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信息给予题又称新情景题,简称信息题.这些试题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考生仔细分析、深入理解,才能掌握方法、领会思想、看清本质,从而顺利解答.本文主要以各省市中考题(主要是黑龙江2001年到2004年中考第26题)为例,分析信息给予题的基本形式、特点、常见题型,同时提供此类题的解法,以期对即将中考的中学生朋友们有所提示或帮助.
一、信息给予题的基本形式
信息给予题常见的基本形式:题干(信息部分)+若干简短问题(问题部分).
题干部分向考生提供解题的信息,可以是文字描述,可以是数据图示等,常常可以从图形性质,方程或函数中挖掘到解题所需的信息.题干中的信息具有隐蔽性、启发性或迁移性.
问题部分是围绕题干所给出的信息主题展开的,考生能否正确解答问题,取决于其能否从题干中获取正确的信息,以及是否能将所获得的信息快速地迁移到问题中来.问题往往是连环式、渐进式、并列式或综合式的结构关系,从而考查学生对主题信息比较完整的研究与运用能力.
二、信息给予题的特点
1、低起点、高落点
信息给予题多数都是在课本例、习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加深.从特殊的情况出发,进而探究一般情形.
2、情景新、知识活
创设情景的题材一般不会太深奥,知识浅显易懂,考生易于接受,但考生必须对新情景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迅速地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3、即时学、即时用.
由于创设的情景新,知识内容新,因此要求考生现学现用,即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信息给予题的常见题型
1.解题方法迁移型
主要考查学生接收并应用信息的能力,只要正确理解题中的信息,就能顺利解题.
例1 (2003年黑龙江)已知:如图1,BD、CE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CE,垂足分别为F、G,连结FG,延长 AF、AG,与直线BC相交,易证FG=1/2AB+BC+AC).
若(1)BD、CE分别是△ABC的内角
(1)若点O在AB上向点B移动,以O为圆心,OB长为半径的圆仍交BC于D,DE⊥AC的条件不变,那么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2)如果AB=AC=5cm,sinA=3/5,那么圆心O在AB的什么位置时,⊙O与AC相切?
解:(1)上述结论仍成立.
如图8,连结OD.
∵DO=BO,∴∠B=∠ODB,
又∵∠ODB=∠C.
∴OD∥AC,又DE⊥AC,
∴OD⊥DE,DE是⊙O的切线.
(2)如图9,若AC切⊙O于M,连结OM,则OM⊥AM.
设⊙O的半径为R,sinA= OM/OA,即R/5-R=3/5,R=15/8.
∴当圆心O距B点15/8cm时,⊙O与AC相切.
例6(2002年黑龙江)已知等边△ABC和点P,设点P到△ABC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h1、h2、h3,△ABC的高为h.
“点P在一边BC上(如图10),此时h3=0,可得结论: h1+h2+h3=h.”
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当点P在△ABC内(如图11)、点P在△ABC外(如图12)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 h1、h2、h3与h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解:如图11 ,当点P在△ABC内时,结论h1+h2+h3=h仍成立.
如图13,过点P作NQ∥BC分别交AB、AC、AM于N、Q、K.由题意得h1+h2=AK,易证KM=PF=h3,∴h1+h2+h3=AK+KM=h.
当点P在△ABC外时,结论h1+h2+h3=h不成立.如图12时,它们的关系是h1+h2-h3=h.
评析:由例5、例6,我们可以发现题干中的已知信息都源于教材中的习题.如例5中的题干部分是教材中的原题;例6中的题干部分是经过加工的,原题为“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和等于一腰上的高.”这些经教材中习题改编后的试题,让考生感到既亲切(因为似曾相识)又陌生(因为有别于原题).
四、信息给予题的解法
解答信息给予题一般遵循如下解题步骤:
1.认真阅读,发现信息
认真阅读题干,读懂题干给出的信息,理解题干中的知识.
2.提炼信息,发现规律
结合提出的问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剔除干扰信息,从中找出规律.
3.运用规律,联想迁移
将发现的规律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迁移到待解决的问题中.
4.类比推理,解答问题
运用类比推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很容易发现,近几年我省中考试题中信息给予题的主要题型为解题方法迁移型.题干中的已知信息常常是较为特殊的情形,而需要考生探究的都是一般的情况.考生应该能够从较为特殊的情况中,提炼出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而为中考解题做好铺垫.
