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岭南传统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形制与精神。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岭南传统建筑本身不再能满足日益进步的经济文化需求,伴随着激烈的全球化进程,岭南传统建筑正在逐渐走向消亡。如何继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在全球化思潮中保留一份自己的特色,成为岭南当代建筑环境设计从业者迫切思考的一个问题。作者以广州陈家祠作为个案进行研究,从知觉现象学的角度剖析陈家祠,尝试经过知觉现象学相关理论的梳理和运用,去探索陈家祠建筑的精髓和更深层次表达体现岭南特色的建筑空间创作之路。
关键词:知觉现象学;陈家祠;岭南传统建筑空间;体验
1、知觉现象学
知觉现象学顾名思义,梅洛·庞蒂从知觉着手,拓展和延续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内涵。从现代主义流行以来建筑空间设计都看重关注空间和形式的设计,而知觉现象学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强调的是空间、形式和材料的考量都充分结合人体的感知系统的体验来进行综合性设计,使建筑本身更能散发生命力,以此与建筑使用者产生情感共鸣。
1.1、知觉和体验
知觉与感觉在大多数时候不能泾渭分明的区分开来,知觉是综合了感官受到外界刺激之后,产生的一种对刺激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在与感知主体的意识交互作用之后,知觉升华为体验,过往的知觉储存起来,成为记忆,并在未来的知觉体验过程中再次参与形成知觉。各种感官接受到的刺激相互作用综合,类似心理学上所说的“通感”。也就是说,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这几个感官相互发生作用,共同去给感知的主体展现出事物的全面具体形象。在很多的情况里受到记忆中己有的知觉作用各种感觉之间往往可以相互转换。比如三国典故之一“望梅止渴”,看到梅子会感觉到它的味道从而产生唾液,从而消去渴意。
2、陈家祠视觉体验
尽管知觉不仅仅来源于视觉,但是视觉的优点显而易见:视觉是人体各种感觉中最为敏感也最为清晰的媒介。视觉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感知主体主动的思维活动,换言之,感知主体在“看”到了某事物的同时很容易直接的让主观意识参与进来。所以在五感中,通过视觉可以获得最强烈的刺激效果,视觉刺激也是最容易引起思考和共鸣的。
2.1 色彩
提到陈家祠,最容易被人接受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往往是它的色彩,黛瓦粉墙,灰柱褐窗。说它容易被人接受,是因为陈家祠自身的色彩如此和谐,很容易唤醒心中的一份宁静;说它容易被人忽略,则是因为陈家祠与自然之间如此契合,宛如一体,颇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雅致。在所有建筑固有的色彩之中,黑白对比是一大主题。陈家祠建造者受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影响颇深,不难看出这一主题来源何在。黑白两色虽然反差强烈,但是陈家祠中灰色的墙面和道路微妙的为两者提供了一种调和与过渡。
2.2光与影
陈家祠建筑空间中光的塑造和使用在受到岭南传统哲学和岭南文化的影响的同时,也是由具体的空间布局与结构决定的。要想形成视觉,其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光,它对光线分割于是就产生了空间。岭南传统民居场所建筑设计的其中一个特点是院落的组织。岭南传统院落的外墙少有开窗的习惯,院落本身便成了民居对外采光和交流的重要空间。光线自室外到院落到檐廊再到室内,经历了一个由强转弱逐渐变化的过渡过程。院落本身的围合方式将室外的光线多次反射,再加上院落内常常设置的照壁,有效地改善了室内的光环境。
另外,中国南北方太阳高度角的差异也决定了院落设置的各自不同。南方民居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减少因为太阳高度角高日照时间长所产生的强烈辐射,因此院落越建越小;北方院落则建得宽敞明亮以便尽可能的争取到充足的日照。除了院落,陈家祠多有出挑或着檐廊和冷巷这一部分结构同样对阳光起到一种半遮挡的作用,于室内屋外之間形成过渡空间,这部分空间的光影效果最好,也是人们乐于小憩之处。
3、陈家祠听觉体验
听觉上的体验受声音本身的持续性特点带来的节奏感影响带有更多的感性色彩。通过尺度和规模的变化,有些建筑空间让人体味到宁静与深远;利用声音自身的特点,有些建筑空间营造出颇有趣味的感官享受;汇聚自然界的各种声响,浑然天成,有些建筑空间借以增强自身的环境感染力。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之后反射回来被再度听到的声响,这是一种在自然界比较常见的现象,因此也是古代的设计者们利用的最多的一种声学现象。反射的声音不仅可以简单的增强原声的效果,还可以产生很多神奇的效果。陈家祠正厅就利用了回声效果。作为清代陈氏家族举行各类祭祀祖先的地方,陈家祠正厅利用回声效果使参加祭祀的人们感觉到神性。位于四周的回音壁,利用墙面声波反射后可以沿墙体继续传播,这样可以使站在厅外的人们也能听得到说话声,假若祭祀时站在正厅中心处击掌,则可以利用这一效果使之听到三声回声,从而让参加祭祀的宗族子弟肃然起敬。
4、陈家祠触觉体验
