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如何从实际出发,建立独具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是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就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阶段性总结,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提出改进的思路与设想,以便逐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培养体系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为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009年国家从应届本科毕业中增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专业学位招生比例将逐年提高。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要求培养单位重新定位不同类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相应的培养体系,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转型和战略调整。[1]郑州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自2004年开始,目前已经走过了8年的实践历程,生源类型也从最初的仅有在职人员调整为目前的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人员两类。为进一步提高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现就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立进行阶段性总结,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提出改进的思路与设想,以便为我国、特别是河南省生物技术相关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培养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高级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
2 郑州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
2.1 获得工程硕士专业授权点时间及招生情况。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03]52号文件,经教育部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审议批准,郑州大学2003年成为全国24所生物工程硕士招生单位之一,2004年开始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生物工程硕士学位,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生物工程硕士,至今已招生物工。
2.2 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
根据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特点和企事业单位对生物工程人才的需求,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旨在培养一批在生物工程领域(涵盖工业、医药、食品、环保、农、林、牧、渔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生物工程技术和生物工程管理人才。
郑州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包括:发酵工程;生物制药工程;烟草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农业生物工程;环境生物工程等。
2.3 培养体系构成。
2.3.1 导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两手抓的方针指导下,经过8年努力,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支年青化、高学历、结构合理的校内导师队伍和基地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为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目前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点拥有校内导师31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导师占90%;有过1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导师占51%,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中青年导师占93%。基地导师3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导师占40%,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占93%。
2.3.2 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学科已有的研究条件和教学资源,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生培养平台。目前可用于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验场地近3000 m2,包括12个专业实验室,具有完备的实验仪器及设施,如发酵设备、高效液相层析系统、超滤系统、冷冻干燥机、凝胶成相系统、自动酶标分析仪、多功能显微镜、大容量低温离心机、落地式高速离心机、微量移液器、PCR扩增仪、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控温气浴振荡器、超声细胞破碎仪、纯水系统、多用电泳仪、液相色谱分析仪、蛋白纯化系统、蛋白质双相电泳系统等,保证了生物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顺利开展。
2.3.3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是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完善研究生培养环节、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就业能力的重要支撑。通过高校与企业和相关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加快高校自我建设,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我系通过导师与企业或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基础,企业自愿申报,经学校审核与筛选,将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的申报单位分批申报,目前已获得郑州大学正式批准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10个,还有一大批条件较好的候选单位正在建设中。
2.3.4 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按照《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要求分别制定了在职和全日制生物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授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强,开设了固定的学术前沿讲座。80%以上论文选题来自于企业实践,工程背景明确,应用性强。实行学校和基地双导师培养模式,校内和基地有合作基础,导师有充足研究经费。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程序规范,答辩小组有基地导师参加。
3 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历史短,从招生、培养到授予学位等环节都还缺乏成熟经验,许多导师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区分科学学位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目标要求,有些导师甚至简单地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按传统的科学学位研究生来培养,不能很好地完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3.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2年,培养时间短,部分考生对培养模式和要求缺乏了解,导致目前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短缺。
4 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思路
针对以上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中遇到的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综合改革思路:
4.1 课程的设置:针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和企业需求,注意拓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领域。在《基因工程》和《高等生物化学》两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将《生物分离工程》、《生化反应工程与反应器》两门课程作为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新增核心课程。
4.2 研究课题确立:全日制专业学位学生入学第一年在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科研思路与技能培训,主要由校内导师辅导;第二年到基地完成来自生产实践的课题,主要由基地导师辅导。毕业设计选题要以解决企事业单位遇到的生产实践中待解决的问题为立项依据。
4.3 专业模块设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2年,培养时间短,为保证培养质量,针对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的需要,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专业模块,每个模块具有对应的专业培养计划,使学生可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兴趣选择适合的专业模块,达到学有所专、学有所长、学用对口。设置的专业模块有生物技术制药、烟草工程、食品检测技术、医药检验技术、自然保护区管理等,不同的模块具有相应的课程设置。
4.4 考核方式调整:考核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要求达到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要求,实践部分选题强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工程硕士研究生所在单位或实习基地独立完成,基地导师负责日常指导工作。在论文工作期间,研究生应到学校接受学校导师必要的指导工作。论文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用于完成工程任务和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年。
5 结语
生物工程是生物学和工程学交叉的新兴领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培养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既是研究生教育结构战略调整的需要,也是高校创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生培养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要求我们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科研成果产业化,解决生产工艺、产品开发、销售环节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不仅对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2][3]通过与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有利于学生就业,还将推动高校开展横向应用性课题的联合研究,更好地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 魏国庆,张明辉.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8,29(6):30-35
