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羌川西北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羌”字也是甲骨文中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现代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和北川等地,人口约有32万。
  羌族自称是“云朵上的民族”,为了躲避纷乱的战火,羌人多把寨子建在山坡上,视野开阔、易守难攻,借山势庇佑安宁地生活。艰苦的自然条件也造就了这个民族坚忍不拔的特性,他们至今仍延续着颇具特色的生活方式,传承着古老纯朴的民族文化。
  萝卜寨:古羌王遗都
  从成都出发,走成灌高速,经过都江堰后,车子沿着岷江一路向北,盘旋上升。进入汶川县境内,崇山峻岭延绵不绝,路上越来越多的羌式建筑,提示我们已经进入了阿坝羌族聚居的地方。在岷江东岸的高山台地上,有一块广袤平坦、土质肥沃的黄土地,萝卜寨就静静地伫立在这里,背山面水,仿佛自天外飞来。
  萝卜寨是古羌王的遗都,已有4500年历史,至今还保存有气势宏伟的羌王府。生活在这里的羌人就地取材,用山上的黄土和木材作为建筑材料,造就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个黄泥羌寨,同时也是唯一一个不设碉楼(羌语称碉楼为“邓笼”,是用来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高度在10米至30米之间)的羌寨。
  站在寨头,可俯看苍凉壮美、气势磅礴的岷江大峡谷,白云从山坡升起,一丝丝,一缕缕,缠绕着青山;岷江在脚下左突右闯,奔流向远方,苍凉悲壮。
  寨子中纵横交错着许多小巷,樱桃树掩映着黄墙和用白色石头垒成的羌族图腾,形状各异的石块上挂满了动物的头骨,还有香火和祭品的痕迹。当地一位老人告诉我们,羌族留存至今的民间史诗《羌戈大战》中记载,古羌人迁徙至岷江上游时,曾为争夺土地资源与当地土著戈基人发生冲突,惨败而退。这时,天神教他们用绑着白石的木棒出击,最终大获全胜。羌人为报答神恩,奉白石为最高天神,这种习俗流传至今。行走在萝卜寨中,在屋顶、石雕、神龛,甚至田边、林间,白石的踪影随处可见。
  古时羌族人饱经战火,出于战争防御的需求,整个萝卜寨修建得如同一座巨大的迷宫,分为上、中、下三层,家家相连,户户相通。上层是连成一片的屋顶,既是晒场,又是通往各家各户四通八达的道路,最奇妙的是,从这家的屋顶上去,再从另一家的屋顶下来时已经完全调了一个方位;中层是纵横交错的巷道和密密匝匝的宅子,巷子有长有短,错综复杂,有的是死胡同,有的则不知通往何处,足以将外敌绕晕;据说从前还有地下通道连接各家各户,是萝卜寨的最后一道防线,遗憾的是,这一地下迷宫早已不复存在。
  “5·12”汶川大地震后,箩卜寨经过重新修建,干净、整洁,既有羌族风情,又颇具现代化气息。寨子里的街道并不规整,看起来纯朴自然。所有房屋外墙都刷有黄泥,只不过黄泥里面裹着钢筋水泥,可以抵抗8级地震。寨子里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着苞谷,墙头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柴火,房前屋后满是各种蔬菜。一位年迈的老婆婆带我们走进厨房,指着垂在头顶的腊肉说,这是羌民的风俗,厨房挂的腊肉越多,象征生活越富足。
  一路上,还看到不少羌族姑娘静静地坐在屋前绣花,那样子美极了。我不忍心打扰她们,只是在一旁屏息观看,一位姑娘对我笑了笑,眉眼间略带羞涩。我趁机和她聊起了羌族的刺绣。和多数西南少数民族一样,羌族女子也有刺绣的传统,小时候是给自己绣,成年之后是给恋人绣,尤其是每年的5月、中秋节和羌历年,必会备好绣品送给心上人。她们刺绣时一不打样,二不划线,全凭脑子里的构思,各种花卉和动物图案栩栩如生。羌族姑娘们最喜欢绣的是羊角花,因为它代表着生死不渝的爱情。
  羌寨大都地处高山,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一直保持着古朴的“原生态”风貌。这里还沿袭着千百年来谈恋爱对唱山歌的习俗,每到节日,寨子内的青年男女会深情对歌,还和村里人一道围着火塘跳锅庄舞,吃大块肉,喝自制的米酒,吹着羌笛、唢呐、口弦琴,打着羊皮鼓,通宵达旦,极其热闹。
  黑虎羌寨:守望羌族文化的脊梁
