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放人大江来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一向很文艺的上海,今年因了一下数十天的细雨,氤氳的街市像极了吴冠中的水墨悬于窗前。某日,忽推窗,枝头新叶片片,桠间细雨点点,远处银亮亮的黄浦江奔涌而来。如此良辰美景,我选择读向继东编《2018中国杂文年选》。否则,岂不有负春天!
  《2018中国杂文年选》一书,延续了向继东先生在选稿上高标准、严要求的一贯风格。入选作家既有鄢烈山、宋志坚、吴非、陆春祥、朱大路这样的杂文名家,也不乏名不见经传的杂文新手;既有邓刚、孙少山、陈世旭、聂鑫森、莫言等小说、散文大家。也不乏初出茅庐的文坛新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向继东先生站在全球角度。用国际眼光观照杂文,海外华人的独特视角。令杂文的文化厚度陡然飙升。
  在我看来,《浮世绘》《杂感录》《随想记》《温故坊》《新观点》六个板块的设置,颇具匠心。比如。开篇便是邓刚的《你认识你吗》。严格来说,邓刚此文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杂文,文章更像是在拉家常,话题也是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着眼,从文学说到孩子的教育,没一句板着脸教训人的话。让人在作者的叙述中,找到一个认识自己的全新角度。
  著名杂文家沈栖的杂文《官场上的“风月宝鉴”》,看似无意为之。实则妙趣天成。以本篇为例,“由头”源自《红楼梦》“王熙凤巧设相思局”一节,目的在借虚构的“风月宝鉴”,来讽喻现实中的“官场中人”。无独有偶,孙贵颂的杂文《说声“不知道”怕什么》,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人性中“强不知以为知”的“劣根性”,不懂装懂,“死要面子活受罪”。
  美国作家刘荒田的杂文,注重用事实讲道理。《给后代留什么》一文,选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美国飞虎队老兵朱先生及其亲属的回忆录,讲朱先生跟六个子女在一粥一饭的陪伴中,用爱的阳光温暖孩子一生;一个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女儿婚礼上,接受女儿的约法三章:不踩草坪,不掉眼泪,不打踉跄。用好爸爸的形象,阐释父母“标杆意义”!同样是写人生,刘世芬《敬畏每一粒尘埃》、高伟《从小学作文说起》,则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虚无,重拾对常识的尊重。
  《“康圣人”之伪》一文,给我的印象很深。这不仅因为作家刘江滨是河北老乡。更在于文章打动人心的深邃。文章对晚清思想家康有为,在道德文章上的“作偽”予以批判,揭示出“圣人”也是人。反映人性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杂文家宋志坚《贾宝玉不宜做官论》、鄢烈山《人生是一场接力赛》,是两篇完整意义上的杂文。前者喻庄于谐,后者启蒙于微。在不疾不徐的娓娓叙述中,开启人心的窗口。
  开启人心的意义。在于“唤醒”与“启蒙”。年选专注于此,与向继东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文字的敬畏不无关系。可以说。向继东所选文字。从来不用定性或者装饰性的字眼,尽量把得出结论的权力和快乐留给读者。有意识地让作者去引导读者摒弃盲从,习惯于尊重常识,用心感知人间冷暖,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延续与流变,慢慢读懂渐变中的中国。
  也许,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关键是,与向继东先生一起努力的。是一大批关注社会的杂文家和编辑家。以《2018中国杂文年选》选文为例,据统计,《今晚报》入选23篇,排在所有纸媒第一位;《上海法治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紧随其后,以入选5、4、4篇排在二、三名;《杂文月刊》入选6篇,居全国同类期刊之首!
