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打工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席卷中国西部广大贫困农村。无数农村留守学生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再加上祖辈隔代教育的弊病,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故加强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而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特点,便得其成为了农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政治学科的教育教学则应时刻贯穿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农村留守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密切关注。然而,偏远农村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然是一个薄弱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留守学生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新兴的群体,其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迫在眉睫。本人扎根农村教育十余年,对此深有感触。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危机表现在:
一是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监管。好多父母只是在春节回家,甚至数年难回。父母们由于内心的歉疚,对孩子只是一味顺从迁就,或是仅仅满足物质上的需要,而缺乏思想上的沟通与教育。
二是隔代教育的苍白无力。农村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为孩子“全方位服务”,再加上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容易固守尘封,与孩子间形成心理隔膜,缺少沟通、交流。又因为他们步入晚年后的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容易使孩子刁蛮任性、意志薄弱、缺乏独立、自私自利、孤僻抑郁等,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是农村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在城市生活,增长视野的同时,也无形地受到城市生活的影响,由于农村包办婚姻及媒人介绍婚姻等的危害,很多农村夫妻或受现代文明的影响,或受拜金主义的毒害,或是一些暴发户难于把持,便产生了大量的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一般都留给祖辈监管,给孩子留下心理上的阴影,使他们变得自卑、怪异、偏执……凸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性格缺陷。
作为一个农村教育者,我深感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软硬件的严重不足:硬件方面,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及专用设备,软件方面,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是派部分教师培训三五天,临时兼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其名而无其实。即使有的学校进行了一些心理教育活动,也处于零散性、自发性、阶段性状态。更多的是由班主任代劳,临时找学生谈谈心,暂时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稍微起到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农村留守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及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严重不足,为我们敲了警钟,为了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思想政治课与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这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与要求,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养成等,已突破了以往偏重“双基”的局限,把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积极态度、浓厚兴趣、健康情绪、深刻体验、良好习惯、顺利交往等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非认知目标”纳入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与评价内容之中。
其次,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内容决定的。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最基本的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事、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形势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时代新人。
其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心理和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是相伴而生的,政治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容易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最便于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另外,政治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丰富深邃,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
根据新课标及思想政治课教育大綱的要求,结合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思想政治课与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手段,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对思想品德的感受,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与愿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二、角色扮演
在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扮演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以期扩展生活经验,促进行为的适应性,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加强对各类人群的理解,学会关爱与宽容,感受父母在外生活工作的艰辛,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感恩教育与爱心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故事启发
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任务的要求,结合思想政治课中的案例,将教材内容编制成相应的故事,采用“故事+哲理”的方式,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四、结合实际
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平时要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或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及学生代表间要常常交流,给留守学生“摸准脉”,并结合课堂内容设置,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教育活动,在教案设计及课堂教学组织方面下功夫,及时解决留守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农村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则应承担起学科责任,力促农村留守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密切关注。然而,偏远农村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然是一个薄弱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留守学生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新兴的群体,其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迫在眉睫。本人扎根农村教育十余年,对此深有感触。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危机表现在:
一是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监管。好多父母只是在春节回家,甚至数年难回。父母们由于内心的歉疚,对孩子只是一味顺从迁就,或是仅仅满足物质上的需要,而缺乏思想上的沟通与教育。
二是隔代教育的苍白无力。农村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为孩子“全方位服务”,再加上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容易固守尘封,与孩子间形成心理隔膜,缺少沟通、交流。又因为他们步入晚年后的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容易使孩子刁蛮任性、意志薄弱、缺乏独立、自私自利、孤僻抑郁等,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是农村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在城市生活,增长视野的同时,也无形地受到城市生活的影响,由于农村包办婚姻及媒人介绍婚姻等的危害,很多农村夫妻或受现代文明的影响,或受拜金主义的毒害,或是一些暴发户难于把持,便产生了大量的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一般都留给祖辈监管,给孩子留下心理上的阴影,使他们变得自卑、怪异、偏执……凸现出越来越严重的性格缺陷。
作为一个农村教育者,我深感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软硬件的严重不足:硬件方面,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及专用设备,软件方面,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是派部分教师培训三五天,临时兼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其名而无其实。即使有的学校进行了一些心理教育活动,也处于零散性、自发性、阶段性状态。更多的是由班主任代劳,临时找学生谈谈心,暂时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稍微起到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农村留守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及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严重不足,为我们敲了警钟,为了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思想政治课与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这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与要求,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养成等,已突破了以往偏重“双基”的局限,把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积极态度、浓厚兴趣、健康情绪、深刻体验、良好习惯、顺利交往等心理健康教育追求的“非认知目标”纳入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与评价内容之中。
其次,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地位和内容决定的。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最基本的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事、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形势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时代新人。
其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心理和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是相伴而生的,政治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容易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最便于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另外,政治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丰富深邃,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
根据新课标及思想政治课教育大綱的要求,结合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思想政治课与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手段,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对思想品德的感受,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与愿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二、角色扮演
在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扮演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以期扩展生活经验,促进行为的适应性,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加强对各类人群的理解,学会关爱与宽容,感受父母在外生活工作的艰辛,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感恩教育与爱心教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故事启发
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任务的要求,结合思想政治课中的案例,将教材内容编制成相应的故事,采用“故事+哲理”的方式,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四、结合实际
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平时要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或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及学生代表间要常常交流,给留守学生“摸准脉”,并结合课堂内容设置,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教育活动,在教案设计及课堂教学组织方面下功夫,及时解决留守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农村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则应承担起学科责任,力促农村留守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