗护理临床上有着不同的方法,但是效果不佳,为此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赛肤润来护理肛周会阴部皮肤,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到2011年7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住院治疗合并有肛周会阴部潮红糜烂的患者93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为47例,年龄分布为67.45±11.6岁,最大年龄为91岁,最小年龄为55岁,男性为30例,女性为17例,采用赛肤润进行治疗护理。对照组为46例患者,年龄分布为68.18±10.5岁,最大年龄为89岁,最小年龄为59岁,男性为30例,女性为16例,采用鞣酸软膏进行治疗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的患者先用温清水清洁肛周会阴部皮肤,用软纸或软毛巾蘸干水分后喷洒赛肤润,使赛肤润完全覆盖患处的皮肤,每日3次,便后清洗皮肤再次喷洒赛肤润,进行治疗护理,尽量采用侧身卧位。对照组采用温水清洗肛周会阴部皮肤后采用鞣酸软膏进行涂抹,每日3次。
1.3 临床护理 给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专业护士进行临床悉心护理,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注意提醒患者采用侧卧位进行恢复,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患者出现某些困难及时解决。临床护士应及时发现并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和心理的安慰,为患者住院过程中提供护理指导,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指导,每天进行三次护理服务和指导,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做好沟通和指导。在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时可提供科学的辅导,采用专业的知识,贴心的服务和热情的交流疏通患者心理压力,以便患者配合整个护理过程。
1.4 效果评价 显效:护理2d-4d后患处无分泌物,红斑减退,创面缩小,瘙痒消失;好转:护理5d-6d后渗出液减少,创面无扩大;无效:7d-8d后创面不愈合,仍有渗出液。有效为显效和好转之和。
1.5 统计处理 选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对临床治疗护理情况分析显示,实验组临床有效例数为42例,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有效例数为32例,有效率为69.56%,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人群不同组别临床护理效果分析(请加显效、好转,数据重新分析)
注: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狭义的会阴部仅指肛门和外生殖器之间的软组织。广义的会阴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对于临床常见的住院患者因各种因素而引发的肛周会阴部皮肤潮红糜烂等护理,传统的护理方法为鞣酸软膏进行治疗护理,其主要发挥临床作用的成分为跃酸、甘油和司盘一等[1]。可有效的湿润皮肤、起到收敛、止血和隔水的作用、在患者的会阴部表面形成一个保护膜,尽量减少了对皮肤的伤害,防止了渗出液的发生,从而发挥有效防止继发感染等。而我们所使用的赛肤润是一种新型的液体敷料,主要成分为脂肪酸脂,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植物胆固醇、棕榈油和维生素E;可在患者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脂质保护膜,覆盖、隔离保护受伤的皮肤;限制表皮水分流失进一步防止皮肤干燥,缓解由于压力、摩擦和浸渍引起的临床症状。临床研究显示赛肤润还可对受伤皮肤或者风险区域皮肤有修复作用。不仅对患者会阴部潮红部位有所缓解,而且改善患者局部缺血状况、促进局部的血液运送和改善患者的微循环[2-3]。本研究显示对临床治疗情况分析显示,实验组临床有效例数为42例,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有效例数为32例,有效率为69.56%,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赛肤润在肛周会阴部皮肤潮红糜烂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鞣酸软膏涂抹法,且方法简单,舒适度优于鞣酸软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雪娟.鞣酸软膏治疗期间擦诊效果好[J].护理研究,2000.14(5):229
[2]杨威,弥金霞,和晖,等.赛肤润在预防褥疮方面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12):2095
[3]许启泰,杨新波.护理药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