  我们的车逆岷江而上,刚出茂县,便一头钻进峡谷中,四周高山巍峨,山脊上座座碉楼直入云霄,颇为壮观。颠簸7公里,便到了黑虎乡。这里有一座很特别的寨子——黑虎羌寨,寨子里的妇女都头戴没有任何刺绣花纹的白帕孝帽,俗称“万年孝,白头羌”。一般羌族妇女都是头缠黑帕,为何单单这里风俗不同?原来这是为了纪念明末清初的一位英雄——黑虎将军,他屡次带领羌人抵抗外来侵略,后来在一场战役中不幸中箭身亡。为了纪念他,黑虎寨无论男女老少一律包白帕行孝,族人议定,这种孝仪万年不改。直到现在,当地的妇女仍然保留着头缠白帕的习俗,这里的羌人也因此被称为“白头羌”。
  黑虎羌寨的碉楼大多建于宽不足10米的垂直山脊上,下有石垒民居与之相连接,形成“依山居止,累石为室”的建筑风格。“5·12”汶川大地震前,在这片不到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30多座碉楼,其中以鹰嘴河山梁上的碉楼群最为著名。这些历经千年的碉楼背靠悬崖峭壁,面向羌寨和田园,像威武的哨兵守卫着山谷。为我们带路的羌族青年说,每座碉楼上都有“凸起的直线”,从底部一直延伸至顶部,这是碉楼的“脊梁”。羌人常说:“做人就像黑虎羌寨的碉楼那样,要有脊梁。”
  站在鹰嘴河的峭壁上向外望,周围山坡上星星点点散落着多处民居,都选在视线开阔但地势险要的悬崖上,这也是羌族文化的一大特色——居险而安。羌族人信奉“万物有灵”,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山上生活,时刻怀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在多神信仰的基础上,羌族产生了释比文化,释比是羌族最有地位的人,相当于神职人员。他们既是羌族宗教仪式的主持者,同时也传承着传统的羌文化。释比平时是普通农民,住在家中,下田劳作;当他们受邀外出,戴上法帽,穿起法衣,拿起法器时,就是羌人眼中神的化身和代表。在羌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凡祭山、冠礼、还愿、安神驱鬼,乃至修房造屋、婚丧嫁娶等,均须由释比前来主持。
  我们有幸结识了一位年过八旬的释比,汉姓任,从12岁开始跟随祖父学习,整整学了14年。由于德高望重,找任老汉做法事的人不少,这天一大早他就带着行头出了门。释比做法事时,身穿短褂、白裙,头戴金丝猴皮做的帽子,手持法器,和着羊皮鼓沉重的鼓点,踩着奇特的祭祀舞步,嘴里还唱着古老的羌族经文,整个仪式庄严神秘。   由于羌族没有文字,文化只能依靠释比唱经来代代传承。释比唱经的内容包括上中下三卷,每卷各分十二段。上卷为祭山、还愿;中卷为安神、驱邪、嫁娶;下卷专门为凶死之人所唱。不少年长的释比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传人,但是能坚持下来的青年却少之又少。
  桃坪羌寨:两千年居安思危
  “5·12”汶川大地震中,羌族的典型建筑群落多半遭到毁灭性破坏,但仍有一个古老的羌寨巍然挺立,仿佛是在诉说这个民族的坚韧和顽强。这就是位于阿坝州理县杂谷脑河畔的桃坪羌寨,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堪称是羌族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寨子里的碉楼与民居由片石和黏土修砌而成,粘合紧密,异常坚固,虽经历千年的风雨侵蚀,依然完好。
  沿着317国道很快便抵达桃坪羌寨,入口处有很多漂亮的羌族姑娘热情地要给我们当导游,还“威胁”我们说:“寨子采用传统的八卦布局,外面有8个门,里面有30多条通道,以碉楼为中心,道路四通八达,像迷宫,没有人领路,一定走不出来。”跟着羌族姑娘走在寨子里,只听叮咚的流水声不绝于耳,却不见水在何处,这正是桃坪羌寨的奇特之处——寨子里的主要通道和房内都有宽敞的地下水道,揭开石板就能取水。地下水道的设计极为巧妙,既方便了生活,又起到消防作用,还可以调节寨内气温,战时更可作防御之用。
  羌族姑娘带我们找到了整个寨子水源的起点——杨家大院,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首先要经过杨家,才能流向全寨。杨家大院是桃坪羌寨第一任头人的住宅,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寨子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宅子,直到现在依然“掌管”着全寨人的用水。宅子右侧有一个通向地下水网的通道,我们跟着杨家的传人由此进入。因为没有窗户,室内漆黑一片。房内的门有四五道之多,但只有两道是用来通行,其余的都是为了防备土匪而设置的陷阱门。杨家祖屋的二楼,屋梁上自然也挂满了腊肉,以示日子过得红火。另一间屋子有一张像柜子一样的床,主人说是用来贮存粮食的,当年因为粮食紧张,为了防止被盗,晚上人们就直接睡在柜子上。
