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乱占耕地建房要“零容忍”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5日,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52起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典型案例。
  10多天前的1月1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这一说法非常形象贴切,充分表明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
  去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几天之后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严防死守。
  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雷声大、雨点小”,耕地保护形式主义严重,重发文、轻监管,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一些地方,农村建房占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耕地甚至基本农田被蚕食。对于个体来说,可能只是几分地;对于某个村来说,一年可能也只是占了几亩地。但个体、村庄汇聚,数字就大了,尤其是日积月累,数字则可能让人心忧。
  2019年耕地保护督察结果显示,当年全国违法违规占用耕地114.26万亩,其中占用永久基本农田14.34万亩。
  正是充分注意到这一现象,去年7月,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明确规定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比如不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房,不准强占多占耕地建房,不准买卖、流转耕地违法建房。
  去年10月、11月,自然资源部又连续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典型案例。
  這些案例中,有的违法占地面积只有零点几亩,甚至以平方米计算。通报这些“小微”案件,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坚决遏制新增乱占耕地建房行为,严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为类似这样的“小微”违法问题泛滥,最终将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早在2006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但10多年来,在一些地方占用耕地现象却一直屡禁不止,问题的根源多为“最后一公里”不畅。
  首先是法治宣传仍不够,一些村民法治观念淡薄,对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
  其次是执法不严,没有形成法律震慑力。一些地方执法人员对违法建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举报就去看下,但并不真正执法。在此过程中,一些村干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不敢作为,也有纵容包庇。个别镇村干部甚至联手,让违法占用耕地建房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小”。殊不知,留下的是长久的隐患。
  类似这样的事件多了,影响还不只是耕地被占和粮食安全,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一些农村基层治理因为法治长期严重缺位,矛盾越来越突出。
  毫无疑问,对于村民合理的建房需求要依法保障,对蚕食耕地要“零容忍”,绝不能放任。
  一方面要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合力强化日常监管,广泛宣传,加强预防,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另一方面,对在耕地保护过程中执法不严的现象要加大问责力度,严肃追究监管不力、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倒逼执法人员依法办事。
其他文献
史丹佛大学教育与历史讲座教授玛格丽特·杰克斯说过:“没有问号的历史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1]中学历史教育中的“问号”通常是老师设计好的让学生来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改变这种常规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提问老师,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笔者在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实习时尝试了这一想法,特撰写此文与各位专家同行分享并讨教。  一、生问师:让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走向可视化  我们时常在历史课堂遇到这样的情形:上课时学生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疫情中的这个清明节,悲伤更甚。  4月4日,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作为最早对全国性哀悼提出建议的专家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冊工作委员会常委王建平深知此举的意义,“从国家
现行高考,选修部分一般是选材于课外内容,特别是全国卷中基本不涉及教材知识。这对选修教学提出了一个研究课题——如何进行选修教学?笔者进行了一些教改尝试,形成了一些粗浅认识。选修教学抓方法、重拓展、勤思维,方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现以《明治维新》一课为例,谈谈选修教学如何重组教材,培养学生从史事记忆到历史认识的历史解释素养。  一、教学理念:从“知识立意”转向“意义关联”  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历史解
當《少年中国说》的声声呐喊在耳边激荡,当《义勇军进行曲》的阵阵号角在心中吹响,当《沁园春·长沙》的踽踽青年在洲头宣誓……你可曾想过,是青年精神支持着我们走到今日。这种心灵的震撼与涤荡,来自这不息不灭、历久弥新的精神—青年精神。  青年精神在于担当。  万山红遍,橘子洲头,国难临头。多少青年以己之身躯铺在长征的道路上,因为他们知道,没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漫漫征程终没有尽头。于是,他们站了出来,做了革
齊海梅。知名心脑血管和老年病保健专家、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主任医师  “天气寒冷,今天推荐一组健身操给大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促进血液循环。”视频中,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女医生,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一边做着健身操,一边向屏幕外的观众讲解动作要领。  这位医生叫齐海梅,国内知名心脑血管和老年病保健专家,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流行病组副组长、中国老年保健学会智慧医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
天價彩礼,愈演愈烈,可谓是根深蒂固,难以一次性彻底消除。  4月11日,民政部批复同意河北省河间市等15个地方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旨在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遏制婚俗不正之风。  信息一经发布,便迅速登上热搜。支持者有之,揶揄者有之,还有不少持观望态度。笔者认为,推进婚俗改革,抵制高价彩礼,具体做法可以探索,各地可以因地制宜,但动
2020年是使用全国文综卷的最后一年,考试重在考查“时代特征”。如Ⅰ卷、Ⅱ卷第33题,均考查了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如下:   (2020年全国Ⅰ卷)33.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
2016年版部编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宅院画像砖”图片说明如下:  这块房屋画像砖采用鸟瞰手法表现东汉建筑。图中的屋主悠闲地对坐畅饮,起舞的雀鸟和洒扫的奴仆,衬托出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东汉宅院画像砖”宽46.4厘米、高40厘米、厚6.3厘米,1954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扬子山,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因教材中的图片是原物照片,有些细节不清晰,为方便观看,本文采用摹本(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刘锐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分餐制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围桌聚餐,同盘而食,称为合餐制;分盘而食,人各一份,称为分餐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餐形式也不断发生改变。  分餐制和公筷制在我国已推广很多年,但成效甚微。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烹饪协会就多次向全国餐饮业提出分餐制改革。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中国饭店协会专门制定《餐饮业分餐制
一、 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缺少与学生展开课堂互动,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事实上,这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固化教学模式。因此,要脱离传统“教案式”课堂,必须深刻理解新一轮课改的基本原则,加快课堂模式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