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信息类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定位、学科内涵、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出发,分析了该类工科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能力,并结合国内外从事学习和科研工作的经验和感受,旨在促进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在电气信息类相关专业中的大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项目实习制”来辅助教学。
  关键词:电气信息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实习制;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赵珍(1982-),女,安徽黄山人,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讲师。(天津 300300)赵任(1982-),女,辽宁大连人,大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辽宁 大连 116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44-02
  电气信息类专业包括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等与电相关的专业。该类专业的目标是让设备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运行,即通常所说的“智能化”。因此,该类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有能力胜任工业企业工作的高级电气人才。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适应工业界对具有实践性、创造性等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应重点关注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
  而目前在大部分高校中,对于低年级大学生一般设置课程设计、企业参观实习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于毕业生一般通过毕业论文环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能力。[1]这些固然是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是一般高校的“课程设计”大都沿用以前的传统,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企业需求的改变有一定的更新,但是相对来说,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参观实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实际设备运行过程,但是时间相对仓促,真正能够深入的有限;参加科技竞赛的学生数量有限,只能锻炼部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环节一般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选定,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但毕竟时间较短。本文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定位、学科内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出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引入了“项目实习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电气信息类专业定位和学科内涵
  按照教育部电气信息类专业目录和定位,电气信息类专业方向涵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
  从学科内涵来看,电子信息类专业涉及的主干学科包括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由此决定了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以电气工程为背景;以控制理论为基础;以信号分析和处理为手段;以计算机、电子技术为核心。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从总体上来说,电气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引用、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等基础知识,能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管理与决策、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各类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集成、应用和开发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3]当然,对于归属于电气信息类专业下的各个子专业来说,根据其主干学科的侧重点不同,其人才培养目标各有侧重。
  要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对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在业务、能力和素质方面应提出以下要求: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管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外语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军政素质;掌握电子信息类专业领域必要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含电工理论、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内1~2个研究方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在本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团队合作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三、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目前,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包括公共课程、技术基础课程(又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简称专业课)三部分。[4]公共课程主要在低年级展开,包括文化课程类、工具课程类及能力培养课程类。公共课程是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考虑,针对该类专业大学生必备的知识和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获得较宽泛的公共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从而为学生后续学习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技术基础课程涵盖非常广,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要求中提到的电路理论、电工理论、电磁场、电子技术、机械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原理及对应的实验和设计等课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课程根据电气信息类下属各专业特点选择相应的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核心课以及专业拓展课,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学生的专业设计、实践和创新能力,接触相应学科的学术前沿。
  综上所述,从课程体系来看,各个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设置都是严格遵循该类专业的专业定位、学科内涵、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而设置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知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然而,这种“始终以教师为中心”的统一的教学培养模式也不利于学生自主解决与课程对应的实验、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利于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各种相关技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锻炼效果。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在当前“以教师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中增加“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探索和研究精神,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构建自己的本专业知识框架体系。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电气信息类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课题,真正参与到一些没有借鉴的实际开发类项目中,与教师或学生共同讨论、设计并实施项目方案,了解电气信息类项目的整体实现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学校教师在学校主页上发布本科学生招聘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实现目标和要求、具体负责任务、对所招收学生的要求、联系方式等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站在线查找学校教师发布的招聘信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可以联系相应教师,申请相关职位;教师收到学生申请要求后,组织面试;学生面试通过后正式加入该教师项目组,与团队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在国内高校,近年大量出现“大学生暑期企业实习计划”,即各企业在相关网页上发布暑期实习职位,相关专业大学生递交个人简历,申请企业提供的实习职位;企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简历筛选、笔试以及几轮面试,通过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这种“大学生暑期企业实习计划”不仅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就业的相关知识、技能,锻炼和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对于能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的学生,还能锻炼其创新思维、灵活应变的能力、持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由此可见,学生实践和创新等能力的提升需要实际的项目或任务支撑。为了更好地锻炼和培养电气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可以借鉴上述国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及“大学生暑期企业实习计划”,在本科生培养阶段可以引入“项目实习制”,引导学生尽早、更频繁地接触实际项目工作,感受专业氛围。
  另外,目前国内高校中一些青年教师指导的学生比较少。一方面,没有指导的研究生或者研究生数目比较少;另一方面,本科生毕业设计有时间限制(与项目进展不同步,缺乏延续性),因此导致教师有实际的科研项目但是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去实现。“项目实习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也能解决青年教师项目人员缺少的现状,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双赢策略。
  本文介绍的“项目实习制”具体如下:
  1.实施方法
  高校教师根据自身需求(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发项目、企业横向项目等),通过各种渠道(如校内网站等)发布项目实习职位需求,相关专业的各年级大学生可以应聘感兴趣的职位,教师经过考核后聘用适合的学生。聘用后的学生要按项目进度完成教师交代的各项任务,出现问题可以查阅资料、与课题组其他组员以及教师商讨。以“水压试验机故障诊断”项目为例,学生首先需要到现场进行调研,了解水压试验机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流程,学习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WinCC等软件编程方法,同时针对该设备的故障诊断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此外,还要考虑方法的时效特性。
  2.管理方法
  高校制定有关使“项目实习制”进入正规化渠道。学校制定学生实习津贴标准,根据学生的考核成绩划分为五档:A档(考核成绩 90分),B档(80分,考核成绩<90分),C档(70分,考核成绩<80分),D档(60分,考核成绩<70分),E档(考核成绩<60分)。根据学校规定的标准以及学生参与实习的时间,教师从项目人力资源经费中支出学生的津贴。
  3.实施过程和效果
  在项目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通过自身所学理论知识、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调研与高年级学生以及教师交流积极主动解决实际项目中出现的问题。“项目实习制”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技术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而且对于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思维、灵活应变的能力、持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的培养也非常有益。相比而言,“项目实习制”比“大学生暑期实际计划”更加灵活,便于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促进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综上所述,通过这种“项目实习制”人才培养方式,本科生可以跟随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以及博士、硕士资源,把课堂“填鸭式”教学扩展为现场教学,为本科生今后的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大学生可以在本科阶段接触多个研究方向,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进而明确自身爱好所在,为学生继续求学或就业指明方向。
  四、结束语
  在本科教学中引入“项目实习制”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具备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参与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过硬的社会竞争力,对于满足岗位需求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寒林,林洪贵,蔡振雄,等.毕业论文指导中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12,13(1):126-128.