  经过几道木梯进入碉楼,内部黝黑的墙壁,将人带入一个久远的年代,从一个个射击孔里,仿佛看到羌族人在动乱岁月中的艰难生活。
  沿着山坡上一条平缓上升的小道前行,两边的民居都是由规格杂乱的卵石片石混合砌筑,屋顶和墙头供奉有白石,偶尔有几户人家建有低矮的围墙,院子里的树杈和花枝伸出墙外,让石屋透出几分俏皮。村民大多将自己家房屋改为店铺,做些小买卖。老王家是一座典型的羌族民居,如今已成了饭店,三层石砌小楼,底层的门边倒挂着大块大块的腊肉,顺石阶走上二层平台,台阶上堆放着硕大的南瓜,陈旧的木楼阁上悬挂着成串的玉米和辣椒,墙顶上摆放了几盆鲜花,红黄暗褐,透着一股浓浓的市井生活气息。
  TIPS
  寻羌路线

  从成都出发,走成灌高速,经都江堰,到达汶川县,萝卜寨就位于10公里以外的雁门乡境内。出雁门乡就能看到矗立在317国道旁的羌族碉楼和烽火台,由此进入萝卜寨。
  黑虎羌寨位于茂县西北,从汶川县走213国道,约50分钟抵达茂县城,顺着“九环线”公路西行21公里,进山谷7公里即到。
  茂县向西南方向走302国道,途径黑水县色尔古藏寨、达古冰川,沿317国道抵达理县,桃坪羌寨距离理县约40公里。
  推荐看点
  萝卜寨寨头是观赏岷江大峡谷的最佳场所,可鸟瞰大峡谷,感受其磅礴气势。
  黑虎羌寨碉楼巨多,以鹰嘴河碉楼群最为著名,但是鹰嘴河村未通公路,需步行3公里。
  桃坪羌寨的羌族歌舞独具特色,其中羌族沙朗舞(即集体锅庄)最为活跃与奔放,常常通宵达旦,男女老幼均可参与。
  祭天会是羌族最隆重的祭祀祈祷活动,每年秋收后举行。仪式从午后开始,次日上午结束,内容繁多,程序严格,包括开坛解秽、请神迎神、颂天颂祖、杀牲献牲、行冠礼、跳神、咂酒、跳锅庄等。
  羌寨中有不少出售羌绣的店铺,可以买一双纯手工的云云鞋和鞋垫,或是几件精美的绣片。
  羌地食宿
  到羌族人家做客,他们会用腊猪肉、烤全羊款待宾客,黑核桃花、野山菌、石磨豆花、柳沟肉、蕨菜、山龙须等特色美味配上醇香的青稞酒,十分惬意。
  羌族家庭旅馆遍布羌寨,基本为一楼饭厅,二楼住宿,根据规格不同,价格每人50元到200元不等,包含餐费。
其他文献
西安本身就是一座犹如博物馆般存在的城市。如今,威斯汀品牌在全球的第一家自建酒店博物馆也落户西安。  2012年,在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71家酒店的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集团进驻西安,在这个千年古都打造了西安威斯汀大酒店。酒店团队很懂得西安,将位置选在了古老的曲江旅游区,面对西安最著名的景观之一大雁塔,这也是很多客人选择入住威斯汀的一个重要原因。  酒店被860平方米的户外花园及下沉式水景环抱
氯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改进一直是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关注的对象,但由于氯气的气味、毒性以及制备原料,不便于学生自行在家制备、探究。我们采用生活素材制取氯气并检验性质,以微型化学实验方法呈现,尽量减少污染,符合绿色化学观念。  实验原理  火柴是常见的生活用品。火柴头的主要成分是氧化剂(KClO3、MnO2)、易燃物(如硫等)、粘合剂。利用其中的KClO3与浓盐酸反应可以得到氯气。反应方程式如下:KClO
安特卫普不是首都却处处都有首都的特点。几个世纪以来,这里都是河流和海上的重要国际港口。  在16、17世纪,安特卫普是著名艺术家保罗·鲁本斯的家乡。如今,这里是服装、设计和世界钻石中心的国际发源地。  “你们国家历史悠久,不小心踢出一块砖,也是2000年前的古董文物,而我们没有那么悠久的建筑和文物,我们只是把300多年来的房子、教堂、街道好好地保护起来,让它好好地保留下去。”这是15年前我来到安特
“与国际接轨”是近30年来中国人最熟悉的口号之一,当我们走向世界的脚步日益深远,视野日益开阔,对世界的认知会更加真实,对自身的思考也会更加理性。    中国游客:英国假警察欢迎您    最近看到两则与英国有关的消息,最好连在一起读。  第一则是《欧洲时报》发自北京的报道,题目是“热情邀约中国游客,英在华签证处4月起增150名签证官”。英国驻华大使馆发布声明,称从今年4月份开始,英国边境总署将在中国
