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门课程的重要目的都是能力的提高,而高中音乐鉴赏在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理解和表现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那么如何有效地实现音乐鉴赏中的能力培养呢?本人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显地谈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在音乐鉴赏课上,教师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声音。如音调的高低起伏在听觉效果上带来的情绪变化,而音色的异同给人带来的感受也截然不同,小提琴优美抒情,大提琴深沉内敛,双簧管带来秀丽的田园风光,小号的激进昂扬,圆号的诗意般的柔美,长号的王者风范……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辩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提高学生听觉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如欣赏混声合唱时对四个声部的和谐平衡统一的感受,并能听出其中任何一个声部。在欣赏交响曲时,能听出每一件乐器,并能了解它们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感受它们独特的魅力。
其次是视觉能力的培养。在音乐鉴赏课中,要求学生视谱唱音乐主题,快速视谱填词学唱歌曲,以便在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同时也进行了视觉能力的培养。在欣赏课上教师有机地融合美术、雕塑等视觉艺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音乐,也强化了视觉能力的培养。
再次则是有节奏运动能力的培养。如节奏练习时可以多方位、立体的进行,眼睛看着节奏,拍手、跺脚打节奏,同时嘴里读着节奏,做到眼、口、手的统一配合。欣赏相关音乐时,也可以视频一些舞蹈,既有助于更加形象地欣赏音乐,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动起来,如欣赏中国民歌时,可以结合一些典型的民族舞蹈,如蒙古舞、藏族舞、傣族舞等等。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非具象性的艺术,和文字、美术等姊妹艺术不同,不具备语义性,没有明确的概念,也不会具体告诉听者所表达的内容,只能是通过人们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想象和联想,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如在欣赏肖邦的钢琴曲《革命练习曲》时,在没有任何介绍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首先欣赏,然后启发他们说出感受,在提问多个同学后,他们的感受是有区别的,尤其是想象一个怎样的场景片段时,则更是截然不同,有的想象站在奔腾咆哮的黄河岸边,畅想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有的想象置身于紧张激烈的战争之中;有的则想象身处中国黑暗时期,面对国民党的重重压迫,日本鬼子残酷的杀戳时的愤、恨、怒……音乐带给人类的是最为浩瀚无垠的想象空間,任你的思绪驰骋万里。音乐在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欣赏音乐,视唱音乐主题等活动,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体验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在欣赏音乐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并运用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就是理解能力。如在欣赏捷克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时,则需要让学生了解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民族乐派音乐,初步掌握有关“交响诗”音乐体裁的知识,以及乐曲的结构等。要想理解这些知识并运用到对作品的理解上,首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音乐,再去理解、评价、分析。最初先让学生倾听并哼唱优美音乐的主题,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再经过老师的讲解和介绍,使学生能听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感受作品在音乐表现力度上的变化,体验出作品中强烈的民族情感,这些则是学生在体验音乐的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注入了理性的思考。
在音乐鉴赏课上,学生的表现力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在欣赏音乐之后,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用歌声来倾诉,用舞蹈来展现,用乐器来表现,甚至还可以用美术作品来表情达意等,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深切感受。如在欣赏中国民歌时,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歌唱、舞蹈等表现手段来诠释他们对中国民歌的鲜明民族特点、地区风格等独特艺术魅力的理解和感受。
四、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交往能力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陶冶其情操。通过对外国优秀作品的理解,理解和尊重异国文化,以开阔国际视野,有助于培养其国际交往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通过写作、创编歌唱、编排舞蹈、作曲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文学、美术、舞蹈、戏剧等姊妹艺术,以及人文、地理、历史等其他学科,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下,可以实现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一、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在音乐鉴赏课上,教师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感知和认识声音。如音调的高低起伏在听觉效果上带来的情绪变化,而音色的异同给人带来的感受也截然不同,小提琴优美抒情,大提琴深沉内敛,双簧管带来秀丽的田园风光,小号的激进昂扬,圆号的诗意般的柔美,长号的王者风范……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辩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提高学生听觉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如欣赏混声合唱时对四个声部的和谐平衡统一的感受,并能听出其中任何一个声部。在欣赏交响曲时,能听出每一件乐器,并能了解它们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感受它们独特的魅力。
其次是视觉能力的培养。在音乐鉴赏课中,要求学生视谱唱音乐主题,快速视谱填词学唱歌曲,以便在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同时也进行了视觉能力的培养。在欣赏课上教师有机地融合美术、雕塑等视觉艺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音乐,也强化了视觉能力的培养。
再次则是有节奏运动能力的培养。如节奏练习时可以多方位、立体的进行,眼睛看着节奏,拍手、跺脚打节奏,同时嘴里读着节奏,做到眼、口、手的统一配合。欣赏相关音乐时,也可以视频一些舞蹈,既有助于更加形象地欣赏音乐,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动起来,如欣赏中国民歌时,可以结合一些典型的民族舞蹈,如蒙古舞、藏族舞、傣族舞等等。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非具象性的艺术,和文字、美术等姊妹艺术不同,不具备语义性,没有明确的概念,也不会具体告诉听者所表达的内容,只能是通过人们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想象和联想,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如在欣赏肖邦的钢琴曲《革命练习曲》时,在没有任何介绍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首先欣赏,然后启发他们说出感受,在提问多个同学后,他们的感受是有区别的,尤其是想象一个怎样的场景片段时,则更是截然不同,有的想象站在奔腾咆哮的黄河岸边,畅想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有的想象置身于紧张激烈的战争之中;有的则想象身处中国黑暗时期,面对国民党的重重压迫,日本鬼子残酷的杀戳时的愤、恨、怒……音乐带给人类的是最为浩瀚无垠的想象空間,任你的思绪驰骋万里。音乐在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欣赏音乐,视唱音乐主题等活动,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体验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在欣赏音乐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并运用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就是理解能力。如在欣赏捷克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时,则需要让学生了解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民族乐派音乐,初步掌握有关“交响诗”音乐体裁的知识,以及乐曲的结构等。要想理解这些知识并运用到对作品的理解上,首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音乐,再去理解、评价、分析。最初先让学生倾听并哼唱优美音乐的主题,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再经过老师的讲解和介绍,使学生能听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感受作品在音乐表现力度上的变化,体验出作品中强烈的民族情感,这些则是学生在体验音乐的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注入了理性的思考。
在音乐鉴赏课上,学生的表现力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在欣赏音乐之后,让学生用语言来表达,用歌声来倾诉,用舞蹈来展现,用乐器来表现,甚至还可以用美术作品来表情达意等,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深切感受。如在欣赏中国民歌时,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歌唱、舞蹈等表现手段来诠释他们对中国民歌的鲜明民族特点、地区风格等独特艺术魅力的理解和感受。
四、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交往能力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陶冶其情操。通过对外国优秀作品的理解,理解和尊重异国文化,以开阔国际视野,有助于培养其国际交往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通过写作、创编歌唱、编排舞蹈、作曲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文学、美术、舞蹈、戏剧等姊妹艺术,以及人文、地理、历史等其他学科,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下,可以实现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