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自主性发展,首先表现为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追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勇于质疑和向他人请教。而学生自主性发展的结果,是养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积极负责的态度与能力。中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态度和能力。
为此,我校主要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
1.以“走遍石景山”为中心的整合各学科相关内容的综合实践类课程。如话说永定河课程,冰川馆历史地理环境文化课程,沿河城地质变迁综合课程;寻根陕西、寻梦敦煌暑假考察课程;游学扶桑等拓展国际视野类课程。
2.注重探究能力培养的科学探索类课程。如校园植被的校本研究课程;载人电动车的制作课程;身边的小草标本制作课程;永定河河道变迁的模型制作。
3.开发学生潜能、增强创造力及健康成长系列课程。如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潜能开发课程,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我爱魔术课程,手指操课程,楼梯艺术团教程,古城艺墅课程,飞天壁画的临摹课程。
4.挖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展课程。如依托雏鹰计划和翱翔计划开发的土壤修复课程、石景山可吸入颗粒物的分布课程,科技探索冬令营系列课程,探索心灵的奥秘课程。
5.传统文化教育类课程。如中秋节和重阳节主题活动以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节日整体课程;学校仪式课程;生活礼仪课程(东西方礼仪比较课程)。
6.中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连续举办两届科学探索冬令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实验。学生自主探究制作触摸屏查询系统、载人电动车、永定河沙盘模型等。
2.组织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索活动。教师把地理和生物课堂搬到校园里,先从认识校园的植被开始,接着利用校园建设的机会制作校园土壤剖面图,制作植物标本。师生多次前往石景山冰川馆、龙门涧大峡谷、门头沟沿河城、永定河出山口采集岩石,了解岩石知识。
3.参加科技比赛活动。参加水火箭、车模、叶画、单片机等多项市区级比赛;参加北京金鹏科技论坛。
4.利用游学活动进行科学考察。在“寻根陕西、寻梦敦煌”的活动中考察祁连山丝绸古道的物候特征及变化。考察壶口瀑布的成因。在英国、日本体验海洋性气候,辨析纬度相同的大陆两岸植物分布的不同特点。
5.组织学生和教师、专家交流。今年是国际化学年,日本大地震的核泄漏等事件都是当下的大事。学校组织理科教师聆听严加安院士《大道至简,大美天成》的报告,组织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师生聆听黄春辉院士《化学让生活更精彩》的讲座,邀请人大附中的张冬梅老师为全校教师做经验介绍。教师们和王绶琯院士座谈,并在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指导下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6.开展名师讲堂。有臧义萍老师的《中国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黎周老师的《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等。学校还组织师生收看《探索》等科学节目。
7.积极参与雏鹰、翱翔计划。作为生源校,积极选拨学员,并把每一次选拨当作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机会,让翱翔计划、雏鹰计划成为培养学校师生的平台。
8.借助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为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课外科技活动。我校有30个学生社团,其中有单片机与机器人、化学魔术社、天文小组等多个科技类社团,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收获。
9.始终如一地在每一个学科中进行科学渗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意识和科技素养。
建立、健全评价反馈系统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期初制定严谨、简明、操作性强的目标,并明确对这些目标的评价方法;将日常的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装进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借助各种形式的点评和展示,使学生不断审视自我,思考未来,激发发展的愿望,并把美好的愿望一步步变成能力,明确目标,主动规划,不断完善,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
为此,我校主要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
1.以“走遍石景山”为中心的整合各学科相关内容的综合实践类课程。如话说永定河课程,冰川馆历史地理环境文化课程,沿河城地质变迁综合课程;寻根陕西、寻梦敦煌暑假考察课程;游学扶桑等拓展国际视野类课程。
2.注重探究能力培养的科学探索类课程。如校园植被的校本研究课程;载人电动车的制作课程;身边的小草标本制作课程;永定河河道变迁的模型制作。
3.开发学生潜能、增强创造力及健康成长系列课程。如性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潜能开发课程,中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我爱魔术课程,手指操课程,楼梯艺术团教程,古城艺墅课程,飞天壁画的临摹课程。
4.挖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展课程。如依托雏鹰计划和翱翔计划开发的土壤修复课程、石景山可吸入颗粒物的分布课程,科技探索冬令营系列课程,探索心灵的奥秘课程。
5.传统文化教育类课程。如中秋节和重阳节主题活动以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节日整体课程;学校仪式课程;生活礼仪课程(东西方礼仪比较课程)。
6.中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系列课程。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连续举办两届科学探索冬令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实验。学生自主探究制作触摸屏查询系统、载人电动车、永定河沙盘模型等。
2.组织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索活动。教师把地理和生物课堂搬到校园里,先从认识校园的植被开始,接着利用校园建设的机会制作校园土壤剖面图,制作植物标本。师生多次前往石景山冰川馆、龙门涧大峡谷、门头沟沿河城、永定河出山口采集岩石,了解岩石知识。
3.参加科技比赛活动。参加水火箭、车模、叶画、单片机等多项市区级比赛;参加北京金鹏科技论坛。
4.利用游学活动进行科学考察。在“寻根陕西、寻梦敦煌”的活动中考察祁连山丝绸古道的物候特征及变化。考察壶口瀑布的成因。在英国、日本体验海洋性气候,辨析纬度相同的大陆两岸植物分布的不同特点。
5.组织学生和教师、专家交流。今年是国际化学年,日本大地震的核泄漏等事件都是当下的大事。学校组织理科教师聆听严加安院士《大道至简,大美天成》的报告,组织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师生聆听黄春辉院士《化学让生活更精彩》的讲座,邀请人大附中的张冬梅老师为全校教师做经验介绍。教师们和王绶琯院士座谈,并在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指导下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6.开展名师讲堂。有臧义萍老师的《中国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黎周老师的《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等。学校还组织师生收看《探索》等科学节目。
7.积极参与雏鹰、翱翔计划。作为生源校,积极选拨学员,并把每一次选拨当作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机会,让翱翔计划、雏鹰计划成为培养学校师生的平台。
8.借助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为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课外科技活动。我校有30个学生社团,其中有单片机与机器人、化学魔术社、天文小组等多个科技类社团,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收获。
9.始终如一地在每一个学科中进行科学渗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意识和科技素养。
建立、健全评价反馈系统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期初制定严谨、简明、操作性强的目标,并明确对这些目标的评价方法;将日常的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装进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借助各种形式的点评和展示,使学生不断审视自我,思考未来,激发发展的愿望,并把美好的愿望一步步变成能力,明确目标,主动规划,不断完善,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