传统建筑的木质构造在这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相比现代建筑中大规模使用的钢铁、玻璃、混凝土,传统的木头天生有一种温暖、亲切、宁静和安详的感觉。无论是百年前的陈家祠正厅门,还是十几年的岭南四合院院门,每块木头的自然构造纹理清晰的显现出来,让人不忍释手。踩在那些被太阳晒暖的石阶和青砖上,抚摸着石栏和木门时,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脚下大地和手中石栏沉稳缓慢的呼吸。
5、陈家祠嗅觉与味觉体验
嗅觉和味觉对场所的感知并不如以上三种感觉那般强烈。触感、视感、听感器官系统在认知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气味的嗅感,在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却是非常微妙的,经常会是奇特的存在并且令人难以忘怀。味觉似乎是和建筑空间最为疏远的了,但是陈家祠特定的色彩和花果木雕工艺有时候也能唤起人们类似的“口感”。各种光滑的表面总能让人们有种想去一尝藤甜的欲望。气味的作用经常能唤醒记忆中相似的元素,人们可能忘却了某个空间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却会记得那个场景的气味和“味道”。
6、总语
岭南传统建筑空间的实际意义对建筑设计师的影响是悄无声息的,它存在于建筑设计的内心深处。这般迷恋传统,迷恋家乡的情绪,来自于深扎在内心最底的建筑设计修养和受教育程度,还有对传统故乡建筑特有的情愫。一个建筑环境与空间之间关系营造的经典,岭南传统建筑空间给后人提供了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范本。现在,如此多的建筑设计师开始都将他们的目光转移到了传统建筑空间中,尝试着通过深入的探索体会,探索出其中更加符合当代城市现代生活,并且更加贴近当代建筑空间设计思想的途径。同时,这是现今多方位设计思想灵感中的一个重要源头,采用知觉现象学的方式来从另一个角度探索岭南传统建筑空间的种种特点。
参考文献
[1]《现代性·地方性:岭南的城市与建筑的近代化转变》. 同济大学出版社.
[2]汤国华著作《岭南的湿热气候与传统古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岭南的建筑经典系列,岭南祠堂、书院、学宫系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4]陆琦 著《岭南建筑经典丛书·岭南民居系列: 广府民居》.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5]罗汉强著作《岭南 的建筑经典丛书: 余荫山房·岭南园林系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6](法)梅洛·庞蒂 著作,杨大春 译.《眼和心》 [M].北 京:商务 印书馆,2007.6:34。
[7](法)梅洛·庞蒂 著作,姜志辉 译.《知觉 现象学》.[M].北 京:商务 印书馆,2001. 2:84.
[8]沈克宁 著作.《建筑 现象学》.[M].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 出版,2007
作者简介
周晶(1988-),男,汉族,中共党员,艺术硕士,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佛山开放大学)
关键词:知觉现象学;陈家祠;岭南传统建筑空间;体验
1、知觉现象学
知觉现象学顾名思义,梅洛·庞蒂从知觉着手,拓展和延续了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内涵。从现代主义流行以来建筑空间设计都看重关注空间和形式的设计,而知觉现象学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运用强调的是空间、形式和材料的考量都充分结合人体的感知系统的体验来进行综合性设计,使建筑本身更能散发生命力,以此与建筑使用者产生情感共鸣。
1.1、知觉和体验
知觉与感觉在大多数时候不能泾渭分明的区分开来,知觉是综合了感官受到外界刺激之后,产生的一种对刺激整体的看法和理解。在与感知主体的意识交互作用之后,知觉升华为体验,过往的知觉储存起来,成为记忆,并在未来的知觉体验过程中再次参与形成知觉。各种感官接受到的刺激相互作用综合,类似心理学上所说的“通感”。也就是说,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这几个感官相互发生作用,共同去给感知的主体展现出事物的全面具体形象。在很多的情况里受到记忆中己有的知觉作用各种感觉之间往往可以相互转换。比如三国典故之一“望梅止渴”,看到梅子会感觉到它的味道从而产生唾液,从而消去渴意。
2、陈家祠视觉体验
尽管知觉不仅仅来源于视觉,但是视觉的优点显而易见:视觉是人体各种感觉中最为敏感也最为清晰的媒介。视觉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感知主体主动的思维活动,换言之,感知主体在“看”到了某事物的同时很容易直接的让主观意识参与进来。所以在五感中,通过视觉可以获得最强烈的刺激效果,视觉刺激也是最容易引起思考和共鸣的。
2.1 色彩
提到陈家祠,最容易被人接受也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往往是它的色彩,黛瓦粉墙,灰柱褐窗。说它容易被人接受,是因为陈家祠自身的色彩如此和谐,很容易唤醒心中的一份宁静;说它容易被人忽略,则是因为陈家祠与自然之间如此契合,宛如一体,颇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雅致。在所有建筑固有的色彩之中,黑白对比是一大主题。陈家祠建造者受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影响颇深,不难看出这一主题来源何在。黑白两色虽然反差强烈,但是陈家祠中灰色的墙面和道路微妙的为两者提供了一种调和与过渡。