摘要:我们的教育已经步入“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化学教学,必须回归“素养”本质,必定带来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变革。“前置性学习”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预习,是学生以建构、交互等方式开展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学生学习权利的实现。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价值,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应有利于创设真实情境,建立新旧知识联系,聚焦学习内容;应有利于学生
摘要:当学生离开高中校园时,是否具有我们期望的化学的基本科学素养,是否理解化学?这些成为中学老师思考的问题。化学史在教学上的使用,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化学史;科学素养;理解化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1-0033-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1.011  在电视上无
在我去瑞士之前很多人都告诉我,第一次去瑞士,最好的选择就是卢塞恩。到了之后,才知道这句话的确不虚,卢塞恩这个古城绝对囊括了瑞士风景的精华——雪山环抱的卢塞恩湖深邃湛蓝,被微风吹皱的湖面上点缀着优雅的白天鹅,巍峨的阿尔卑斯山与中世纪的建筑相互映衬,随便拿起相机拍一张,就是明信片般的美景,让人感觉是那么不真实。但我是不甘于只做一个拍拍照片的观光客的,于是,在欣赏完卢塞恩的美之后,我们又走进那美丽的山水
摘要:以真实造纸工业流程为载体,创设“造纸工程师”“环境监测员”“城市规划师”三种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任务中复习碱的化学性质,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造纸术;碱的化学性质;复习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2-0057-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02.0
摘要: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关于“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相关内容为指导,列举在主题为“化学物质与健康”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一些做法,对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高中课标;初中课标;素养;教材观;学科视角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2-0048-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
Melb urne  早晨,我在车站等待去市中心的火车。这个地区有几个大型发电站,会产生很多水蒸气,堆积在山谷里形成浓雾。一个老人拉着行李箱走上站台,微微弓着的身形,叠入孤独地延伸向远处的铁轨,在缥缈的晨雾中,犹如一个经典的电影画面。墨尔本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生活节奏不快,充满意趣的画面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出现在你眼前。后来我无论去哪里都会随身背着相机,这个习惯就是在墨尔本养成的。  墨尔本的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