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深古代文化修养,提升阅读文言诗文的软实力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i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学习才能提升阅读文言诗文的能力?通常的答案是,理解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熟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若干语法特点,再加上多读多背,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诚然,掌握文言这一历史语言的表达形式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字面语言文字的阅读障碍尚且无法清除,更遑论提升文言诗文的阅读能力。但是,这些不可或缺的能力只能喻为阅读文言诗文的硬实力。而要准确把握文意,尤其是在细微之处准确理解文言诗文传达的曲折意蕴,还必须加深古代文化修养,透过字面领会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由于这些深意大多隐藏于语言表达形式背后,相对而言,对它们的挖掘又可喻为阅读文言诗文的软实力。古代文化的范围十分广泛,仅以“常识”而论,就多达天文、历法、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几大类数十个小类。不过,从中学生读懂文言诗文的层面来说,古代文化常识的范围可以缩小,内容可以精简,而且大多能够找到相应的专业书籍或工具书参考查阅,日后我们也打算择要作深入浅出的介绍。只是另有一类关于古人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的问题,常常与后世有异,且又很难从典籍中找到相关答案,唯有对古人的想法和做法作深入细致的推究体会,才不至于误解文意。以下我们举例简要阐述。
  先举一个大家较为熟悉的古代职官用语“左迁”,该词源自《史记·张丞相列传》,基本意思为降职,指官员由高职调任低职。其词形及含义均可视为普通的常用文言实词,但构词理据却富有文化意蕴,反映了古人委婉讳饰的思想观念。“左迁”中的“迁”字,《说文解字》释为:“登也。”表示“由低处到高处”“上升”,如《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迁”字。后来“迁”字用于调动职务,由于受“登升”义的影响,一般也指升官,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的“迁”字。古籍中若要言调职或降职,则用“徙”字。“迁”与“徙”在《史记》《汉书》等早期典籍中分用甚为明显,例如两书在记载石庆由太子傅升任御史大夫一事时,分别称作“迁为御史大夫”“迁御史大夫”;而记载石奋由太子傅降职为诸侯相时,则均称作“徙奋为诸侯相”。这种“迁”“徙”分用的情况延续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世虽有混用的现象,但主要限于“调职”的意义。而“左”字,本来的意义是“左手”,引申为“左边”。“左迁”中“左”字的含义,则超越了“左”字作为一个语词的基本词义,同古代的文化习俗产生了联系。原来古人尊崇右首,所以视右首为尊位,而视左首为卑位。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位在廉颇之右”,指蔺相如地位在廉颇之上;同书《魏其武安侯列传》“诸士在己之左”,指诸士地位在自己之下。从“左迁”一词内部构成的语素意义看,一方面由“迁”字体现“升迁”的意思,另一方面又由“左”字体现“往下位”的意思,若单纯从字面上解释“左迁”,就应理解为“往下位升迁”。“左”“迁”二字结合在一起,会给人以互不协调的感觉,只不过由于词义上的古今隔膜,这种感觉较难觉察罢了。那么,“左迁”一词又是怎样产生并沿用到后世的呢?首先,它出现之始当是修辞上委婉讳饰的需要。古人交往时,常常顾及对方颜面与感受,尽力避免使对方处于难堪境地。因而在言及对方降职时一般忌讳“徙”字,改用“迁”字则要委婉得多。但降职毕竟是降职,单用“迁”字显然与事实不符,对方也难以接受,于是又在“迁”字前缀以“左”字加以限制,表示虽则为“迁”,却是“往下位升迁”,委婉地表示这其实是降职。例如《史记》《汉书》叙述汉高祖将周昌由御史大夫降任为赵相,两书分别说成“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徙御史大夫昌为赵相”;周昌降职后极感委屈,向高祖哭诉哀告,高祖深怀歉意,两书在记高祖之言时均说成“吾极知其左迁”,刻意回避用“徙”字。由此可知,“左迁”一词饱含着委婉讳饰的修辞色彩。其次,“左迁”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又逐渐产生了区别与强调的意义。前文说到文言中“迁”字主要表示升职,后来又可以表示调职,“徙”字主要表示降职,又常常表示调职,这样在需要明确表示降职时,用“左迁”的效果不仅好于“迁”,而且也要好于“徙”。例如《汉书·朱博传》载朱博“迁为大司农。岁余,坐小法,左迁犍为太守”,即便读者不了解太守与大司农的官阶高低,也能根据“左迁”一词来判断朱博是降了职。显然,“左迁”表义上的明确性优于“迁”“徙”,更何况它还含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呢。此外,这种区别与强调的意义又使得“左迁”的适用范围有了变化。从《史记》的用于面谓对方,到《汉书》的兼用于客观表述,再到唐代又用于称述自己,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题中的“左迁”、白居易《琵琶行》诗前小序中的“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用法的发展使“左迁”与普通的文言实词几无二致,因而它能顺利地流行于后世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下面再举一个《左传·成公二年》中的用例。传文在记述鞌之战中齐军败势已定的情况下,晋大夫韩厥面对齐侯有几句外交辞令:“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对于引文中“属当戎行”的“戎行”究竟指齐军抑或晋军,古人无注,当今学者看法不同:王力《古代汉语》认为“戎行,兵车的行列,指齐军”;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认为“谓己身当军职,不能逃避服役”,则是指晋军。而对“且惧奔辟而忝两君”,学者们则根据杜预《春秋左传集解》“若奔辟,则为辱晋君,并为齐侯羞,故言二君”的注释,均理解为“而且害怕逃跑躲避会给两国国君带来耻辱”。那么,为什么逃跑躲避会给两国国君带来耻辱呢?这就牵涉到古人看待作战的思想观念了。其实,这句话采用了分承的修辞方式,晋齐两君分承“奔”(逃跑)“辟”(躲避)二事。意思也分为两层:一是逃跑会给晋君带来耻辱,这很好理解,因为部属遇敌不战而败逃,这种行为仅次于缴械投降,必然令国君脸面无光,不是耻辱是什么?二是躲避会给齐君带来耻辱,这却较难理解。原来古人作战在胜负已定的条件下,胜者倘若不去惩罚、俘获败者,转而躲避而不与败者见面,这恰恰是一种对败者的极大蔑视,所以说躲避则给齐君带来耻辱。这段外交辞令表面上是说,我不愿躲避齐君,是为了不给齐君带来羞辱;而言外之意却是我就是要乘着胜势俘获齐君,以便建立功勋领受赏赐。