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脱离了现实生活,一切写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也没有生活经历,写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这是存在的必然现象。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消除这些现象呢?本人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点粗略的建议,愿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小学作文 写作 积极思维
一、源于生活的作文
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可能真正达到目的的,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学生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得生动、有形。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激发创新兴趣,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
创新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将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同时,它也要受到心理因素如情感、欲望的制约。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思维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和实践,把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而教师只是活动的创设者,只起着对活动的促进和辅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阅读训练必不可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四、注重平时的积累,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优秀作品进行积累。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这个道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感悟,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里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我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五、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六、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束语:总之,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多方面的,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习作的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作文 写作 积极思维
一、源于生活的作文
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可能真正达到目的的,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学生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得生动、有形。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二、激发创新兴趣,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
创新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将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同时,它也要受到心理因素如情感、欲望的制约。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思维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和实践,把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而教师只是活动的创设者,只起着对活动的促进和辅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三、阅读训练必不可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四、注重平时的积累,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优秀作品进行积累。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这个道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感悟,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里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我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五、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六、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束语:总之,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多方面的,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习作的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