[2] 王莹,朱方长. 我国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较.比较教育研究.2009,2:100-101
[3] 王莹,朱方长.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 2009, 10(2):76-79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培养体系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为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009年国家从应届本科毕业中增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专业学位招生比例将逐年提高。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要求培养单位重新定位不同类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相应的培养体系,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转型和战略调整。[1]郑州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自2004年开始,目前已经走过了8年的实践历程,生源类型也从最初的仅有在职人员调整为目前的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人员两类。为进一步提高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现就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立进行阶段性总结,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与问题提出改进的思路与设想,以便为我国、特别是河南省生物技术相关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培养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高级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
2 郑州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
2.1 获得工程硕士专业授权点时间及招生情况。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03]52号文件,经教育部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审议批准,郑州大学2003年成为全国24所生物工程硕士招生单位之一,2004年开始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生物工程硕士学位,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生物工程硕士,至今已招生物工。
2.2 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
根据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特点和企事业单位对生物工程人才的需求,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旨在培养一批在生物工程领域(涵盖工业、医药、食品、环保、农、林、牧、渔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生物工程技术和生物工程管理人才。
郑州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包括:发酵工程;生物制药工程;烟草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农业生物工程;环境生物工程等。
2.3 培养体系构成。
2.3.1 导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两手抓的方针指导下,经过8年努力,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支年青化、高学历、结构合理的校内导师队伍和基地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为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目前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点拥有校内导师31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导师占90%;有过1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导师占51%,年龄在50岁以下的中青年导师占93%。基地导师3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导师占40%,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占93%。
2.3.2 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学科已有的研究条件和教学资源,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生培养平台。目前可用于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验场地近3000 m2,包括12个专业实验室,具有完备的实验仪器及设施,如发酵设备、高效液相层析系统、超滤系统、冷冻干燥机、凝胶成相系统、自动酶标分析仪、多功能显微镜、大容量低温离心机、落地式高速离心机、微量移液器、PCR扩增仪、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控温气浴振荡器、超声细胞破碎仪、纯水系统、多用电泳仪、液相色谱分析仪、蛋白纯化系统、蛋白质双相电泳系统等,保证了生物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顺利开展。
2.3.3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是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完善研究生培养环节、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就业能力的重要支撑。通过高校与企业和相关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加快高校自我建设,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我系通过导师与企业或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基础,企业自愿申报,经学校审核与筛选,将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的申报单位分批申报,目前已获得郑州大学正式批准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10个,还有一大批条件较好的候选单位正在建设中。
2.3.4 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按照《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要求分别制定了在职和全日制生物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授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强,开设了固定的学术前沿讲座。80%以上论文选题来自于企业实践,工程背景明确,应用性强。实行学校和基地双导师培养模式,校内和基地有合作基础,导师有充足研究经费。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程序规范,答辩小组有基地导师参加。
3 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历史短,从招生、培养到授予学位等环节都还缺乏成熟经验,许多导师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区分科学学位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目标要求,有些导师甚至简单地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按传统的科学学位研究生来培养,不能很好地完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3.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2年,培养时间短,部分考生对培养模式和要求缺乏了解,导致目前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短缺。
4 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思路
针对以上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中遇到的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综合改革思路:
4.1 课程的设置:针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和企业需求,注意拓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领域。在《基因工程》和《高等生物化学》两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将《生物分离工程》、《生化反应工程与反应器》两门课程作为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新增核心课程。
4.2 研究课题确立:全日制专业学位学生入学第一年在校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科研思路与技能培训,主要由校内导师辅导;第二年到基地完成来自生产实践的课题,主要由基地导师辅导。毕业设计选题要以解决企事业单位遇到的生产实践中待解决的问题为立项依据。
4.3 专业模块设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2年,培养时间短,为保证培养质量,针对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的需要,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专业模块,每个模块具有对应的专业培养计划,使学生可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兴趣选择适合的专业模块,达到学有所专、学有所长、学用对口。设置的专业模块有生物技术制药、烟草工程、食品检测技术、医药检验技术、自然保护区管理等,不同的模块具有相应的课程设置。
4.4 考核方式调整:考核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要求达到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要求,实践部分选题强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工程硕士研究生所在单位或实习基地独立完成,基地导师负责日常指导工作。在论文工作期间,研究生应到学校接受学校导师必要的指导工作。论文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用于完成工程任务和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年。
5 结语
生物工程是生物学和工程学交叉的新兴领域,是全球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之一。培养生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既是研究生教育结构战略调整的需要,也是高校创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研究生培养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要求我们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科研成果产业化,解决生产工艺、产品开发、销售环节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不仅对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2][3]通过与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有利于学生就业,还将推动高校开展横向应用性课题的联合研究,更好地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1] 魏国庆,张明辉.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8,29(6):30-35
[2] 王莹,朱方长. 我国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比较.比较教育研究.2009,2:100-101
[3] 王莹,朱方长.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 2009, 10(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