倘若不能理解这种观念,也就很难深入体会文意。当然,古人避免见面也不全然是为了羞辱对方,同战事中的躲避不同,日常生活中有时则是为了避免双方陷于尴尬境地。例如《新唐书·阳城传》记载:“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这段文字中的“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这一情节直接关系到阳城的处事观念,如不能正确体悟,也很容易误解文意。孤立地从字面上看,“退自匿”一句可以理解为阳城恰巧遇见有人偷盗他家树木,返回后自己隐瞒此事秘而不宣。由于“有盗其树者”等四句话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段,与前后的其他片段没有特别紧密的逻辑关系,因而这样理解与上下文之间并无扞格不通之处。但实际上却是阳城见到有人偷他家的树木,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先行避开。原来古人凡宽厚稳重者在与人交往时一般总会虑及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常常选用委婉而妥善的办法处理发生的事情;而偏狭鲁莽者则较少考虑为他人留有余地,往往会给对方带来难堪。这里阳城正是担心盗树者发现自己见到此事后必然感到羞愧,为了避免场面的尴尬,因而刻意避开不与盗树者见面。这种理解才是准确到位的。   不过也有不明古人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而误解文意以致造成不良影响的事。十多年前,南方某省自主命题的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选用了《旧唐书·唐临传》中的一段文字:“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这段文字讲述唐临主张将判了轻刑的囚犯暂时释放归家耕种农田,事毕之后囚徒因感唐临施恩宽宥,全都按时回归狱中。文中的实词虚词并无过于难解之处,但“令因请假”这句话却间接反映了县令的处事观念,如不能准确理解,也很难贯通上下文文意。“请假”释为“因故请求准许休假”的意思,远在《世说新语》中即有用例,如《排调》:“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后世沿用,遂逐渐成为常用词。据此,“令因请假”的语意也很简单明了,即“县令于是请求休假”。但试卷在要求考生挑出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时,恰恰将这一意义指为错误。这里姑不论命题者要求考生懂得不知如何曲解的“令因请假”的释义(揣摩命题者的想法,或许将“请假”曲解为“请求代理”,即请求唐临代理办事)已属不当,即以古人的处事观念看,也只有“县令于是请求休假”的语意才能贯通全文而无滞碍。因为前文说到唐临向县令请求暂时释放轻囚,县令不许;唐临即表示自己愿意承担后果。细绎文意,县令对此事是否可行心有疑虑,加之又不敢承担可能带来的后果,于是采用请求休假的方式回避,以便唐临遂行此事,而又与自己无涉。《新唐书·唐临传》也有内容大致相同的记载,唯未用“令因请假”的表述,而代之以“令移疾”。“移疾”,有时也称“移病”,是古代官场的常用语,意思为“上书称病”,多为官员求退的一种委婉托辞。这里仍指县令因不愿自行决定暂释轻囚而采取的回避方式。尽管新旧两部《唐书》对县令回避方式的记载有异,但在县令决意回避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虽然万泉县令的这一做法如今看来是在逃避责任,与应该提倡的忠于职守的观念不合,但在古人眼中或许正是一种两全的处事方式。命题者昧于此理,又未能利用《新唐书》以作参验,唯在“请假”一词上一味琢磨,企求别解,以致无法贯通上下文文意,自然会产生偏差,从而影响了高考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公正性。
  当然,要想准确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务必加深古代文化的修养,尽管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时时留意,深入思考,勤学勤问,就一定能逐步提升自己阅读文言诗文的软实力。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栏目责编:金正平)
其他文献
摘要:在重视学习与教学方式创新的素质教育背景下,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排列组合”教学质量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期能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排列组合 现状 优化策略  一、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现状  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学能有效训练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掌握科学
我国钨业必须搞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
从影20年,拍摄了10部电影、38部电视连续剧。她说:最感欣慰的是《共和国往事》。 买车时,有人对她说:“奔驰”好,“宝马”好!她却说:打心眼里还是喜欢“凌志”。 Twenty yea
张×,男,6岁。因经常吐大量口水1年余,于1980年10月20日门诊。经常含满嘴口水不吞咽,不时的吐唾沫,晚间入睡后翻身时吐在床上。候诊时,大口唾沫吐在诊断室地上无法控制,受其
三绝状元张孝祥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乌江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戍科廷试时,被宋高宗由第七名擢为第一。张孝祥的父亲张祁力官时,曾被好友、吏部尚书胡寅论荐,事未果,胡
本文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养成一个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导启发学生,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不同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这是三菱金属公司最近开发的新产品.1.AP涂层的特点新开发的涂层物质为(Ti、Al)N系化合物,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进行多层涂复,涂层颜色为近似水晶的紫色.AP涂层的厚度比过去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是联接生疏问题与熟知问题的桥梁,达到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概念的产生、定理的得出、解题思路的形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