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神入”历史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点拨下理解、解释历史人物行为、历史事件的一个学习过程,它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成的知识系统。而历史具有过时性和一度性,这为“神入”艺术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中,笔者结合实践,研究了“神入”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神入”艺术 高中历史 问题情境 历史证据 实践感受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內容,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情感”因素和内容,使学生的内心产生联系,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神入”艺术是一种“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学习过程,能够满足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需求,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等历史素养得到培养。但是,“神入”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神入”艺术的优势并未得到发挥,因此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究了“神入”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主动参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过去性等特点,因此要想历史“活”起来,给予学生亲身体会的机会,使学生产生真实感,才能够有所感悟,这正是“神入”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的关键与前提。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游走与“历史”与“现实”之间,进而实现“历史”中寻求生活的影子,实现历史的借鉴功能。
例如,在讲解“经济与社会生活史”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对于生活的影响,就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的现实情况,具体来讲,中国加入WTO后,学生生活存在的一些微观变化。我们购买日用品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超市,而中国加入WTO后,国际连锁大型仓储超市登陆中国,中国消费品的价位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的幅度较大。又如,当前关税下调,家庭轿车已经开进千家万户。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加起一座桥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还能够使学生用“新鲜”的眼光审视生活环境。
二、掌握历史证据,细致考察——在事实论证中感悟历史的“美”
“神入”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要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遵循历史客观真实性。历史证据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历史,细致考察,通过事实论证,让学生感悟到历史的“美”。历史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通过网络技术、图书馆等方式搜索相关史料,进而作为历史证据出现与课堂上。实践证明,历史学习必须要建立在全面的、真实的史料基础上,才能够做到言之有理,增强教学的信服力。
例如,在学习“外交关系的突破”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将1971年11月15人,乔冠华先生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照片展示出来。学会问“此人是谁?他在笑什么”,教师可以告知学生,乔冠华先生在当时是中国外交部部长,他的笑容被西方媒体描写为“极富感染力”、“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教师问“为什么乔冠华先生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出现如此自信的笑?图片具有怎样的背景?”这样的“导入”顺理成章,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亲身实践感受,自主体验——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会。“神入”历史中的“体验”,不仅可以是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亲身经历产生的,还可以是学生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产生的。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使学生通过行为和思维实践,自行体验,最终解决问题。
例如,秦始皇兵马俑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其雕塑艺术水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即使有大量图片辅助教学,但如果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参观真正的兵马俑,可以眼见为实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识和感受。同时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历史和现实的交错点,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作为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由于实践层面的体验受时间、空间、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所以不能经常使用。但是结合思维层面的体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知识具有过时性特性,它距离师生的生活有非常遥远的空间距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泛泛,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导致学生的历史素养得不到培养。“神入”艺术应用到历史教学中,能够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能够自由游走于两者之间,同时还能够创设情境,引导分析论证,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美”,更使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培养。今后,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发挥“神入”艺术的优势,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杜聪、张天明. 让“死”去的历史“活”过来[J]. 当代教育科学,2009(22).
[2] 刘丽英. 创设历史情境 培养创新能力[J]. 新课程(教研),2010(12).
[3] 张魏. 培养二生兴趣激发创造欲望柳明主编教育改革论文汇编[M]. 伊犁:伊翠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江苏省运河中学)
【关键词】“神入”艺术 高中历史 问题情境 历史证据 实践感受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內容,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情感”因素和内容,使学生的内心产生联系,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神入”艺术是一种“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学习过程,能够满足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需求,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等历史素养得到培养。但是,“神入”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导致“神入”艺术的优势并未得到发挥,因此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究了“神入”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主动参与——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历史具有不可重复性和过去性等特点,因此要想历史“活”起来,给予学生亲身体会的机会,使学生产生真实感,才能够有所感悟,这正是“神入”艺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的关键与前提。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游走与“历史”与“现实”之间,进而实现“历史”中寻求生活的影子,实现历史的借鉴功能。
例如,在讲解“经济与社会生活史”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对于生活的影响,就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的现实情况,具体来讲,中国加入WTO后,学生生活存在的一些微观变化。我们购买日用品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超市,而中国加入WTO后,国际连锁大型仓储超市登陆中国,中国消费品的价位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的幅度较大。又如,当前关税下调,家庭轿车已经开进千家万户。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加起一座桥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还能够使学生用“新鲜”的眼光审视生活环境。
二、掌握历史证据,细致考察——在事实论证中感悟历史的“美”
“神入”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要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遵循历史客观真实性。历史证据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历史,细致考察,通过事实论证,让学生感悟到历史的“美”。历史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通过网络技术、图书馆等方式搜索相关史料,进而作为历史证据出现与课堂上。实践证明,历史学习必须要建立在全面的、真实的史料基础上,才能够做到言之有理,增强教学的信服力。
例如,在学习“外交关系的突破”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将1971年11月15人,乔冠华先生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照片展示出来。学会问“此人是谁?他在笑什么”,教师可以告知学生,乔冠华先生在当时是中国外交部部长,他的笑容被西方媒体描写为“极富感染力”、“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教师问“为什么乔冠华先生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出现如此自信的笑?图片具有怎样的背景?”这样的“导入”顺理成章,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亲身实践感受,自主体验——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会。“神入”历史中的“体验”,不仅可以是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亲身经历产生的,还可以是学生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产生的。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使学生通过行为和思维实践,自行体验,最终解决问题。
例如,秦始皇兵马俑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其雕塑艺术水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即使有大量图片辅助教学,但如果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参观真正的兵马俑,可以眼见为实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识和感受。同时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寻找历史和现实的交错点,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作为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由于实践层面的体验受时间、空间、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所以不能经常使用。但是结合思维层面的体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知识具有过时性特性,它距离师生的生活有非常遥远的空间距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泛泛,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导致学生的历史素养得不到培养。“神入”艺术应用到历史教学中,能够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能够自由游走于两者之间,同时还能够创设情境,引导分析论证,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美”,更使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培养。今后,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发挥“神入”艺术的优势,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杜聪、张天明. 让“死”去的历史“活”过来[J]. 当代教育科学,2009(22).
[2] 刘丽英. 创设历史情境 培养创新能力[J]. 新课程(教研),2010(12).
[3] 张魏. 培养二生兴趣激发创造欲望柳明主编教育改革论文汇编[M]. 伊犁:伊翠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江苏省运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