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贵在实践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z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党中央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个理论课题,又是一个实践课题。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推动实践转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江苏相适应,与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协调,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树立“五大导向”,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域特色和实践内涵
  
  “两个率先”、和谐江苏的理想目标导向。结合自身实际,江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体化为“两个率先”的总目标总定位,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化为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普遍得益、社会充满生机活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谐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个使全省人民感到幸福、引以自豪和令人向往的新江苏。全省上下通过树立共同的理想目标,寓核心价值追求于近、中、长期的发展蓝图之中,让干部群众感到既可望又可及。
  统筹协调、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导向。在发展进程中,江苏逐步形成了“两个率先”、“三个发展”、“四个优先”、“五个兼顾”的发展思路。这一思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增长的效益、注重发展的成本和环境的代价,自觉追求质量效益的“好”、争取人民得实惠的“快”,是科学发展观在江苏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全省上下通过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寓核心价值追求于统筹协调、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之中,让干部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先进理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富民优先、民生为本的惠民政策导向。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江苏坚持把富民放在发展全局的优先位置,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政策的第一导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行“三有四保”的政策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社保、看病、上学、住房、打官司等实际利益问题,切实造福于民、普惠于民。全省上下通过强化为民的根本宗旨,寓核心价值追求于富民、利民、惠民的发展政策之中,让人民群众更直观地认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创业创新、创优争先的人文精神导向。着眼发展全局,江苏着力凝聚、提升全省人民在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素质特征,提出了培育和弘扬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新江苏精神的重大任务,并把“三创”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江苏的具体体现,作为全省思想文化建设的主题,在全省上下持续大力宣传倡导,积极支持创业活动、鼓励创新热情、褒奖创优成果,为人们干事创业提供政策保障和良好环境。全省上下通过打造鲜明的精神品牌,寓核心价值追求于“三创”的发展实践之中,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了创造性,增添了励精图治创事业的勇气、开拓创新闯新路的锐气、敢于超越争一流的志气。
  诚信公正、文明和谐的基本道德导向。江苏坚持倡导诚信公正、文明和谐的基本道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八荣八耻”的道德要求贯穿于公民基本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坚持以“法治江苏”、“诚信江苏”等“五大江苏”建设为载体,把依法治省与以德治省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建设信用文化,积极构建征信服务体系和信用监督体系,着力营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全省上下通过倡导基本的道德规范,寓核心价值追求于讲诚信、讲公正、讲文明、促和谐的发展软环境之中,使传统道德、底线伦理和基本规范进一步深入人心,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实践,使文明发展成为江苏更加鲜明的发展特色。
  
  采取“五大举措”,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增强政策制度的调控导引效应。政策、制度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广泛性,政策、制度的调控和导引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手段。实际工作中,江苏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固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政策和制度,在政策制度制定和贯彻执行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省里制定了由4大类18项25条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把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四个优先”的要求变成现实具体的政策目标和时序进度,同时通过强化考核,确保体现核心价值导向的政策要求得到切实贯彻执行,人民群众则从政策的推行和发展的成果中强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与认同。在制度建设上,一方面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制度、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制度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制度的完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围绕突发事件采访报道、典型宣传、互联网评论工作等制定出台一系列管理规定,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互联网联席会议等制度,坚持和完善新闻阅评、协调、谈话和评奖等制度,通过制度的实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得到有效传播。
  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和文化环境。在理论建设上,坚持紧密联系江苏发展实际加强理论探索,强化应用对策研究,围绕江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苏南模式”等重点课题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题研讨和调研活动,针对昆山经验、华西经验等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实地调研、中介机构独立查验、大范围群众测评、高层次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研究,促进人们对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也为“两个率先”的发展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在舆论建设上,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会议、重大部署,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坚持提前介入、精心策划、系列推出,组织开展了系列重大主题新闻行动,积极营造强势舆论氛围;围绕全局工作的着力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人民群众关注的新热点,各媒体积极加大事实引导、典型引导、言论引导的力度,旗帜鲜明地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积极改进引导艺术,更多地关注实践、关注民生,及时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寓于还原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之中。在文化建设上,积极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注重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潜移默化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
  培育多层次的示范群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靠价值理念的内在吸引力和凝聚力,又要通过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来示范带动。实际工作中,江苏注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着力构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示范群体。全省深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万人评议”活动。注重选树和推广各类先进典型,在全面小康和新农村建设上,总结推广昆山经验、华西经验,广泛开展“市县学昆山、乡村学华西”活动;在科技创新创业上,总结推广无锡尚德、南瑞继保等典型经验;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上,树立了张云泉、吴仁宝、邓建军、李元龙等先进典型;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上,广泛宣传了“爱心邮路”先进集体、刘应启、殷雪梅、周光裕等典型;在人文精神建设上,推出了“三创之星”系列典型,产生了良好的正面示范效应。