  可喜的是,读毕《2018中国杂文年选》,连续下了三个月春雨的上海,天竞彻底睛了!《池北偶谈》云,“忽推窗,见桃花烂然。遂有悟,并气节之想亦冰消矣”。原来,每人都有一扇窗可推的。杂文的作用,在告诫世人如何推窗。须知。“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童玲/图
其他文献
富有是什么?富有可以是拥有富丽堂皇的住宅、别致精美的花园、豪华雅致的潜艇,也可以是仅有简陋却也安静的茅屋、狭小却可观星的院落、门前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溪……  不一样的人,崇尚不一样的富有。  我所崇尚的富有,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因为它与生命相关。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陶渊明的富有,即在于拥有田园之美、自然之趣,以及由此映照出来的生命的富有。  生命的富有,并非显耀荣华,除非这荣华耀自心灵深处。  陶渊
期刊
最近这两年,老爸和老妈相继退休,离开工作了几十年的岗位,我和姐姐唯恐他们会因此陷入失落,于是费尽心思、各种计划,想让他们能拥有幸福的晚年。  姐姐在南方上大学时和姐夫相识相恋,婚后她就留在当地生活,小夫妻共同打拼了几年之后,按揭了一套临海的房子。拿到钥匙的第一天,姐姐就兴致勃勃给爸妈打电话,极力邀请他们去住:“我们上班的地方离家远,只有周末才回家,房子闲着也是闲着,你们来住,站在窗前就能看到大海,
期刊
已故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在《剑桥中国史》中说:19世纪的鸦片贸易是“近代史上为时最久的、最有系统的犯罪行为”。此乃不刊之论矣!  清廷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思联络外邦。自然也就不主张通商贸易。在外邦频频“叩门”的情形下,清廷出于“施恩”予以“抚绥”,设立了所谓一口通商制度,外国人仅可在广州十三行做买卖。(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后才有“五口通商”)在通商贸易中,真正腐蚀中国社会的洋货是鸦片,如18
期刊
几何学上的直线有着无法描述的纤细苗条,在教科书上,我们能清晰地看见她,却无法测量得它的宽度。但现实中的直线却粗细胖瘦千姿百态,她的腰可以粗如屎篁(从前厕所里贮粪便的巨型木桶),也可以纤如楚王宫中的小蛮腰。甚至细如发丝。因此,我们在教科书上学得精通的直线知识,拿到现实世界使用。便傻了眼。何况我们古代的儒生只钻研“四书五经”。几乎不碰几何——安徽桐城县令(姑且叫他卫流铭)便遭遇了这样的尴尬。  康熙年
期刊
切开一只从老家抱回的大南瓜,丝丝缕缕的瓤儿粘着白亮的瓜籽,赫然眼前,与艳黄的瓜肉一起,向我炫耀:我很甜哦!果然,熬好的南瓜粥不仅色浓味香,喝一碗,更是甜在心尖。  经验驱我吆喝女儿:快来和我一起掏瓜籽,晾干收好,待来年,咱们种几蓬甜南瓜!女儿不以为然:种瓜?往哪儿种?是啊,住城里,哪儿有地?我笃定地说:那,来年带你回老家,种到山脚下!女儿立时兴奋地与我一起掏完、洗净、晾好,一颗一颗数着南瓜籽,眼里
期刊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其编纂的《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如此解释“三言”的命名:“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者,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  “导愚”“适俗”“习之不厌,传之可久”,今读之,仍有借鉴意义。 
期刊
玉工得到一大块白玉,欣喜若狂,他立即动手雕琢玉佩。在雕琢玉佩的过程中,玉工思绪万千,琢磨起白玉的价值与玉佩的价格。白玉无瑕,自然价值连城,如果能打磨掉玉石上的天然瑕疵,玉佩一定能卖个好价钱。玉工暗自欢喜,停止雕琢,自鸣得意,哼着小曲,用力打磨玉石中间的瑕疵,磨着磨着,咔嚓一声,玉石碎了,碎得不成样子,变成毫无利用价值的石渣。  狗看外人低  看门狗冒犯贵客,被来客的保镖暴打,被主子责骂,被老猫讥笑
期刊
常常有人讥笑他人对什么问题只是一知半解。听他们的话语,一个人无知无解没有什么,甚至是可爱的,有一知半解反而是可笑的。性急的听了他们的话,恨不得立即将仅有的一点知与解从脑子里赶走。  然而,一个有一知半解的人就真的那么可笑吗?  我的一个邻居只有小学文化水平。说他对医学一知半解。那就是恭维了他。也不是说对医学一无所知,比如,他还知道中风后一定要抓紧黄金八小时(不是听医生说的,不是从书上看到的,是在晨
期刊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生动鲜活的民间艺术,向来被誉为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守护好的“根”和“魂”。但是,“今天,残存的古老民俗正面临前所未有剧烈的文化转型危机”,“对于这些积淀数千年的民俗‘活化石’,若不能及早、尽快、大量进行调查、记录和保存,三五年后。许多珍贵的民俗事物或都将永远由乡野中消失无踪”。从1986年起,画家杨先让率领考察隊十四次深入黄河流域,从黄河
期刊
从前,有位秀才很喜欢猴子,他从耍猴艺人那里买来了两只猴子,一只叫猴大,一只叫猴二。  秀才把两只猴子领进家以后,整日像宾客一样对待,好吃好喝,热情温和,关怀备至。  一段时间下来。猴二便瞧不起主人了.不仅连起码的礼貌不讲,而且经常亵慢奚落秀才。  这一天,秀才抚摸着猴二的脑袋,关切地说:“看看,身上的毛已经脏乱了,让我给你洗刷洗刷吧。”  猴二把秀才猛地一推,阴阳怪气地说:“谁稀罕你瞎摆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