★编辑/王一鸣
一、信息给予题的基本形式
信息给予题常见的基本形式:题干(信息部分)+若干简短问题(问题部分).
题干部分向考生提供解题的信息,可以是文字描述,可以是数据图示等,常常可以从图形性质,方程或函数中挖掘到解题所需的信息.题干中的信息具有隐蔽性、启发性或迁移性.
问题部分是围绕题干所给出的信息主题展开的,考生能否正确解答问题,取决于其能否从题干中获取正确的信息,以及是否能将所获得的信息快速地迁移到问题中来.问题往往是连环式、渐进式、并列式或综合式的结构关系,从而考查学生对主题信息比较完整的研究与运用能力.
二、信息给予题的特点
1、低起点、高落点
信息给予题多数都是在课本例、习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加深.从特殊的情况出发,进而探究一般情形.
2、情景新、知识活
创设情景的题材一般不会太深奥,知识浅显易懂,考生易于接受,但考生必须对新情景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迅速地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3、即时学、即时用.
由于创设的情景新,知识内容新,因此要求考生现学现用,即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信息给予题的常见题型
1.解题方法迁移型
主要考查学生接收并应用信息的能力,只要正确理解题中的信息,就能顺利解题.
例1 (2003年黑龙江)已知:如图1,BD、CE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CE,垂足分别为F、G,连结FG,延长 AF、AG,与直线BC相交,易证FG=1/2AB+BC+AC).
若(1)BD、CE分别是△ABC的内角
(1)若点O在AB上向点B移动,以O为圆心,OB长为半径的圆仍交BC于D,DE⊥AC的条件不变,那么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2)如果AB=AC=5cm,sinA=3/5,那么圆心O在AB的什么位置时,⊙O与AC相切?
解:(1)上述结论仍成立.
如图8,连结OD.
∵DO=BO,∴∠B=∠ODB,
又∵∠ODB=∠C.
∴OD∥AC,又DE⊥AC,
∴OD⊥DE,DE是⊙O的切线.
(2)如图9,若AC切⊙O于M,连结OM,则OM⊥AM.
设⊙O的半径为R,sinA= OM/OA,即R/5-R=3/5,R=15/8.
∴当圆心O距B点15/8cm时,⊙O与AC相切.
例6(2002年黑龙江)已知等边△ABC和点P,设点P到△ABC三边AB、AC、BC的距离分别为h1、h2、h3,△ABC的高为h.
“点P在一边BC上(如图10),此时h3=0,可得结论: h1+h2+h3=h.”
请直接应用上述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当点P在△ABC内(如图11)、点P在△ABC外(如图12)这两种情况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 h1、h2、h3与h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解:如图11 ,当点P在△ABC内时,结论h1+h2+h3=h仍成立.
如图13,过点P作NQ∥BC分别交AB、AC、AM于N、Q、K.由题意得h1+h2=AK,易证KM=PF=h3,∴h1+h2+h3=AK+KM=h.
当点P在△ABC外时,结论h1+h2+h3=h不成立.如图12时,它们的关系是h1+h2-h3=h.
评析:由例5、例6,我们可以发现题干中的已知信息都源于教材中的习题.如例5中的题干部分是教材中的原题;例6中的题干部分是经过加工的,原题为“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和等于一腰上的高.”这些经教材中习题改编后的试题,让考生感到既亲切(因为似曾相识)又陌生(因为有别于原题).
四、信息给予题的解法
解答信息给予题一般遵循如下解题步骤:
1.认真阅读,发现信息
认真阅读题干,读懂题干给出的信息,理解题干中的知识.
2.提炼信息,发现规律
结合提出的问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剔除干扰信息,从中找出规律.
3.运用规律,联想迁移
将发现的规律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迁移到待解决的问题中.
4.类比推理,解答问题
运用类比推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很容易发现,近几年我省中考试题中信息给予题的主要题型为解题方法迁移型.题干中的已知信息常常是较为特殊的情形,而需要考生探究的都是一般的情况.考生应该能够从较为特殊的情况中,提炼出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而为中考解题做好铺垫.
★编辑/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