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加以分析。
【关键词】初中 数学 自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49-01
数学自学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整理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科技知识增长的速度肯定会愈来愈快,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这些初中、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但是,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些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发生作用,让他们受益终身。
一、探求方法,适时指导,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是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数学的趣味性和其他学科相比并不比它们差,而之所以存在学生讨厌数学,一方面是因为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时难度过大,但更大的问题在于,教师没有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应该把公式、定理、法则等要记熟,并通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加以强调,这让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进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探求出自己的教学方法,适时的对学生加以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善于利用教材中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正方形的纸折一个无盖的长方体,使其体积最大”这一问题,教学时先从学生熟悉的折纸活动开始,通过操作、分析和交流,形成问题的代数表达;再通过收集有关数据,以及对不同数据的归纳,猜测“体积变化与边长变化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交流验证等活动,得到问题的答案,最后对求解的过程进行反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各方面知识的联系,经历了发现问题,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自我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
二、强化意识,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能够对教材达到自我学习的程度,还要求学生能够从新的角度来看待旧的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是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之道,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应该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人云亦云,敢于向课本、教师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
要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开发、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鼓励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的内容及时向同学和老师求问,教师在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问,教师和学生一起帮助解答,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还是困难,教师都要加以鼓励,不能因为问的问题没有深度就不认真解答或者加以嘲笑。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一时不能解答的,教师要努力寻求解决方法,不能对学生敷衍塞责,今天提出的问题,就算没有找出答案,明天也一定要和学生一起探讨,只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积极、热情、严谨的态度,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负责,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正是学生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抽象思维在数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学生在初中学习几何知识以及高中的立体几何知识都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能极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提升。比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任意的三段绳子来组成三角形,用两段很短的绳子和一条长绳让学生组成三角形,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组成三角形的前提条件。
教学不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真理的奥秘。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发现,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深化。比如,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知识和难点,教师不妨设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比如,一次函数中点的对称规律。通过学习不难发现: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若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则它们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也互为相反数;
在数学中常见的例题就是,点A(m,n)关于直线y=x+a的对称点的坐标是什么?m,n,a是常数。
解答如下:
设对称点B为(p,q),则((m+p)/2, (n+q)/2)这个点在直线上,并且AB垂直于这个直线。即
(n+q)/2=(m+p)/2+a
p-m+q-n=0
解方程得
p=n-a
q=m+a
四、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自学能力的掌握还需要有好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那么学生的自学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该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对关键的知识点讲清讲透彻,比如,替代法是数学中常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长式子看做一个整体,a2+2ab+b2是完全平方和公式,在看到这个公式的学生能都清楚,但对(a+b)2+2(a+b)(m+n)+(m+n)2这个公式学生却不能很快的反应过来。二是要主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正所谓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一样,数学的学习也要求学生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这直接决定了学生分析、运算的正确与否,比如,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没有思考全面,使得解题条件不够,不能解答问题,演算时数错小数位,使得计算结果不正确等。三是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能力,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做多少题,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做到学懂会用,将一个题目发散到类似的题目,从而举一反三,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巩固学生的知识,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冯永.《浅谈中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10(2)
[2]陈碧芬.《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2)
[3]鄂国海.《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03)
【关键词】初中 数学 自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49-01
数学自学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整理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科技知识增长的速度肯定会愈来愈快,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这些初中、高中所学的数学知识,但是,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些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发生作用,让他们受益终身。
一、探求方法,适时指导,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是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数学的趣味性和其他学科相比并不比它们差,而之所以存在学生讨厌数学,一方面是因为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时难度过大,但更大的问题在于,教师没有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应该把公式、定理、法则等要记熟,并通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加以强调,这让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进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探求出自己的教学方法,适时的对学生加以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善于利用教材中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正方形的纸折一个无盖的长方体,使其体积最大”这一问题,教学时先从学生熟悉的折纸活动开始,通过操作、分析和交流,形成问题的代数表达;再通过收集有关数据,以及对不同数据的归纳,猜测“体积变化与边长变化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交流验证等活动,得到问题的答案,最后对求解的过程进行反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各方面知识的联系,经历了发现问题,从数学角度分析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自我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
二、强化意识,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能够对教材达到自我学习的程度,还要求学生能够从新的角度来看待旧的问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是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之道,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应该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人云亦云,敢于向课本、教师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
要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开发、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鼓励学生把课堂上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的内容及时向同学和老师求问,教师在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问,教师和学生一起帮助解答,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还是困难,教师都要加以鼓励,不能因为问的问题没有深度就不认真解答或者加以嘲笑。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一时不能解答的,教师要努力寻求解决方法,不能对学生敷衍塞责,今天提出的问题,就算没有找出答案,明天也一定要和学生一起探讨,只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积极、热情、严谨的态度,才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负责,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正是学生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抽象思维在数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学生在初中学习几何知识以及高中的立体几何知识都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能极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提升。比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任意的三段绳子来组成三角形,用两段很短的绳子和一条长绳让学生组成三角形,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组成三角形的前提条件。
教学不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真理的奥秘。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发现,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加以深化。比如,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知识和难点,教师不妨设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比如,一次函数中点的对称规律。通过学习不难发现: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若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则它们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若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则它们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也互为相反数;
在数学中常见的例题就是,点A(m,n)关于直线y=x+a的对称点的坐标是什么?m,n,a是常数。
解答如下:
设对称点B为(p,q),则((m+p)/2, (n+q)/2)这个点在直线上,并且AB垂直于这个直线。即
(n+q)/2=(m+p)/2+a
p-m+q-n=0
解方程得
p=n-a
q=m+a
四、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自学能力的掌握还需要有好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那么学生的自学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该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对关键的知识点讲清讲透彻,比如,替代法是数学中常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长式子看做一个整体,a2+2ab+b2是完全平方和公式,在看到这个公式的学生能都清楚,但对(a+b)2+2(a+b)(m+n)+(m+n)2这个公式学生却不能很快的反应过来。二是要主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正所谓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一样,数学的学习也要求学生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这直接决定了学生分析、运算的正确与否,比如,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没有思考全面,使得解题条件不够,不能解答问题,演算时数错小数位,使得计算结果不正确等。三是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能力,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做多少题,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做到学懂会用,将一个题目发散到类似的题目,从而举一反三,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巩固学生的知识,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冯永.《浅谈中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10(2)
[2]陈碧芬.《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2)
[3]鄂国海.《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03)