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设计形式。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关于技术和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的理论,分析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路径依赖性,阐明实现路径变迁需要外部干预和行动一致。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设计 路径依赖 路径变迁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1]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技术和资源不断丰富的条件下对传统的教学设计的发展,根据路径依赖理论,由于“惯性”作用的影响,信息化教学设计极易陷入传统教学设计的路径中,分析其存在和找到实现路径创新即路径变迁的办法是关键。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存在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是指在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系统中,一旦一个制度或规则被系统所采用,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来规范系统的发展与演进,从而导致其不易被其他潜在的、异质的甚至更优的系统所取代。[2]它类似物理学中的惯性,某事物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而顺着这个路径运动。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沿着既定的路径,随着各种变化,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二是顺着错误路径往下滑,甚至锁定在无效率的状态之下。[3]
存在路径依赖是因为在制度变迁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制度的自我强化机制产生大规模的收益递增,而递增的收益又决定制度变迁的不同轨迹。传统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历史长期发展形成的组织系统,在社会认同、学科基础、认识经验等方面,存在强化的正反馈机制,取得收益递增。因此即使技术已极大发展,学习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也很难改变传统教学设计的路径。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所依赖的路径
路径依赖存在于需求、制度和技术等因素的互动过程中。诺斯的研究揭示出:路径依赖的形成不仅仅是历史偶然事件或小事件引起的,而更多是由行动者的有限理性以及技术、制度转换的较高的交易成本所引起的。[4]首先,信息化教学设计存在理论路径依赖。信息化教育设计很多沿用传统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随着技术的发展、理论的创新,真正对这些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还不够。其次,信息化教学设计存在制度路径依赖。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不规范和完善的制度下,很多时候只能是信息技术改良传统的教学设计,而没有真正达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求和目的。再次,信息化教学设计存在技术路径依赖。技术路径依赖的原因一方面使用者不愿意改变去接受新的技术,另一方面,当一种技术广泛应用时,相关的技术以它为基础来建构没有太大的创新。最后,信息化教学设计存在思维和行为路径依赖。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各级教学单位负责人很多还是以原来的认知、思维来解决问题,指导行动。
各国各地区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具体路径可能不尽相同,但其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的性质却是相同的。而路径依赖具有不可预测性、多重均衡、锁定、潜在非效率的特点,它使事件锁定在多重均衡结果中的一种,至于究竟是哪一种结果,无法预测,这种结果可能是非效率或低效率的。[2]鉴于路径依赖的这种性质,在新的视野里推进信息化教学设计时,我们应当具有重新选择和建立新的发展路径的权利,走路径变迁之路。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路径变迁
运用路径依赖理论研究我国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把重点放在发现路径上,要比较不同信息化教学设计发展路径的成本和收益,从中选取最佳的路径,另一方面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的发展创造和设计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路径。在路径设计和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路径变迁需要政策调控等外力的作用
路径形成后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反馈,存在一些既得利益的团体个人。他们力求巩固现有的路径,担心新的变革会威胁他们的利益,会在经济、时间、精神或者其他方面增加他们的负担,因此会阻碍进一步的改革。[2]打破这种路径依赖需要外力的作用。打破路径依赖就应多元化发展,而多元化发展受到调控力量和手段制约,因此需要加强政府干预,以及新制度建立。现在国家对信息化教育非常重视,在这样的契机下,我们应建立协作共同体制定和实施相关制度,完善多元调控和激励手段,充分发挥外力作用确保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发展。
2.路径变迁需要集体一致协调行动
很多个体并不反对新发展,而是持观望态度,不愿先去打破常规。因此改革创新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个体的改变,一方面个体的改变没有群体协作很难坚持,另一方面个体的改变力量薄弱,效果不明显,因此创新需要集体一致协调行动。不管是教育的领导还是教师或是管理人员,都要深刻认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路径依赖的存在,以及认识并打破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积极探索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3.路径变迁可以采用渐进改良的方法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也不会例外。在现在的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入信息化教育的内容,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设计整合起来,一方面用信息化充实教学设计,一方面应用教学设计基础理论整合信息化课程。路径本身就是长期选择的过程,并且认清路径依赖本质,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深刻认识路径选择,慎重选择路径变迁,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应采用渐进改良的办法,在改良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评价,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章学军.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讨[J].教育教学,2007,(04):45.
[2]裘伟廷.网络教育发展中的路径依赖[J].远程教育杂志,2006,(04).
[3]王超,席一凡.对“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研究的新方法[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02):64-67.
[4]曹瑄玮,席酉民,陈雪莲.路径依赖研究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03):188.
[5]冯丽丹,陆美玉.信息化教学设计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2):31-33.
[6]高洁,杨改学.我国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03):24-27.
[7]黎加厚.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4-5.
[8]徐婷.教育信息化呼唤信息化教学设计[J].当代教育论坛,2006,(08):100-102.