  健全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的共识,需要进行长期系统有效的宣传教育,需要一个从理念到素质再到心理的养成和内化过程。实际工作中,江苏注重通过各类宣传教育阵地,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育人机制。大力加强中心组学习制度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冬训和基层党员轮训,加强基层党校建设和基层党课教学,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指导工作实践。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三进”工作,积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要求纳入到大中小学的教材中,体现到课堂教学中。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围绕“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在全省持续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涵,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文明在江苏”道德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终身学习平台,各地普遍开办市民大讲堂、大学堂等学习教育载体,着力引导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思想境界,提高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能力。
  促进方式方法的创新。面对人们日益增长、不断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和手段来增强吸引力。实际工作中,江苏注重拓展大众化、现代化、人性化的传播渠道,借助市场机制和社会手段使思想教育与价值传播更具艺术性和策略性,通过抓项目办实事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加强中国江苏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建设,积极抢占即时通讯、博客、播客、个人网站以及手机短信彩信、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纸等现代化传播阵地,加大网上评论和正面宣传力度,推动新兴阵地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平台。注重通过发展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扩大大众文化产品生产,鼓励积极健康的流行文化、娱乐文化发展,充分利用其强大的、快捷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进行渗透教育。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功能,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强指导,提供服务,促使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更加重视以工程化、项目化、载体化的办法推动工作落实,通过实施工程、项目,通过有效的实践平台和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更加入脑入心。
  
  把握“五大关系”,探索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
  
  把握科学性与操作性的关系,既深化研究又强化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新任务、新课题,必须加强研究,不断深化认识、丰富内涵、完善体系,增强其科学性与解释力。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外延的研究,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和功能作用,研究其有机构成和内在关系,进一步认清其理论结构和实践要求,揭示其丰富内涵和本质特征。加强对社会思想意识变化的研究,深入研究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追求、心理素质状况,研究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想矛盾的发展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深入认识和把握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势。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得到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同,就要贴近实际、面向群众,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其操作性,让人民群众易于理解、便于践行。不能“悬空化”,成为枯燥的政治话语、简单的政治口号,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进行更加简洁精练的概括和表述,切实做好通俗化大众化的工作,把复杂的理论转化为生活的道理,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鲜活的群众语言,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也不能脱离实际、背离实践,搞“两张皮”,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丰富生动的发展实践对接起来,积极促进理论与实践密切互动,在推进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把握系统性与针对性的关系,既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千头万绪,涉及多方面内容、多层次对象、多领域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增强实效,必须既统筹安排、系统推进又分类实施、突出重点。坚持突出重点,就是在内容上突出构建共同的社会理想和共同的道德标准,一方面着力引导人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信仰,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进一步在全社会确立“八荣八耻”的基本道德标准,确立社会公正、民主、和谐的核心价值追求。在对象上突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通过大力推进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在方式上突出示范性和实践性,坚持以先进典型来示范引导,以实践载体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际成果来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具现实感、更有实践意义。坚持系统推进,要善于从执政党、国家、地方和基层群众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通过科学的机制和有效的途径,使党的执政理念、国家的发展政策、地方的具体措施和基层群众的诉求追求保持内在一致、有机统一;善于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不能强求普通群众都能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复杂的理论原理,都能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所有要求,不能把党员甚至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做到的要求一样要求普通群众,也不能把党员等同于一般群众,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失去应有的先进性色彩和吸引力。
  把握局部性与全局性的关系,既恪尽职守又促进配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重要一环,既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又不能脱离全局孤立地来对待。对意识形态职能部门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任务更直接、要求更具体,必须坚持守土有责、恪尽职守,切实抓好自身的各项工作。同时,又不能局限自身职能,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从全局的角度来谋划和推进,切实抓好配套建设,通过配套达到各项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共进的目的。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着力健全完善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法律体系,以制度、政策、法律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作为党执政的遵循和约束,作为社会生活的准则和规范,使之化虚为实,看得见、摸得着,长期起作用。比如,提倡辛勤劳动,就要从政策、制度、法律上保障人们的劳动所得;提倡诚实守信,就要从政策、制度、法律上保障老实人不吃亏;提倡见义勇为,就要从政策、制度、法律上防止和避免“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对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行为,要有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法律予以处罚。此外,要着眼于丰富和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进一步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建设,力求既有利于充分发展市场经济又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要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纳入到党政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设之中,通过监督和考核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推进党务和政务、实施管理和服务中得到贯彻落实。