2.2光与影
陈家祠建筑空间中光的塑造和使用在受到岭南传统哲学和岭南文化的影响的同时,也是由具体的空间布局与结构决定的。要想形成视觉,其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光,它对光线分割于是就产生了空间。岭南传统民居场所建筑设计的其中一个特点是院落的组织。岭南传统院落的外墙少有开窗的习惯,院落本身便成了民居对外采光和交流的重要空间。光线自室外到院落到檐廊再到室内,经历了一个由强转弱逐渐变化的过渡过程。院落本身的围合方式将室外的光线多次反射,再加上院落内常常设置的照壁,有效地改善了室内的光环境。
另外,中国南北方太阳高度角的差异也决定了院落设置的各自不同。南方民居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减少因为太阳高度角高日照时间长所产生的强烈辐射,因此院落越建越小;北方院落则建得宽敞明亮以便尽可能的争取到充足的日照。除了院落,陈家祠多有出挑或着檐廊和冷巷这一部分结构同样对阳光起到一种半遮挡的作用,于室内屋外之間形成过渡空间,这部分空间的光影效果最好,也是人们乐于小憩之处。
3、陈家祠听觉体验
听觉上的体验受声音本身的持续性特点带来的节奏感影响带有更多的感性色彩。通过尺度和规模的变化,有些建筑空间让人体味到宁静与深远;利用声音自身的特点,有些建筑空间营造出颇有趣味的感官享受;汇聚自然界的各种声响,浑然天成,有些建筑空间借以增强自身的环境感染力。
回声是声波遇到障碍物之后反射回来被再度听到的声响,这是一种在自然界比较常见的现象,因此也是古代的设计者们利用的最多的一种声学现象。反射的声音不仅可以简单的增强原声的效果,还可以产生很多神奇的效果。陈家祠正厅就利用了回声效果。作为清代陈氏家族举行各类祭祀祖先的地方,陈家祠正厅利用回声效果使参加祭祀的人们感觉到神性。位于四周的回音壁,利用墙面声波反射后可以沿墙体继续传播,这样可以使站在厅外的人们也能听得到说话声,假若祭祀时站在正厅中心处击掌,则可以利用这一效果使之听到三声回声,从而让参加祭祀的宗族子弟肃然起敬。
4、陈家祠触觉体验
传统建筑的木质构造在这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相比现代建筑中大规模使用的钢铁、玻璃、混凝土,传统的木头天生有一种温暖、亲切、宁静和安详的感觉。无论是百年前的陈家祠正厅门,还是十几年的岭南四合院院门,每块木头的自然构造纹理清晰的显现出来,让人不忍释手。踩在那些被太阳晒暖的石阶和青砖上,抚摸着石栏和木门时,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脚下大地和手中石栏沉稳缓慢的呼吸。
5、陈家祠嗅觉与味觉体验
嗅觉和味觉对场所的感知并不如以上三种感觉那般强烈。触感、视感、听感器官系统在认知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气味的嗅感,在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却是非常微妙的,经常会是奇特的存在并且令人难以忘怀。味觉似乎是和建筑空间最为疏远的了,但是陈家祠特定的色彩和花果木雕工艺有时候也能唤起人们类似的“口感”。各种光滑的表面总能让人们有种想去一尝藤甜的欲望。气味的作用经常能唤醒记忆中相似的元素,人们可能忘却了某个空间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却会记得那个场景的气味和“味道”。
6、总语
岭南传统建筑空间的实际意义对建筑设计师的影响是悄无声息的,它存在于建筑设计的内心深处。这般迷恋传统,迷恋家乡的情绪,来自于深扎在内心最底的建筑设计修养和受教育程度,还有对传统故乡建筑特有的情愫。一个建筑环境与空间之间关系营造的经典,岭南传统建筑空间给后人提供了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范本。现在,如此多的建筑设计师开始都将他们的目光转移到了传统建筑空间中,尝试着通过深入的探索体会,探索出其中更加符合当代城市现代生活,并且更加贴近当代建筑空间设计思想的途径。同时,这是现今多方位设计思想灵感中的一个重要源头,采用知觉现象学的方式来从另一个角度探索岭南传统建筑空间的种种特点。
参考文献
[1]《现代性·地方性:岭南的城市与建筑的近代化转变》. 同济大学出版社.
[2]汤国华著作《岭南的湿热气候与传统古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岭南的建筑经典系列,岭南祠堂、书院、学宫系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4]陆琦 著《岭南建筑经典丛书·岭南民居系列: 广府民居》.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5]罗汉强著作《岭南 的建筑经典丛书: 余荫山房·岭南园林系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6](法)梅洛·庞蒂 著作,杨大春 译.《眼和心》 [M].北 京:商务 印书馆,2007.6:34。
[7](法)梅洛·庞蒂 著作,姜志辉 译.《知觉 现象学》.[M].北 京:商务 印书馆,2001. 2:84.
[8]沈克宁 著作.《建筑 现象学》.[M].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 出版,2007
作者简介
周晶(1988-),男,汉族,中共党员,艺术硕士,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佛山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