  [2]邹逢兴,陈立刚,徐晓红,等.关于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1,(9):37-40.
  [3]韩力,曾祥仁.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5):78-79.
  [4]王立欣,王明彦,康玲.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5):32-33.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在电力系统中存在电压跌落这个显著的电能质量问题,通常需要通过动态电压恢复器来预防这一问题的发生。对电力系统中的电压跌落以及常见的电压跌落检测方法分进行析阐述,并对动态电压恢复器的控制原理及控制策略进行探讨,以促进电压跌落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关键词:电压跌落;电能质量;检测方法;动态电压恢复器  作者简介:程斌(1982-),男,广东广州人,广州萝岗供电局,助理工程师。(广东?广州?
期刊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特色建设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进行了软能力“全程式”融渗培养研究,包括对在校学生的调研,目标和研究内容的设计和方案的设计。设计了“软硬能力相融渗”的课程体系,建立了软硬能力融合的考核方案,构建了“全程式”的培养实施方案,设计了软硬能力相融渗的项目化教材,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软能力;融渗培养;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特色建设专业  作者简介:张仁贡(1975-)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对变电站中变压器温度数据监测采用定期测量的方式不容易及时发现变压器异常的弊端,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的低功耗、价格低的近程无线网络协议的温度监测系统。首先介绍了本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其次分析了Zigbee无线网络协议应用于变电站测温的优势,之后结合变压器的特点给出了传感器的拓扑结构,然后分析了本系统的软件结构。  关键词:Zigbee无线网络;变压器;温度监测系统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鉴于工科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实践性环节不足的问题,在“线性系统理论”课程教学中,借鉴CDIO理念,以工程项目组成教学案例,采用计算机仿真手段,学生应用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完成项目目标提高应用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CDIO;线性系统理论  作者简介:王晓兰(1963-),女,甘肃天水人,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文(1976-),
期刊
摘要:电力施工中电气的安装是技术性很强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一项工程,使得安装的进度与质量都会受到不同问题的影响。所以,在电气的安装过程当中,首先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然后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避免给电力施工带来不必要的人身和财产的损失。  关键词:电力施工;电气安装;电线管  作者简介:汤威(1982-),男,湖北鄂州人,湖北省鄂州市供电公司,助理工程师
期刊
摘要:根据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的专业课程英语教学实践,结合英语教学的教材选用、英语教学的实施方法、教学效果分析了土木工程留学生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为进一步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奠定基础。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土木工程;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彭建新(1978-),男,江西安福人,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副教授;刘小燕(1961-),女,湖南益阳人,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期刊
摘要:探讨如何将目视管理运用于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知,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并结合工科教学的实际情况详细说明了目视法在教学中的多层次运用。  关键词:目视管理;视觉感知;教学模式;课堂管理  作者简介:陈晓(1982-),女,福建莆田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王红军(1966-),女,河南郑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北京 100192)
期刊
我国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在《关于人才发展的新观察》(《人事天地》2010年第20期)中谈到,对于谁更适合担当科技领军人才,对领军人才素质应该怎样要求,有两种观点:一些人认为非科技人才不能领军,一些人认为非领导人才不能领军。实际上这是个素质条件问题。科技领军者的本质规定性在“科技才识”上,这种人如果同时具有领导才能更好,如不具备则需要组织为之配备这样的人。科技领域的创新具有特殊的规律,领军者具备“细听
期刊
摘要:领导干部作风是各级领导干部实践党的宗旨和世界观的表现。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就是要端正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树立与党的性质、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  关键词:高校领导 ;作风建设 ;路径  作者简介:刘修洪(1977-),男,湖南永顺人,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讲师。(湖南 吉首 41600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诸项改革中,教学改革是核心,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重中之重。着重对归纳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针对问题学习、项目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案例教学和适时教学的归纳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同时指出了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这种归纳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对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归纳式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孙月华(19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