  把握传统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既善于继承又注重创新。多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许多有效的方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认真总结,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不断增强影响力、渗透力,必须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注重方式、方法和技巧的改进。要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不断丰富手段、创新载体、拓展渠道。要善于采取柔性化、隐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形式,采取双向以至多向互动的形式,通过抓结合、抓示范,通过渗透教育、养成教育来加以推进。要善于策划和包装,进行人性化设计和艺术化处理,着力打造宣传教育的品牌,以品牌的信誉和魅力增强吸引力,提高宣传教育的效率效益。要积极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有益经验,善于通过经济渠道、文化渠道、宗教渠道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传播,通过大众化的文化产品让人们在娱乐和享受中培养价值认同。要善于整合和开发资源,充分利用宗教和民间信仰中的积极因素,发挥其调节社会心理、满足精神需求的作用,引导人们多做善事、多献爱心、多行公益,使其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服务。
  把握阶段性与持续性的关系,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需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反复过程。必须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将长远的价值追求与阶段性的具体要求结合起来。立足当前,就要直面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思想矛盾和困惑,提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相协调的价值要求,增强其对思想观念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现实的论证力,努力形成有利于多元思想观念对话交流、有利于先进思想文化引领整合的机制,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解开人们的思想困惑、化解人们的思想矛盾。着眼长远,就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出发,清楚地提示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追求,进行长远的规划和持续的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常化、长效化。坚持重在建设、重在稳定、重在持续,把握节奏、循序渐进、逐步积累,注重从基层基础抓起,积极引导人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价值认同体现到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之中,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深入人心,成为凝聚全民的牢固精神纽带,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课题组负责人:孙志军;成员:梁勇、王同来、赵金松)
  责任编辑:夏玉兰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指出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对县域今后的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太仓是苏南重要的工业重镇,拥有一港(太仓港)两沿(沿江、沿沪)的独特发展优势。近年来,我们重点围绕建设江苏东大门、加快繁荣太仓港和当好苏州生力军三项任务开展工作,在又好又快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二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崭新的实践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期刊
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与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目标是缩短政府与公众的距离,实现对公众的便捷服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江苏电子政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建成“二横一纵”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有了方便的渠道;政府网上信息发布平台基本建成,公众能较全面地了解政府信息: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初具规模,政府网站具备了一定的互动功能,电子政务已从政务公开为主向公共服务、公众参与方面拓展
期刊
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阐述。内涵深刻,指向鲜明,深层次的要求是调整和优化三种结构,这就是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要素结构。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     调整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作用    十七大报告提出“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这一方针,不仅强调要坚持实行,而且在消费需求前加上“特别”二字,这就把调整需求结构摆到了突出地位,扩大消费需求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基础。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是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乡村的迫切需要。  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简而言之。是指广大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办理自己的事务,村里的“官”自己来选,村里的事自己来管,村里的财自己来理。在我国
期刊
近年来,江苏石油分公司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党组战略决策,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战略,坚持服从大局,发挥整体优势,积极化解困难,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较好地实现了“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总体目标,销售收入名列江苏十大企业前五位,成为江苏大企业的排头兵。  作为国有骨干能源销售企业,江苏石油分公司肩负着经营有效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双重责任。近年,国际油价高位振荡,公司克服了资源供应紧张
期刊
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是企业的软实力。企业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要加快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推进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具有凝聚人心、约束行为、导向激励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企业发展能力,为企业树立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同时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当前区域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如何培育和提升富有地域特点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地方的发展竞争力。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培育和提升文化力的重要意义    文化力,即
期刊
近几年来,作为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代表,昆山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初步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全市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用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大类18项25条指标衡量,昆山市于2005年全面达到了目标值,按照中央党校课题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来衡量,则达
期刊
知道“瑞年”,是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里;结识瑞年总裁王福才,是在太湖之畔瑞年集团总部他的办公室中。王福才,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已在江南打拼了十几年,因而在他身上,既有着东北人的豪爽、干练,又不乏江南人的灵秀、精明。据朋友介绍,此公平时话语不多,但在采访中,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却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谈他的公司、产品,谈他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谈他的奋斗目标、用人之道……    ——“瑞年的使命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