[9]高辉.制度变迁的演化过程与路径依赖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05,(04):30-31.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设计 路径依赖 路径变迁
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1]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技术和资源不断丰富的条件下对传统的教学设计的发展,根据路径依赖理论,由于“惯性”作用的影响,信息化教学设计极易陷入传统教学设计的路径中,分析其存在和找到实现路径创新即路径变迁的办法是关键。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存在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是指在一个具有正反馈机制的系统中,一旦一个制度或规则被系统所采用,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来规范系统的发展与演进,从而导致其不易被其他潜在的、异质的甚至更优的系统所取代。[2]它类似物理学中的惯性,某事物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而顺着这个路径运动。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沿着既定的路径,随着各种变化,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二是顺着错误路径往下滑,甚至锁定在无效率的状态之下。[3]
存在路径依赖是因为在制度变迁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制度的自我强化机制产生大规模的收益递增,而递增的收益又决定制度变迁的不同轨迹。传统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历史长期发展形成的组织系统,在社会认同、学科基础、认识经验等方面,存在强化的正反馈机制,取得收益递增。因此即使技术已极大发展,学习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也很难改变传统教学设计的路径。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所依赖的路径
路径依赖存在于需求、制度和技术等因素的互动过程中。诺斯的研究揭示出:路径依赖的形成不仅仅是历史偶然事件或小事件引起的,而更多是由行动者的有限理性以及技术、制度转换的较高的交易成本所引起的。[4]首先,信息化教学设计存在理论路径依赖。信息化教育设计很多沿用传统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随着技术的发展、理论的创新,真正对这些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还不够。其次,信息化教学设计存在制度路径依赖。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不规范和完善的制度下,很多时候只能是信息技术改良传统的教学设计,而没有真正达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求和目的。再次,信息化教学设计存在技术路径依赖。技术路径依赖的原因一方面使用者不愿意改变去接受新的技术,另一方面,当一种技术广泛应用时,相关的技术以它为基础来建构没有太大的创新。最后,信息化教学设计存在思维和行为路径依赖。信息化教学设计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各级教学单位负责人很多还是以原来的认知、思维来解决问题,指导行动。
各国各地区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具体路径可能不尽相同,但其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的性质却是相同的。而路径依赖具有不可预测性、多重均衡、锁定、潜在非效率的特点,它使事件锁定在多重均衡结果中的一种,至于究竟是哪一种结果,无法预测,这种结果可能是非效率或低效率的。[2]鉴于路径依赖的这种性质,在新的视野里推进信息化教学设计时,我们应当具有重新选择和建立新的发展路径的权利,走路径变迁之路。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路径变迁
运用路径依赖理论研究我国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把重点放在发现路径上,要比较不同信息化教学设计发展路径的成本和收益,从中选取最佳的路径,另一方面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的发展创造和设计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路径。在路径设计和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路径变迁需要政策调控等外力的作用
路径形成后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反馈,存在一些既得利益的团体个人。他们力求巩固现有的路径,担心新的变革会威胁他们的利益,会在经济、时间、精神或者其他方面增加他们的负担,因此会阻碍进一步的改革。[2]打破这种路径依赖需要外力的作用。打破路径依赖就应多元化发展,而多元化发展受到调控力量和手段制约,因此需要加强政府干预,以及新制度建立。现在国家对信息化教育非常重视,在这样的契机下,我们应建立协作共同体制定和实施相关制度,完善多元调控和激励手段,充分发挥外力作用确保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发展。
2.路径变迁需要集体一致协调行动
很多个体并不反对新发展,而是持观望态度,不愿先去打破常规。因此改革创新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个体的改变,一方面个体的改变没有群体协作很难坚持,另一方面个体的改变力量薄弱,效果不明显,因此创新需要集体一致协调行动。不管是教育的领导还是教师或是管理人员,都要深刻认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路径依赖的存在,以及认识并打破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积极探索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3.路径变迁可以采用渐进改良的方法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也不会例外。在现在的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入信息化教育的内容,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设计整合起来,一方面用信息化充实教学设计,一方面应用教学设计基础理论整合信息化课程。路径本身就是长期选择的过程,并且认清路径依赖本质,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深刻认识路径选择,慎重选择路径变迁,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应采用渐进改良的办法,在改良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评价,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章学军.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讨[J].教育教学,2007,(04):45.
[2]裘伟廷.网络教育发展中的路径依赖[J].远程教育杂志,2006,(04).
[3]王超,席一凡.对“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研究的新方法[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02):64-67.
[4]曹瑄玮,席酉民,陈雪莲.路径依赖研究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03):188.
[5]冯丽丹,陆美玉.信息化教学设计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02):31-33.
[6]高洁,杨改学.我国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03):24-27.
[7]黎加厚.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4-5.
[8]徐婷.教育信息化呼唤信息化教学设计[J].当代教育论坛,2006,(08):100-102.
[9]高辉.制度变迁的演化过程与路径依赖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05,(0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